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報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515533
- 條形碼:9787515515533 ; 978-7-5155-1553-3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融情報學 本書特色
全書共十章,從大國金融博弈引出金融情報的概念,探討金融情報的理論框架,接著論述金融情報搜集、分析、撰寫和人員定位,繼而分析金融情報機構與金融決策機構的關系,介紹金融反情報的種種手段等等,構建出一套金融情報學的基本框架。每章均附有案例分析,以展示金融博弈與金融情報的相互關系。作者擔任銀行高級管理者多年,從事金融情報工作也十年有余,所撰報告多次獲決策層批示。本書堪稱本土首部金融情報學專著,兼具理論與實踐價值,有助于推動國家安全和情報研究的發展。
金融情報學 內容簡介
冷戰結束以來,金融博弈變成世界大國較量的重要手段,金融安全已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部分。金融市場中,大至國家政府,小到金融機構,要掌握主動、贏得先機,高質量的金融情報就不可或缺。由此,金融情報學應運而生。 《金融情報學》一書探討了金融情報的概念,金融情報的搜集、撰寫和分析,金融情報人員的定位,金融情報機構與金融決策機構的關系,以及金融反情報等等。全書思想豐沛,案例多樣,構建了一套專業情報學框架,對金融理論創新和國家安全研究均有參考價值。
金融情報學 目錄
**章 金融與金融情報一、金融1. 金融的產生2. 國際金融的風險3. 貨幣與戰爭二、金融博弈 1. 金融博弈的形式2. 金融博弈源于信息不對稱 3. 金融博弈的手段三、金融情報1. 情報理論的多樣性2. 金融與情報的淵源 3. 金融情報的特征四、金融情報學1. 金融情報學的概念2. 金融情報學的范疇3. 金融情報學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運河危機下的金融博弈第二章 金融情報的搜集一、金融情報搜集的原則1. 針對性原則2. 真實性原則3. 時效性原則二、金融情報搜集的特點1. 情報信息的廣泛性2. 部分情報來源的公開性3. 數據選擇的多樣性4. 數據的真實性三、金融情報搜集的方式1. 傳統手段與非傳統手段相結合2. 內部資料與外部信息相結合3. 公開搜集與秘密獲取相結合四、金融情報搜集的范疇1. 金融為主,政治相輔2. 大局與細節相互印證3. 政治與經濟適當延伸五、跨境資金流動情報的搜集1. 資金流向的判斷2. 非經濟因素的影響3. 多方數據的銜接六、大數據時代的金融情報搜集1. 數據應用的廣泛性2. 數據采集的多樣性3. 數據使用的前瞻性案例分析“慣性思維”是情報搜集的陷阱第三章 金融情報的編撰與評估一、金融情報材料的選擇1. 材料的可靠性2. 材料的時效性3. 材料的適用性二、金融情報主題的擬定1. 自定主題2. 上級布置3. 臨時擬定三、金融情報的格式1. 標題鮮明醒目2. 現象描述簡略3. 原因分析中肯4. 建議與對策可行5. 篇幅不宜太長四、金融情報的評估1. 評估是情報之魂2. 評估切忌急功近利3. 避開情報評估的陷阱五、金融情報的預測與預警1. 預測要合理2. 預警要慎重3. 把握預測與預警的度六、金融情報的報送與傳遞1. 信息壟斷與信息共享2. 情報扣壓3. 情報終止案例分析一、一份關于人民幣跨境套利的預測報告二、用逆向思維觀察貨幣現象——對加息悖論的研究第四章 金融戰略情報與金融戰術情報一、金融戰略的制約因素1. 經濟基礎2. 國家利益3. 軍事實力4. 科技發展5. 地理條件二、金融戰略的實施條件1. 綜合布局2. 與時俱進3. 長遠規劃4. 周密部署三、金融戰略情報的類型1. 基本描述類2. 動態報告類3. 預測評估類四、金融戰術情報1. 金融戰術情報的形式2. 金融戰術情報的運用五、戰略情報與戰術情報的關系1. 戰略與戰術的轉變2. 戰略情報與戰術情報的協調案例分析一、一份建議我國銀行暫緩在A股上市的戰術情報二、一份價值連城的金融戰略情報第五章 金融情報人員一、金融情報人員的素質1. 基本素質2. 人員水平決定情報質量二、金融情報人員的基本條件1. 專業基礎好2. 思維靈敏度高3. 寫作能力強4. 工作經驗豐富三、金融情報人員的職業1. 國家情報機構人員2. 專業研究機構人員3. 金融從業人員四、金融情報人員的定位1. 持續學習的能力2. 寬廣的胸襟3. 立足本職工作案例分析一、一份來自基層的金融情報二、銀行業務引發的一份“建議與對策”第六章 金融情報機構一、反洗錢的金融情報機構1. 金融情報機構的多樣性2. 國際反洗錢金融情報機構3. 中國反洗錢金融情報機構二、金融體制內的情報信息機構1. 美國的金融情報署2. 中國“一行三會”金融情報信息網絡3. 中國金融體制內情報信息的局限性三、國家情報機構1. 美國國家情報部門2. 中國國家情報機構3. 美國中情局的金融情報研究四、綜合性的信息情報機構1. 經濟新聞機構2. 中國的政務信息系統3. 經濟、金融研究的智庫案例分析情報失誤引發的金融風險第七章 金融決策機構一、高層金融決策機構1. 國家安全委員會2. 中國的金融決策機構3. 國際金融武器的運用二、高層金融監管機構(一)1. 美國的財政部2. 中國的財政部3. 中美財政部的區別4. 財政部的兩種類型三、高層金融監管機構(二)1. 中央銀行產生的淵源2.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3. 中國的“一行三會”四、中美高層次的情報產品1. 美國高層的情報產品2. 中國高層的信息簡報3. 情報產品的整合案例分析民意與專家決策第八章 金融情報機構與決策機構的關系一、情報機構與決策機構的復雜關聯1. 情報與決策的相互影響2. 情報機構與決策機構應相互獨立3. 情報失誤的危害二、金融情報機構與決策機構的統一性
展開全部
金融情報學 作者簡介
王幸平,男,高級經濟師,境內外數家財經媒體專欄作家。在金融業浸淫近四十載,擔任銀行高級管理者多年。曾在金融院校、深圳特區央行、中資商業銀行、外資商業銀行等供職。經驗豐富,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多次為金融決策撰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