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口頭傳統文類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為個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22645
- 條形碼:9787520322645 ; 978-7-5203-2264-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口頭傳統文類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為個案 本書特色
劉鏡凈著的《口頭傳統文類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為個案/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學研究書系》從地方性知識出發對“哈巴”的文類特征進行考察和界定,真實而全面地呈現出“哈巴”在民間傳統生活中的存在形態以及在地方性認知中的豐富位相,對哈尼族文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作出了有效探索。同時,作者還關注了特定地域空問內民眾對自身文化傳統的互釋性闡發,兼顧了研究者的抽象思維與地方民眾情景化思維的關聯、學術解析與地方知識的銜接,對于民族和民間文學研究擺脫書面文學概念的影響、走向口頭傳統的研究范式,提供了一個良好參考的個案。
口頭傳統文類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為個案 內容簡介
本書從語義學、語用學、民族志詩學等視角對哈尼族口頭傳統文類“哈巴”進行了考察,通過規范而深入的田野研究和多次定點跟蹤回訪,從演述情境、文學形式、傳統曲調和地方性知識等各個方面對“哈巴”的文類特征進行了界定和分析,比較真實和全面地呈現出“哈巴”在民間傳統生活中的存在形態。作者將“哈巴”定位為“跨文類”的綜合范疇,糾正了以往將其僅僅視為民間音樂形式或曲藝的偏頗,頗具新意;而關于“哈巴”文類歸屬的“不確定性”問題的系統分析,則觸及了口頭文類研究的一個重要學理問題。
口頭傳統文類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為個案 目錄
**章 “哈巴”研究的學術走向
一 前期研究:從概觀到結構
二 后期研究:從分類到歌種
三 “體裁”研究:局限性與張力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本土觀念中的“哈巴”:語義分析
一 可拆分與不可拆分之間:傳統語境中的“哈巴”釋義
二 “哈巴”的語義學分析及其釋義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文化語境巾的“哈巴”:文類界定
一 “哈巴”文類界定的困境
二 元江哈尼族口頭傳統概況
三 “哈巴”的地方分類體系
四 “海姆斯模型”:言語行為與文類界定
本章小結
結語 “哈巴”文類界定的不確定性:問題與反思
附錄一 田野訪談(節選)
附錄二 田野研究報告(節選)
附錄三 田野日志(節選)
附錄四 老撾班或舊寨口頭傳統概況
附錄五 云南省元江縣羊街鄉水龍村哈尼族“十月年”調查報告
附錄六 哈尼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附錄七 哈尼族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主要參考文獻
口頭傳統文類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為個案 作者簡介
劉鏡凈,女,哈尼族,1982年出生于云南元江,現為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以民俗學、口頭傳統、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研究等為學術旨趣。通過開展以上學術研究,在《西北民族研究》等刊物公開發表多篇論文,與他人合著有《中國哈尼族》一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