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會計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00186
- 條形碼:9787302500186 ; 978-7-302-5001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會計學 本書特色
《會計學》以現行會計準則為依據,緊跟新修訂和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以及稅法改革的變化,以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為目標,幫助學生從管理的角度去學習會計。在內容安排上遵循適度、新穎、強化基礎、突出應用性的原則,總體上具有簡明實用、側重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會計學》內容系統,重點突出,循序漸進,不求細而全,只求少而精,力爭由淺入深、通俗易懂,幫助學生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使其了解會計信息的加工過程,理解各項會計指標的經濟含義,并能夠熟練地運用各項會計政策和閱讀會計報表。為了增強讀者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專業知識面的廣度與深度,《會計學》設置了“討論與思考”和“知識鏈接”等專欄。此外,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會計學的重要知識點、提升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在各章后配有相應的復習思考題和自測與技能訓練。
會計學 內容簡介
《會計學/高等院校“十三五”規劃教材·經濟管理系列》以我國現行會計準則為依據,緊跟新修訂和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以及稅法改革的變化,以提升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為目標,幫助學生從管理的角度去學習會計。全書共分為十二章,內容主要包括:總論,賬戶和復式記賬,會計循環,貨幣資金與應收款項,存貨,投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財務會計報告,財務報表分析。 《會計學/高等院校“十三五”規劃教材·經濟管理系列》可作為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其他相關專業以及會計從業人員的參考書。
會計學 目錄
目 錄
**章 總論 1
**節 會計的產生與發展 1
一、會計產生的動因 1
二、會計的發展歷程 1
三、我國會計的發展 3
第二節 會計的含義、目標及職業 5
一、會計的含義 5
二、會計的目標 6
三、會計職業 8
第三節 會計基本假設和會計信息質量 要求 9
一、會計基本假設 9
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12
第四節 財務報表和會計要素 15
一、財務報表 15
二、會計要素 16
第五節 我國的會計法規體系 20
一、我國會計法規體系的構成 20
二、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演變 21
本章小結 23
復習思考題 24
自測與技能訓練 24
第二章 賬戶和復式記賬 27
**節 會計等式及其所受影響 27
一、會計等式 27
二、經濟業務的發生對會計等式的影響 28
第二節 會計科目和賬戶 30
一、會計科目 30
二、會計賬戶 34
第三節 復式記賬 35
一、復式記賬法 35
二、借貸記賬法 37
本章小結 45
復習思考題 46
自測與技能訓練 46
第三章 會計循環 50
**節 會計循環概述 50
一、會計循環的含義 50
二、會計循環的基本步驟 50
第二節 會計憑證 52
一、會計憑證的含義和作用 52
二、原始憑證 53
三、記賬憑證 57
第三節 登記賬簿 62
一、會計賬簿的含義和種類 62
二、會計賬簿的格式與登記方法 63
三、會計賬簿的登記規則 66
四、錯賬更正的方法 67
第四節 試算平衡與賬項調整 69
一、試算平衡 69
二、賬項調整 69
第五節 結賬與編制財務報表 72
一、結賬 72
二、編制財務報表 74
第六節 會計循環示例 75
一、取得或編制原始憑證 76
二、編制記賬憑證 76
三、登記賬簿 77
四、編制調整前的試算平衡表 79
五、編制期末調整分錄并過賬 80
六、編制調整后的試算平衡表 83
七、結賬 84
八、編制結賬后的試算平衡表 88
九、編制會計報表 88
本章小結 90
復習思考題 90
自測與技能訓練 91
第四章 貨幣資金與應收款項 94
**節 貨幣資金 94
一、庫存現金 94
二、銀行存款 97
三、其他貨幣資金 104
第二節 應收款項 107
一、應收票據 107
二、應收賬款 110
三、預付賬款 112
四、其他應收款 113
五、壞賬準備 114
本章小結 116
復習思考題 116
自測與技能訓練 116
第五章 存貨 119
**節 存貨概述 119
一、存貨的概念與分類 119
二、存貨的確認條件 119
第二節 存貨取得 120
一、存貨的初始計量 120
二、存貨取得的會計處理 121
第三節 存貨的發出 125
一、發出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 125
二、存貨數量盤存制度 129
三、發出存貨的核算 130
第四節 存貨期末計量 133
一、存貨的期末計量原則 133
二、存貨減值跡象的判斷 134
三、存貨跌價準備的賬務處理 134
第五節 存貨清查 135
一、存貨清查的種類 135
二、存貨清查的方法 135
三、存貨盤盈盤虧的賬務處理 135
本章小結 137
復習思考題 138
自測與技能訓練 138
會計學 節選
第二章 賬戶和復式記賬 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應能理解會計等式的內容、能夠分析經濟業務對會計等式的影響,了解設置會計科目的原則,熟悉會計科目的內容及分類,掌握會計賬戶的含義和結構,理解復式記賬的原理,掌握借貸記賬法的賬戶結構、記賬規則和借貸記賬法的試算平衡。 **節 會計等式及其所受影響 一、會計等式 會計要素反映了資金運動靜態和動態的兩個方面,具有緊密的相關性,它們在數量上存在著特定的平衡關系,這種平衡關系用公式來表示,就是通常所說的會計等式。會計等式是反映會計要素之間平衡關系的計算公式,是各種會計核算方法的理論基礎。 (一)會計基本等式 眾所周知,企業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一方面,必須擁有一定數量的資產,如貨幣資金、原材料、廠房、設備等,這些資產以各種形態分布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階段,成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另一方面,這些資產要么來源于債權人,從而形成企業的負債;要么來源于投資者的投入,從而形成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由此可見,資產和權益(包括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權益)實際是企業所擁有的經濟資源在同一時點上所表現的不同形式。資產表明的是資源在企業存在、分布的形態,而權益則表明了資源取得和形成的渠道。資產來源于權益,資產與權益必然相等。 我們如果用數學等式來表示資產與權益的恒等關系,則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資產=權益 由于權益包括債權人的權益和投資者的權益,故上述公式還可以表示如下: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這一等式被稱為會計基本等式,也稱為會計恒等式、會計平衡公式、靜態會計等式,這個等式表明企業在一定時點上資金運動(資本運動)的相對靜止狀態,反映了企業某一特定時點財務狀況的平衡關系,是設置賬戶、復式記賬以及編制資產負債表的理論依據。 (二)動態會計等式 企業經營的目的是取得收入,實現盈利。企業在取得收入的同時,也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費用。通過收入與費用的比較,才能確定企業一定時期的盈利水平。一定期間內,企業的收入大于費用則形成利潤,收入小于費用則形成虧損。因此,收入、費用和利潤三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收入-費用=利潤 這個等式反映了收入、費用和利潤在某一時期的動態平衡關系,是編制利潤表的理論依據。 (三)會計等式的擴展 通常,企業在生產經營期間所取得的收入和發生的費用,會導致企業資產或負債發生相應的變動。一般情況下,取得收入會導致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發生費用會導致資產減少或負債增加。由于企業資產所有者對利潤有處置(或主張)的權利,所以一定期間發生的收入和費用相抵后,若取得了利潤應歸所有者所有,表明所有者權益數額的增加,若發生了虧損只能由企業的所有者承擔,表明所有者權益數額的減少。這樣,基本會計等式和動態會計等式可以合并如下: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或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 會計期間終了,企業進行會計結算,將收入和費用配比后,計算出利潤,取得的利潤在按照規定分配給投資者(股東)后,余下的部分歸投資者所有,體現為所有者權益的組成部分。此時,上述等式恢復為基本形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二、經濟業務的發生對會計等式的影響 經濟業務,也稱為會計事項,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能引起會計要素發生增減變動的交易或事項。工業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經濟業務,盡管這些經濟業務多種多樣,但對該等式的影響歸納起來不外乎九種情況,見表2-1。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