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重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的變遷機理與創新路徑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189886
- 條形碼:9787562189886 ; 978-7-5621-898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重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的變遷機理與創新路徑研究 本書特色
《重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的變遷機理與創新路徑研究》分為導論、理論研究、實證研究和對策研究4個部分共11章。第1章為導論部分:通過對問題提出,厘清重難點和研究內容,提出研究假設和主要目標,確立研究思路、方法,并提出研究的創新點和不足。第2-3章為理論研究部分:在回顧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通過理論借鑒和概念界定,辨析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變遷與政策創新的概念意涵,并對政策變遷和政策創新的內在機理進行闡釋,為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邏輯起點。第4-7章為實證研究部分:第4章通過對重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現狀描述,揭示當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主要特征和問題;第5章以時序概覽的方式梳理重慶直轄以來的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透視其政策變遷的框架結構及其演進趨勢;第6章通過實證分析既有政策效應,揭示當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效應釋放不足的問題及其成因;第7章根據重慶發展現狀,科學選取指標體系,對重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創新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第8-11章為對策研究部分:根據重慶發展新形勢,設計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創新的總體架構,并配之以主體協調機制,*后提出重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創新的對策建議。
重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的變遷機理與創新路徑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重慶整體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實施的客觀現實,借鑒人力資本理論、新經濟增長理論、地方政府創新理論及政策生態理論,形成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創新的規范性認識。運用歷史分析方法,發現重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變遷的框架和演進趨勢;運用實證分析方法,探尋重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存在的問題和成因;通過經濟學計量統計分析方法,揭示重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創新的影響因子。在此基礎上,謀劃重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創新的總體架構,設計重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創新的促進機制,提出重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創新的對策建議。
重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的變遷機理與創新路徑研究 目錄
重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的變遷機理與創新路徑研究 作者簡介
吳江,漢族,重慶市武隆區人,管理學博士。西南大學教授,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農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南大學MPA教育管理中心主任。重慶市教學名師,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重慶市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重慶市全局性重大改革專家團隊成員。 從事地方政府治理、公共政策與區域發展、公共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省部級項目10余項,主持橫向課題10余項;主編、副主編省部級規劃教材5本;出版專著6部;公開發表論文80余篇。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重慶市社科優秀成果獎、重慶市發展研究獎等各類獎勵30余項。 李梅,漢族,重慶市綦江區人。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專職教師,主要從事地方政府治理、公共政策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師承吳江教授。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專項資金項目“促進重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改革政策與配套機制研究”,參研重慶市教委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重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的變遷軌跡與政策效應評價研究”,參與省部級課題3項,主研其他課題3項,在《世界農業》等期刊發表8篇學術論文。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