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世界遺產地唐崖土司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19055
- 條形碼:9787519219055 ; 978-7-5192-190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界遺產地唐崖土司城 內容簡介
本書的文化情懷聚焦于世界遺產地唐崖土司城。全書分為二十多個專題,每個專題分別由“游歷情”、“小知識”、“大信仰”、“神故事”、“巧測驗”等五部分構成!坝螝v情”是筆者以一個旅游者的身份及心態,從文化的角度對進入恩施咸豐縣后又前往唐崖土司各景點旅游而產生的思考,算是一種文化導游,雖然有所思考,但卻更多地是一種情感表示。 “小知識”是根據各景點需要,因心靈所感而覺得應有而編輯的相關知識!按笮叛觥狈从车氖桥c景點相關的文化信仰因素。“神故事”多來于民間故事,有幾條則是筆者搜集整理的,前提是與景點相關!扒蓽y驗”也屬知識系統,是考慮在旅游過程中,可能相互提問。全書知識性、可讀性等兼具,既適合有關的文化研究者參考,也適合普通愛好者閱讀。
世界遺產地唐崖土司城 目錄
引言 直到有一天
一咸豐像希望之火在燃燒
二唐崖由暉崖演變而來
三唐崖土司的興衰
四唐崖四相
五張飛廟(含馬王廟)
六東城門遺址
七天燈堡
八陰陽兩府庫
九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
十唐崖土司城遺址現場展示館
十一荊南雄鎮牌坊
十二衙署區
十三御花園
十四唐崖土司城的“井”
十五七十二步朝天馬
十六九道拐
十七刑場遺址
十八雙鳳朝陽墓
十九萬獸園
二十夫妻杉
二十一玉皇廟(玉皇殿)
二十二唐崖土司的皇墳
二十三大寺堂
二十四采石場
二十五橋上橋
二十六營房遺址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歷史記憶與歷史還原――咸豐縣明峽兩岸口承文化的人類學解讀
唐崖土司文化研究獻疑――漫評唐崖的三部《覃氏族譜》
祭路
荒齋心語
后記
世界遺產地唐崖土司城 節選
《世界遺產地:唐崖土司城》: 據《唐崖土司遺址》一書介紹,歷史上的唐崖土司城由城市本體、墓葬及外圍附屬設施三部分組成,分布范圍明確,大致以唐崖河和周邊的天然壕溝構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東西長約1200米,南北寬約700米,總占地面積約74萬平方米。民國版唐崖《覃氏族譜》描述為“自玄武山發脈,前至大河邊,左右二寨,石場二溝,設立衙署、街基廟宇寺廟,歷朝功績昭著”。城內部分是主體,地處緊鄰唐崖河較為平緩的區域,四周有城墻圍合,隨地勢呈不規則梯形展布,總面積約35萬平方米。據此而論,“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自然是其市政主體! 居螝v情】 “趕場”與“趕街”. 在家鄉,“場”與“街”是有區別的。兒時說“趕場”,一般是指小集鎮,當時的小公社、現在的片區集鎮,差不多都只能叫“場”。而一般說“趕街”,那就有另一個說法,叫“進城”。所以,“趕街”即成了“進城”的另一說法。即使當時有人們稱“丁寨街上”,但也只說“趕丁寨”而不說“趕街”或“進城”。 究其原因,或許可從漢字的字源上得到說明。你看,“街”是形聲字。從行,圭聲,小篆像縱橫相交的十字路,其本義即指四路相通的大道,故《說文解字》說:“街,四通道也!薄度n》說:“街,交道也!边@種思想指引著后來中國文化中的東西為街、南北為路之說,并有“東西街、南北路”的順口溜。即使在一些不發達地區有斜街等說法,但人們對“街”的總體印象則是確定的! 男r即聽說,唐崖土司城屬“街”的規模與東西(北南)分布格局。因此,能擔當起“街”的名稱,自然有其非同凡響之處,這也就是我為什么總對唐崖土司城有一種神秘而神圣的情感之原因! ‖F在我們知道,唐崖土司城也的確有“街”,但那已是歷史陳跡了。 考古學已經基本確認,唐崖土司城有相對復雜的路網體系,是一個由城內的三橫三縱的主干道、次干道、數十條巷道構成的一個復雜的整體,被稱為“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其數是以“三”為基數的倍乘數,“陽立于三”,故為三街;“三的”二倍是“六”,三六一十八,故有十八巷;“六”的二倍是“十二”,“三”乘“十二”為三十六,故有三十六院。在民間,以三為陽立之數,以“六”為事順之數,故此可看出唐崖土司的數崇拜實際上有根植于民間信仰的基礎,并在市政建設上有突出的表現! 叭帧睘橹鞲傻,被認為是全城單體*長、規模*大、工藝*高且保存*為完好的道路遺存。從結構上看,以南北向貫通全城(唐崖土司的想象空間為東西向,符合中域文化“東西為街”之內涵),路面大部分呈平直狀,局部隨地形彎曲折拐。所謂的“三街”,并不是因為有并行的三條街道,而是自南向北(唐崖土司的想象空間的自西向東,下面不再指明想象空間,只指明想象空間的方位)依次分為三段,也就是俗稱的上街、中街、下街三街,全長800余米,路面寬1.5-2.7米,中段*寬處達3.5米。路面采用青砂巖鋪筑,路心為橫向條石鋪砌,路肩采用縱向條石壓邊。路面縱向設有排水陽溝數條。這種街道設置,在武陵民族地區較為普遍,可以說是程式化的建筑風格。其中: 1.上街北端(東端)始于“荊南雄鎮”牌坊,南端(西端)止于南門(西門),平面呈曲尺形,全長近150米。按自然走向,上街事實上也可分為兩段:北段(東段)為南北(西東)向布局,路面平直,局部隨地勢設有踏步以適應坡度,體現山區街面“無平不坡”的特點;南段(西段)緊鄰賈家溝,東話(北南)向布局,隨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狀,路面因坡度較大而設有較多踏步,不過,緊鄰城門段因水土流失而破壞嚴重,故后期改建較多!
世界遺產地唐崖土司城 作者簡介
蕭洪恩,男,1961年5月生,湖北成豐縣人,1986年7恩參力工作。分別于1983年、1986年、2006年在武漢大學獲得哲學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F任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教授,云南少數民族哲學思想研莽基地首席專家。貴州民族大學水書文化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兼任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與社會思想史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周易學會副會長、湖北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等。主要著作有《土家族口承文化哲學研究》!锻良易鍍x典文化哲學研究》《*民族理論研究》《易緯文化揭秘》《土家族哲學通史》《20世紀土家族哲學社會思想史》,《長江流域的農耕文明-國脈民天》《長江流域的豐饒漁牧:漁娼牧歌》《長江流域的林海漭原;。綠浪飛法》《長江流域的生態世界:天人之鏡》《微情,風親》《問道土家族哲學》《石朝江苗學研究。哥論集》《易緯今注今譯》等,并主編有《巴文化研究》《農村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機制研究》,《社會行政》等著作,先后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