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知識分子與鄉村文化建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26964
- 條形碼:9787520326964 ; 978-7-5203-269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鄉村知識分子與鄉村文化建設 本書特色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的思想、理論和方法,結合課題組的大量調研,初步繪就三張圖譜,即從內涵和變遷的雙重維度,描繪出新時期鄉村知識分子、鄉村文化建設及其二者關系的三張文化“圖譜”;重點強調兩個表述,即主張激活鄉村知識分子概念,充分發揮鄉村知識分子文化功能,努力推進以鄉村知識分子為核心的文化孵育活動,讓“孵文化”成為聯結農民群眾 “種文化”和政府部門“送文化”的樞紐;積極倡導一個理念,即相對于現代科技支撐的城市,根植于深厚歷史文化傳統,立基于良好生態和美麗自然的鄉村,我們認為,建設人文鄉村也許更加符合中國社會未來發展的需要。
鄉村知識分子與鄉村文化建設 內容簡介
雷家軍著的《鄉村知識分子與鄉村文化建設》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思想、理論和方法,描繪出新時期鄉村知識分子、鄉村文化建設及二者關系的三張文化“圖譜”。主張充實以鄉村知識分子為核心的文化孵育活動內涵,讓“孵文化”成為聯結農民群眾“種文化”和政府部門“送文化”的樞紐。倡導在重視農耕文化傳統和發揮自然生態優勢的基礎上,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文鄉村建設理念。
鄉村知識分子與鄉村文化建設 目錄
關于新時期鄉村知識分子問題的幾點基本認識
一 關于鄉村知識分子的概念問題
二 關于鄉村知識分子的演變問題
三 關于鄉村知識分子的特點問題
四 關于鄉村知識分子的地位問題
五 關于正視鄉村知識分子的困境問題
六 關于發揮鄉村知識分子的作用問題
20世紀中國鄉村文化中堅力量變遷問題論綱
一 20世紀中國鄉村文化中堅力量變遷的歷史背景
二 20世紀中國鄉村文化中堅力量變遷的歷史軌跡
三 20世紀中國鄉村文化中堅力量變遷的歷史特點
四 20世紀中國鄉村文化中堅力量變遷的歷史啟示
關于新時期中國鄉村文化建設問題的幾點思考
一 新時期鄉村文化建設的地位作用
二 新時期鄉村文化建設的基本特點
三 新時期鄉村文化建設的突出問題
四 新時期鄉村文化建設的發展前景
新時期中國鄉村文化建設的歷史進程
一 鄉村文化建設的歷史轉折階段(1978—1986)
二 鄉村文化建設的艱難探索階段(1986—1996)
三 鄉村文化建設走向成熟階段(1996—2005)
四 鄉村文化建設進一步繁榮階段(2005— )
當代中國鄉村文化建設十大關系論綱
一 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先進文化
二 農耕文化、工業文化與信息文化
三 輸送文化、播種文化與孵育文化
四 民俗文化、時尚文化與高雅文化
五 家族文化、村莊文化與地域文化
六 生存文化、生態文化與美麗文化
七 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
八 本來文化、外來文化與返鄉文化
九 文化設施、文化隊伍與文化組織
十 文化事業、文化產業與文化機制
關于新時期鄉村知識分子與鄉村文化建設的關系
一 鄉村知識分子在鄉村文化建設中承繼的歷史傳統
二 鄉村文化建設對鄉村知識分子產生的內在需求
三 鄉村知識分子與鄉村文化建設關系出現的偏頗
四 新階段鄉村知識分子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
鄉村知識分子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問題論綱
一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富含科技文化的時代特點
二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鄉村知識分子的內在需要
三 發揮鄉村知識分子作用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于尊重勞動與實現中國夢的幾點思考
一 尊重勞動價值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文化導向
二 尊重勞動者地位人格是實現中國夢的有力政治保障
三 尊重勞動多樣性是實現中國夢的和諧社會環境
四 尊重勞動創造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時代動力
文化自信:歷史、理論與邏輯
一 文化自信的歷史根基
二 文化自信的理論支撐
三 文化自信的邏輯結構
建設文化禮堂構筑農民群眾精神家園——浙江臨安市村級文化禮堂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一 建設文化禮堂構筑農民群眾精神家園的歷史背景
二 建設文化禮堂構筑農民群眾精神家園的實施進程
三 建設文化禮堂構筑農民群眾精神家園的功能成效
四 建設文化禮堂構筑農民群眾精神家園的主要特點
五 建設文化禮堂構筑農民群眾精神家園的基本經驗
六 建設文化禮堂構筑農民群眾精神家園的若干思考
農村文化禮堂在鄉村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慈溪市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為重心的調查與思考
一 文化禮堂引領鄉村治理的政治方向
二 文化禮堂支撐鄉村治理的人才隊伍
三 文化禮堂匯聚鄉村治理的多重力量
四 文化禮堂展現鄉村治理的先進典型
“四自”:從經驗到目標——以浙江臨安村級文化禮堂建設為重心的調查與思考
一 重視挖掘鄉村文化歷史,促進農民文化自覺
二 著力展現鄉村文化特色,提升農民文化自信
三 強調獨立鄉村文化活動,推動農民文化自主
四 科學制訂鄉村文化規劃,實現農民文化自強
從“送文化”“種文化”到“孵文化”——從浙江農村文化建設歷史和現實中引發的思考
一 從“送文化”和“種文化”說起
二 “孵文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三 以“孵文化”為樞紐完善鄉村文化動力體系
四 以“人文鄉村”為思路建設未來美好鄉村社會
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論對當代農村文化建設的啟示
一 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論的基本內容
二 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
三 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論的當代價值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鄉村知識分子與鄉村文化建設 作者簡介
雷家軍,男,1963年生,中共黨員,博士,教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碩士生導師。本科、碩士和博士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進修兩年,在北京大學作國內訪問學者一年,先后三次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參加學習培訓。已出版學術專著二部:《知識分子與先進文化》、《高校馬克思主義之后教育基本問題研究》(上下冊);合著、主編、副主編、參編著作及教材8部。在《馬克思主義與現實》《浙江社會科學》《理論學刊》《江漢論壇》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其中部分論文被《新華文摘》和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