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社會排斥與融合模式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56853
- 條形碼:9787509656853 ; 978-7-5096-568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排斥與融合模式研究 本書特色
社會融合首要探討的是與之對立的社會排斥的理論。時勘著的《社會排斥與融合模式研究》介紹了國際研究的*新趨勢,同時,也介紹了實驗室實驗法探究的社會排斥的心理奧秘。大家知道,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有被社會接納的需要和尋求與他人建立關系的動機。當這種被接納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時,個體就會感受到價值感缺失與自尊受損。外來人口在社會交往中容易被他人拒絕、貶低或排斥,這樣,就會導致其建立社會聯系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實驗室實驗法是社會心理學的主流研究方法,它十分關注實驗范式和理論模型的應用。這里,我們介紹了社會排斥理論模型和實驗范式,還介紹了單獨受排斥與共同受排斥的差異、與熟人共同受排斥以及與陌生人共同受排斥的差別。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共同受排斥,特別是與熟人一起受排斥能夠有效減少對歸屬感和存在意義感的損害,社會支持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部分實證研究結果為后期的研究和實踐奠定了理論和方法基礎。
社會排斥與融合模式研究 內容簡介
社會排斥和融合是當前和諧社會建設中尤為重要的問題之一。本書首先從社會排斥理論的角度介紹了國際研究的*新趨勢,同時,也采用實驗室方法探究了社會排斥的心理影響機制。然后,考察了美國加州19所學校亞裔美國學生的跨種族友誼選擇和群際之間的態度,進而對于我國流動兒童是否受到歧視、身份認同等問題展開了研究,從群際接觸理論的視角出發,考查了城市常住學生與外來學生之間的交友情況,以及友誼與群際態度的關系,為促進外地學生融入新居住地的生活提供了依據。第三部分聯合了廣州市荔灣區企業展開團隊調查研究,對職場排斥與員工反生產行為之間的內在作用機制及其邊界條件進行了探究,研究發現,個體防御型調節焦點對“職場排斥 — 情緒衰竭 — 組織指向的反生產行為”這一中介效應有顯著的調節作用;然后,采用文獻研究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探究了外來人員在社會排斥與社區歸屬感的關系,以及社會自我效能感對這種關系的調節作用。此外,還探究了社會距離在社會排斥與社區歸屬感之間的中介效應,生活滿意感對于社會排斥感的作用機制。*后,探討了廣州市荔灣區政府的社會融合行動計劃的成效。這項實證研究特別探索了社會支持在情感支撐和歸屬感增強方面的作用,并進一步驗證了家人支持和朋友支持在外來人員生活滿意感方面的增強作用,從而為促進社會融合的實踐提出了全新的管理模式 。本書屬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成果,對于全國各地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具有表率作用,希望本書的出版對于推進我國的社會融合能夠在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社會排斥與融合模式研究 目錄
社會排斥與融合模式研究 作者簡介
時勘,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博士生導師,F任中國科學院大學社會與組織行為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心理學會監事長,是中國心理學會認定的心理學家。目前正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心理促進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組織文化對企業并購的影響機制及干預模式”等科研項目。已正式發表學術論文390余篇,出版專著20余部,獲得多項省部級獎項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進步獎。時勘博士是中國科學院培養的首位心理學博士,主要從事組織行為學和人力資源管理的心理學研究工作,研究興趣集中于領導行為及應急管理、基于勝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資源開發和EAP組織與員工促進計劃,提出的“智能模擬培訓法”被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推薦為“亞洲地區樣板培訓模式”。時勘博士的研究成果在管理者、飛行員與航天員的選拔、培訓和績效評價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