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書--大師視野下的中國,親歷中國叢書(全六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641789
- 條形碼:9787532641789 ; 978-7-5326-417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大師視野下的中國,親歷中國叢書(全六冊) 本書特色
“親歷中國叢書”(套裝全六冊)選取的是20世紀有代表性的世界級大師、文化名人:杜威、內山完造、羅素、蕭伯納、薩特和波伏娃。記錄他們在中國的行跡、在中國期間發表的演講及談話。主要特色為: 影響當下中國。他們的思想和觀點對20世紀的中國曾產生極大影響。對當下中國,同樣有或隱或顯的影響。大到中國發展中的困境、國民性,小到兒童教育、人生思考等,大師們都給出了他們的答案。與其他專門收錄大師著作的圖書不同,本套書選取的內容是大師在中國談中國的問題,而不是其思想理論的羅列,會更精準地看到大師對中國的直接評價和感受。 采用碎片化的方式肢解冗長的內容。大師的思想向來以深奧難懂著稱,本套書通過再編輯的方式將大師們冗長、深奧的談話、講演等拆解開來,選取有趣的、易懂的又能表達其主要思想的內容,配以鮮明、風趣、有哲理性的標題,適應網絡性閱讀的需要。 經典內容的再編排、精美的形式和紙質書的獨特觸感足以讓我們從大師的視角感悟中國,靜下來讀一本好書。
新書--大師視野下的中國,親歷中國叢書(全六冊) 內容簡介
《內山完造:魔都上海》 真實呈現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魔都上海!內山完造“廿年居上海,每日見中華”,本書選譯了他具代表性的文章,不是系統闡述性的論文,通過中日日常生活的比較,深刻地揭示了中國人的國民性,集中反映了他的中國觀。內容非常有趣,又耐思考。 《杜威:教育即生活》 教育學大師杜威在中國的32場經典演講。杜威當年演講熱烈的場面不亞于現今明星的演唱會,所以才會一連講了32場!本書收錄了杜威16次教育哲學演講和16次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演講,分別有不同的小主題,著名理論“教育即生活”仍適用于現今生活。 《羅素:喚起少年中國》 哲學大師羅素在20世紀20年代對中國的天才預言。本書收錄了羅素具代表性的社會結構學講演,節譯《中國問題》的重要章節,站在全人類文明進步的高度,評析了中西文明的特征、優劣和價值。 《泰戈爾:我前世是中國人》 泰戈爾用詩的語言講述與中國的淵源。本書收錄了泰戈爾在中國期間的談話,包括他的自傳、與主人的談話、與學生的談話、與教師的談話以及一些精彩的講演,語言如詩般唯美,又坦誠之至,比他的詩歌更多了一分真實。 《蕭伯納:我的幽默》 戲劇大師蕭伯納的中國一天,盡覽其睿智的談話、語驚四座的才情。本書介紹了蕭伯納在中國主要是在上海的活動,并全文收錄了他在中國的談話,他在訪華前、在華時及離華后的各種報道和評論,更是褒貶不一,所指豐富,從中可以看到大歷史的細節。 《薩特和波娃:對新中國的觀感》 存在主義大師眼中——1955年的中國。薩特和波伏娃受邀來中國,之后對中國有過較多評論,波伏娃專門出版《長征》,大量描述了當時中國各方面的細節,西方化的語言,中國的場景,讀起來新鮮味十足。
新書--大師視野下的中國,親歷中國叢書(全六冊) 目錄
《羅素:喚起少年中國》
“親歷中國叢書”總序
序羅素與中國
社會結構學講演
一 世界紛亂的原動力
二 實業制度的固有趨向
三 實業制度與私產制度
四 實業制度與國家主義
五 好社會的特點
羅素談中國
中國到自由之路——羅素臨別講演
中西文明的對比
中國人的性格
中國的前途
中國人眼中的羅素
羅素與中國——讀羅素著《中國問題》(徐志摩)
為羅素做翻譯(趙元任)
讓人為難的羅素(朱學勤)
羅素在華演講目錄
《泰戈爾:我前世是中國人》
“親歷中國叢書”總序
序泰戈爾的中國緣
泰戈爾在中國的談話
我的成長
我的詩歌
我的宗教
我的到來
我的使命
我的信念
我們的亞洲
物質力量與精神力量
我經常逃課
樸素的信念
美與圓滿
我如何從事教育的使命
我信仰更高的理想
我只帶走友誼的記憶
文明與進步
真理
中國人眼中的泰戈爾
遙寄印度哲人泰戈爾(冰心)
歡迎泰戈爾(鄭振鐸)
泰山日出(徐志摩)
泰戈爾來華(徐志摩)
印度與中國文化之親屬的關系(梁啟超)
泰戈爾的中國名——竺震旦(梁啟超)
泰戈爾(徐志摩)
泰戈爾與中國人(辜鴻銘)
憶泰戈爾(梅蘭芳)
泰戈爾在華日程表
《薩特和波伏娃:對新中國的觀感》
《蕭伯納:我的幽默》
《杜威:教育即生活》
《內山完造:魔都上海》
新書--大師視野下的中國,親歷中國叢書(全六冊) 節選
今天所講的這個題目《社會結構學》(The Scienceof Social Structure),請諸位不要把它當作從前定的那個題目《社會改造原理》(此題曾在報上先期露布)看待,因為社會結構學并不告訴我們要怎樣改造社會。它是一種科學,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社會怎樣結構來的:考究社會的變化與社會結構有怎么樣的關系?原來,社會變化也有它的本質和自然的公律在內,并不專靠人類的愿望。雖然在實在現象上,人類愿望也有改變社會的力量,可是人類愿望也是自然現象的一種。所以,我們對于這個社會結構要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它。 我現在于講演本題之先,有幾句重要的話要申明的:就是關于社會問題的研究,是要先看明自己的態度如何。我自己的態度怎樣,這是我現在要說明的。我是相信共產主義的一個人,我以為如果共產制度與實業制度并行起來,則人類的幸福,必可大大地增進;而科學、藝術等亦必可以進步發達,為從古以來沒有那樣的好,這是我很相信的。我又相信馬克思氏所主張的社會主義。他說有一句很有價值,很可注意的話,可是這句話,他的多數門徒卻把它忘卻了的。就是:“社會變化”是自然的現象,有自然的公律,如果違反了這個公律,則非失敗不可。 我們如以為有這種的關系,那就要把共產制度與實業制度并行,世界上要實業發達才能實行共產制度。照歷史上看來,基督教也主張共產制度,也想到烏托邦(Utopia),然而他們都完全失敗,就是因為沒有工業的原因。假如現在中國政府下一道命令,實行共產制度。結果還是不過一道空命令,共產制度還是不能實現出來。因為現在的中國工業固然不發達,而許多的習慣是與共產主義相反對的;以前所領受的訓練有許多的與共產主義不合的。所以,雖然有政府的命令,實行共產制度還是無效的。這也并不僅中國,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的政府,它所作的事業,沒有不為國內各種現象所限制的。而工業的限制,尤不可違犯,如果違犯了它,那無論什么政策都是不行的。 講到社會改造問題上來,我們不要問什么是好,什么是有利益的?要問到實在情形如何,改造它的方法是怎樣?近來勃拉克女士在這里講演的“政治思想與經濟狀況”是說些過去的情形,我現在要說的,卻不是關于過去的情形,是要說現在和將來的社會情形。因為談到現在和將來的社會問題,要先明白現在社會和將來社會的實在情形怎樣,才能知道要用怎樣的方法。 以上所說的,是這個講題的引子,現在要說到本文了。 現在社會問題中重要的,就是要尋出現在世界紊亂的根本原因,原動力是什么東西?將來要用何種方法才能平定這個致亂的原動力?我個人常常考察有史以來各種擾亂的現象,覺得有許多是循環的狀態,不過一回有一回的不同,九九歸原又復循環起來。 正像著聽唱一個調子,唱起來一次高一次,所用的樂器也慢慢地加多,快慢、激平也有變換。有時激越迅速達到*高的度數,又平緩下去。一會又回復起來,從頭又新唱起。我們假如專看這個調子是好像沒有用、沒有理由的,但是若把全部調子合攏看來,便知道中間有一定的變化,社會變化也和這個一樣,現在世界也許是一個調子唱到*高度的時候了,眼見得快要完了。 我們用*高的眼光看來,歷代以來的各種國家,雖然是一治一亂,不相一致,大體上看去還是向一致的方面進行,就是各時代都是進步的。 從歷史上看來,古代的文明國可算埃及和巴比倫。巴比倫后來被波斯滅了,波斯又被馬其頓滅了,馬其頓又被滅于羅馬,羅馬后來又被滅于條頓人和阿拉伯人,阿拉伯后來又被條頓人所滅。一代一代下來,都是一治一亂。紛亂的時候自然文化衰絕。 可是,一個國家被滅亡以后,必經過一個長時間,然后才有新的文化產生出來,但在這個文化停頓的期間,文化也有進步。這個正好像動植物一樣,由生而衰而死。現在歐洲的文明已經由生而衰了,好像快要死去的樣子。死去以后,再有新的產生出來。假如我們一代一代地比較起來,前代比后代,現在比將來,我們一定可看出其間必有一種進步。這種進步可分為兩層:(一)知識方面的增加,(二)組織范圍之擴大。在組織范圍中間,尤以國家為*緊要。現在就國家組織看來,對于眼前的將來雖然沒有什么好希望,但*后一步,即久遠的將來,組織定會更加擴大,知識程度也會附著增高、發達。知識增高、學術發達,雖然自一方面看來是好的來源,他方面也是壞的來源。比如戰爭一事,與科學發達很有絕大影響,差不多可說沒有科學發達則無這樣激烈的戰爭。但這個于進化上也很有關系,沒有它也是不可行的。說到知識一層大家尤其贊成它的好處。 ……
新書--大師視野下的中國,親歷中國叢書(全六冊) 作者簡介
羅素,1872-1970,英國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有影響的論著有:《數學原理》(與懷特海合著,三卷)、《社會改造原理》、《哲學問題》、《教育論》、《教育和社會秩序》、《西方哲學史》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