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醫學微生物學-第9版-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266031
- 條形碼:9787117266031 ; 978-7-117-2660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學微生物學-第9版-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 本書特色
本教材為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第九輪規劃教材,是我國醫學教育領域起步*早、歷史*悠久、修訂版次*多的權威、規范、科學、經典的*規劃教材。第八輪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經4年時間,修訂再版是學科知識及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本次修訂將根據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注重課程體系的優化改革和教材體系建設的創新,并繼續堅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編寫原則,更新內容,體現繼承與發展。
醫學微生物學-第9版-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 內容簡介
根據教材修訂工作會議精神及多所高等院校使用《醫學微生物學》第8版教材中的教學體會和意見建議,遵循傳承與發展相結合的思路,我們對教材內容進行了認真地討論和修訂,刪除了個別較為陳舊或尚有爭議的內容,增加了近年出現的新發突發傳染病病原,如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寨卡病毒等內容,還更新和修訂了部分概念和知識點。李凡、徐志凱主編的《醫學微生物學(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第9版全國高等學校教材)》仍沿用上一版的基本框架,以緒論、細菌篇、病毒篇、真菌篇及附錄的順序進行編排。兼顧知識的基礎性與先進性,在深度和難度的總體把握上略高于第8版教材整體水平。重要概念、原理及重點內容延續了第8版教材的特點,以黑體字加粗顯示。本教材為融合教材,學生可掃描二維碼閱讀線上數字內容。本教材還配有《醫學微生物學學習指導與習題集》(第2版)。本版《醫學微生物學》教材修訂的順利完成是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交流與合作的結晶。
醫學微生物學-第9版-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 目錄
醫學微生物學-第9版-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 作者簡介
主 編 簡 介
女,1956年8月出生于吉林省長春市。現任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部長、臨床醫學院院長、健康研究院院長,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負責人,白求恩教學名師,吉林省教學名師,長春市勞動模范,長春市“三八”紅旗手標兵,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基礎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微生物學會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醫學病毒學分會委員,《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副主任委員。主 編 簡 介
李 凡
女,1956年8月出生于吉林省長春市。現任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部長、臨床醫學院院長、健康研究院院長,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負責人,白求恩教學名師,吉林省教學名師,長春市勞動模范,長春市“三八”紅旗手標兵,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基礎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微生物學會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醫學病毒學分會委員,《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副主任委員。
從事醫學教育工作35年。在全國高等醫學教育領域、醫學微生物專業教育領域及醫學科學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收獲了諸多成果。曾獲省級“十一五”優秀教材一等獎;吉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吉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華醫學二等獎;主編“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醫學微生物學》(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第7版、第8版、第9版。長期致力于分子微生物學和結核分枝桿菌的診斷靶標系統生物學研究,近年重點研究領域主要是體液診斷中的關鍵技術研究、基因條形碼對微生物可視化快速診斷研究和腸道微生物研究等。共發表SCI 論文60余篇,先后主持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省市各類項目數十項。獲美國授權發明專利1項。培養博士研究生45名,碩士研究生50名。
徐志凱
男,1955年2月出生于江蘇省南京市。現任空軍軍醫大學(原第四軍醫大學)微生物學與病原生物學教研室(國家重點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全軍病原微生物防治基礎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中國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全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微生物學會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醫學病毒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病毒病雜志》副主編。
從事醫學微生物學教學、科研工作40年。主持完成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4項,國家973課題1項,863課題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6項,軍隊重大和重點課題4項。主編專著和國家規劃教材9部;發表科研論文320余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陜西省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軍隊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項。榮立三等功3次,先后獲得“全國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育才獎(金獎)”、總后“科技銀星”“中國科協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等榮譽。培養研究生78名,其中博士生39名。
副主編簡介
黃 敏
男,教授,1955年8月出生于遼寧省大連市。現任大連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曾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委,全國醫學高職高專規劃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實用醫藥》雜志常務編委,《國際免疫學雜志》常務編委,《中華醫學研究雜志》常務編委,中華醫學會醫學病毒學分會委員,遼寧省醫學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至今36年。近年主持各類科研基金1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市自然科學基金8項。在國內外雜志發表論文100余篇,先后獲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遼寧省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等3項,遼寧省教學名師。
郭曉奎
男,1964年9月出生于內蒙古赤峰市。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上海渥太華聯合醫學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教學實驗中心主任,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副主任,中國微生物學會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微生物學會教學委員會副主任。
從事教學工作至今32年。主要從事病原基因組、微生物組和醫學教育研究,發表國際論文120余篇;國家本科規劃教材《病原生物學》《病原生物學綱要(雙語)》、英文版規劃教材《醫學微生物學》主編;研究生規劃教材《醫學微生物學》主編;主編《病原生物學教育教學》《醫學整合課程實踐與研究》《人體微生物組》等學術著作;榮獲全國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以及全國優秀教師、國家級教學名師等稱號。
彭宜紅
女,1962年5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醫學博士,北京大學醫學部病原生物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系副主任。現任國家醫師考試中心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北京市微生物學會理事,北京微生物學會醫學微生物學委員會監事,北京市醫學繼續教育委員會學科組專家。從事病毒與宿主相互關系及抗病毒靶標研究工作。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高科技項目、部委級科研課題及企業橫向合作項目十余項,發表SCI及核心期刊論文50余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
從事醫學微生物學教學工作35年,目前為國家精品共享課“醫學微生物學”課程負責人,作為主編、副主編和編委參加了“十五”~“十三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及其他教材(含數字教材)20余部。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