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地域社會的構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18129
- 條形碼:9787520318129 ; 978-7-5203-181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域社會的構成 本書特色
本書所提出的問題,實質上就是研究在*初的意義上、以及在*小的單位結構上來思考社會是怎么發生的問題。本書認為,“活動”(人類實踐活動)是人類文化生成與變遷之“根”,也是地域社會構成的基本動力。本書沿著從“活動(人類實踐活動)——文化的產生——社會的構成”這一路徑來說明問題,從“*種生產活動”(物質生產活動)、“第二種生產活動”(即“種的蕃衍”活動)、精神生產活動這三種基本實踐活動出發,努力創建解釋地域社會構成的發生學模式。本民族志從從目的論、對象論、方法論、表述觀諸方面對主體民族志作了全面論述與建構,為中國民族志爭取更大的國際學術話語空間。
地域社會的構成 內容簡介
本書所提出的問題,實質上就是研究在*初的意義上、以及在*小的單位結構上來思考社會是怎么發生的問題。本書認為,“活動”(人類實踐活動)是人類文化生成與變遷之“根”,也是地域社會構成的基本動力。本書沿著從“活動(人類實踐活動)——文化的產生——社會的構成”這一路徑來說明問題,從“**種生產活動”(物質生產活動)、“第二種生產活動”(即“種的蕃衍”活動)、精神生產活動這三種基本實踐活動出發,努力創建解釋地域社會構成的發生學模式。本民族志從從目的論、對象論、方法論、表述觀諸方面對主體民族志作了全面論述與建構,為中國民族志爭取更大的國際學術話語空間。
地域社會的構成 目錄
地域社會的構成 作者簡介
朱炳祥,武漢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社會學系人類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人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學會常務理事,《民族研究》編委。曾任武漢大學社會學系主任(2007年5月-2013年5月),教育部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湖北省社會學會副會長(2007-2014),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第七屆)。主要從事社會人類學研究。早年提出“文化發生學”的概念并出版了系列專著,受到哲學家張岱年、民族學家劉堯漢、詩經研究專家(中國詩經學會會長)夏傳才等著名學者的褒揚和鼓勵,被認為具有“開創性”、“首創精神”。1990年代中期以來,將學術實踐轉向人類學研究,自1995年起,在彝族、白族、土家族進行過長期田野工作,其中在大理周城白族村進行過為期共700多天(包括2000年全年的完整周期)的田野工作,其間從田野材料出發提出的一些理論觀點被認為“以中國民族學案例修訂了國際人類學研究的理論框架”。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