-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華文化解碼:文房四寶--書寫工具與文化的呼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1766183
- 條形碼:9787541766183 ; 978-7-5417-661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文化解碼:文房四寶--書寫工具與文化的呼應 本書特色
本套叢書為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主題出版重點選題項目、絲路書香工程重點翻譯資助項目 跳出學術窠臼,以通俗的方式解讀高深的學術,以有趣的文字讓文化暢通傳播。
中華文化解碼:文房四寶--書寫工具與文化的呼應 內容簡介
叢書圖文并茂,十冊分別選取農具、文具、炊具及飲食器具、家具及日用器物、手工藝品、服飾、樂器、兵器、建筑等極具中華文化的物態元素,講述各種器具在中國的演變發展,反映中國人在不同時期的生產生活方式,進而表現中華文化。 《文房四寶》是中華文化解碼叢書里的其中一冊,包括介紹文房四寶,讓讀者了解中國數千年的書寫工具,以及文化的產生、發展、傳承與書寫工具之間的關系,并從文具的使用涉及到中國文學、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
中華文化解碼:文房四寶--書寫工具與文化的呼應 目錄
**章 丹青與文事,舍此復何從——筆
一、毛筆的發展……………………………………………6
二、毛筆的種類……………………………………………25
三、毛筆的制作與筆工…………………………………38
四、古人心目中的毛筆…………………………………41
第二章 因君強濡染,舍此即忘筌——墨
一、“墨”的起源………………………………………46
二、墨的發展和沿革……………………………………49
三、幾個制墨大師的故事………………………………61
四、宋人墨癖……………………………………………65
五、明墨及明代制墨名家………………………………76
六、清墨及清代制墨名家………………………………86
七、墨的種類及制作…………………………………101
第三章 舒卷隨幽顯,廉方合軌儀——紙
一、紙的發展史………………………………………106
二、水邊作紙明于水——宣紙………………………116
三、吐廣長舌,演微妙詞……………………………141
四、莫謂紙薄,其用孔多……………………………145
第四章 誰鑿山中石,人間供翰墨——硯
一、硯的起源與發展…………………………………160
二、硯的制作…………………………………………186
三、四大名硯…………………………………………191
四、硯銘………………………………………………213
五、古代文人與硯的趣事……………………………220
章節
**章 丹青與文事,舍此復何從——筆
第二章 因君強濡染,舍此即忘筌——墨
第三章 舒卷隨幽顯,廉方合軌儀——紙
第四章 誰鑿山中石,人間供翰墨——硯
中華文化解碼:文房四寶--書寫工具與文化的呼應 節選
三、幾個制墨大師的故事 北宋的大書法家蔡襄是一個很俏皮的人。有一次宋仁宗宴請群臣,興致高昂之際便遍賜群臣香藥和名墨。蔡襄很幸運地得到了制墨名家李廷珪的墨,而另外一個大臣只得到了一錠李超的墨。那位大臣遺憾的神情難以掩飾地表露了出來,蔡襄料定他只知李廷珪墨的珍貴卻不知李超為何人,便附耳跟他說:“想不想把你的墨跟我的墨換一下?”那人自忖以不知名的墨換廷珪名墨是占了便宜,便欣然應允。待到宴會結束,蔡襄才對那人做了個長揖,幽幽說道:“你大約不知道李廷珪只是李超的兒子吧?” 李氏父子的墨何以如此名貴,惹得那些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如此追捧? 話要從頭講起。 唐朝末年,戰亂頻仍,中國北方歷遭兵燹,民不聊生,這也直接導致了大量的中原人南遷。易州人奚超也帶著兒子奚廷珪到歙州避難。話說這歙州可真是個好地方,不單單是社會比較安定,對奚氏父子更為重要的是,歙州一帶有茂密的松林,特別適于制墨。于是奚氏父子便在歙州定居下來,重操制墨舊業。奚氏父子又進一步改進了技術,制出的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其堅硬如同玉石,其紋理好似犀角。對筆墨紙硯頗有鑒賞力的南唐后主李煜對奚氏父子制的墨更是倍加推崇,一高興便賜奚氏父子以國姓,從此奚氏父子便以李超、李廷珪的名字名世,其所制之墨也便稱為“李墨”。其子孫多有擔任皇家墨務官的,李墨世家之盛于此可見一斑。 在中國的制墨史上,五代北宋時期的“李墨”堪稱“神器”。宋初曾經有一個貴族(注意,是貴族哦,平民百姓是用不起“李墨”的)一不小心把一塊李墨掉進了池塘,他心想墨入水中必然被水所浸壞,不能再用,所以也就不再專門去撈取了。過了一個多月,那個大意的貴族先生在池塘邊飲酒時又把一個金器掉到水中,這才慌忙叫來善于潛水的人去撈取金器,同時也一并把那塊李墨撈了上來。讓人驚奇的是,那塊被浸泡了一個多月的李墨沒有任何變化,里里外外都跟新的一樣!那個貴族先生這下才意識到這是個寶貝,便好好地將其珍藏了起來。在沒有ISO9000質量認證的宋代,李墨就這樣意外地被一個“馬大哈”檢驗出了品質的優良。為什么要強調一下是宋初呢?因為隨著宋代朝野上下對李墨的大量使用,到了北宋末年,李墨存世數量已經非常稀少了,甚至比黃金還難求得。 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敢跟黃金比價的李墨到底有多好呢?是不是耐用呢?一個數據告訴你答案。五代宋初的徐鉉是一個大文學家和大書法家,他小時候跟弟弟徐鍇(著名文字訓詁學家)曾得到一挺李超制的墨,不到一尺長,大約筷子粗細。弟兄倆便一同使用這挺墨練字,每天至少寫五千字,一直用了十年才把這挺墨用完。細細一算,可不得了,十年間徐氏兄弟寫了將近一千九百萬個字,相當于把四大名著抄了六遍,居然才用了一挺墨,可見李墨質地致密,經久耐用。正是由于其質地致密,研墨使其邊際相當鋒利,如同刀刃一般,可以裁紙,甚至可以削割木頭。 如果上述可以注解神器之“神”的話,那么李墨更為“神奇”的是,它還可以治病! 對,你沒有看錯,墨,特別是李墨,是可以入藥的——要么說我們祖國的醫學博大精深呢!據《墨史》記載,曾經有一產婦產后患“產褥熱”,情況相當危急,大夫先把一枚古墨投入烈火中焚燒,然后再將其研磨成粉用酒送服,產婦隨即痊愈。是不是很奇妙?大家也是如此感覺,雖然不明白其中的原理是什么,但還是覺得很厲害的樣子,于是人們紛紛尋求好墨,以備產婦不時之需。這也是李墨后世愈加難得的一個重要原因。 關于墨可入藥,成書于秦漢時的《神農本草經》里就講到了。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說“墨”又叫烏金、陳玄、玄香、烏玉塊等,其氣味辛溫,沒有毒性,主要用于止血,也可以促進肌膚的生長,加快創傷的愈合,也可治療產后血暈和崩中下血。把墨磨成粉用醋服下可以止血痢;把墨搗碎篩出,用溫水調服,可以治療小兒客忤(小兒突然受外界的驚嚇,面色發青、口吐涎沫、喘息腹痛、肢體痙攣的癥狀);另外,墨還有利小便、通月經的功效;治療臃腫,墨也是辦得到的。當然,這里一定要用好墨(比如李墨),劣質墨是不行的。
中華文化解碼:文房四寶--書寫工具與文化的呼應 作者簡介
柴建華,男,山東泰安人,陜西師范大學民族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曾出版譯著兩部,在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學領域研究方面有著深厚的功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