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文化產業評論(第25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49564
- 條形碼:9787208149564 ; 978-7-208-1495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文化產業評論(第25卷) 本書特色
本書簡潔易懂,可讀性強,同時具有一定權威性,綜合國內學術界多位專家學者的觀點,就當前“文化產業”發展這一熱點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考察,立論新穎,觀點紛呈,與當前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現實情況緊密聯系,關注社會、關注民生,對從事該專業研究的相關人士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中國文化產業評論(第25卷)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學習總體國家安全觀與國家文化安全”、“理論探討”、“文化政策”、“文化生產”、“文化區域”、“文化人才”“學術史研究”“書評”八部分, 收錄了《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國家文化安全: 價值、挑戰與進路》《基于計量經濟學理論的藝術產品價格評估方法創新》等文章。
中國文化產業評論(第25卷) 目錄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國家文化安全:價值、挑戰與進路
國家文化安全視域下的邊疆民族認同研究
國家文化安全中的意識形態安全及其當代境遇
國民教育:實現總體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路徑
話語融入方能價值引領——國家文化安全的實現路徑
學習總體國家安全觀,促進國家文化安全研究——“總體國家安全觀與國家文化安全學術座談會”綜述
理論探討
基于計量經濟學理論的藝術產品價格評估方法創新
微媒介:一種文化與經濟的交易地帶
如何推進文化科技深度融合?——芻議一個“六位一體”的行動框架
文化政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文化政策研究:20世紀七八十年代
村莊文化和經濟共同體的協同共建:振興鄉村的內生動力
論文化遺產保護中檢察權的運用
突破與困境: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體制改革
文化生產
紀錄片的文化生產:中國形象的生成與變遷
“一帶一路”西北路線電視媒介的發展與競爭態勢——基于生態位理論與內容資源的實證分析
重建具有中國式現代性品質的物質生活世界——以后鄉土中國鄉村精品民宿設計中的物感凸顯為中心
武漢動漫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
文化區域
臺灣特色小鎮的地方意識
關于北京—張家口地區整體建設冬季運動目的地游客印象感知的研究
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時空結構研究
文化人才
文化創意人才的“樹形培養模式”的建構與應用
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代學徒制探析——以蕪湖鐵畫為例
學術史研究
1993—1994年的文化市場討論研究
書評
藝術與商業的拉扯——“文化工作的政治”走向何方?
編后記
約稿啟事
中國文化產業評論(第25卷) 節選
《中國文化產業評論(第25卷)》: 與中國接壤的緬甸、越南等國家受到國際政局的影響,國內又有政府軍和少數民族地方武裝沖突,長期以來政局并不穩定,邊境地區戰亂不斷。當這些國家的邊民遭遇生存威脅時便大量涌入我國境內,從而形成“無國籍”難民。這類群體在中國境內的生命安全雖然得到保證,但受到國籍和身份的限制他們并不能享受與我國境內公民同等的待遇,尤其是在關系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勞動收入等實際問題時,這些“無國籍”群體便表現出對境內本民族成員及其國家的敵視態度,進而引發民族的身份認同危機。 5.基礎教育在邊疆地區少數民族認同過程中面臨問題 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多以群體形式聚居的生活形態,使它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是用本民族語言進行交流。幼兒從出生開始就學習和使用本民族語言,日常的生活內容也是基本的生存、生產技能訓練,較少與外界溝通和接觸。因此有些人對漢語的掌握和使用能力并不好,有年齡稍大一些的老年人幾乎不懂漢語的情況出現也就不足為奇。孩子進入學校后,被要求統一使用普通話,這樣的轉變對少數民族學生來說非常不適應。 ……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