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網絡信息安全及管理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41076
- 條形碼:9787568241076 ; 978-7-5682-410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網絡信息安全及管理研究 內容簡介
《網絡信息安全及管理研究》從技術、理論、國別、組織、比較和對策等角度切入,全面考察了全球主要國家互聯網信息安全戰略與監管手段,并進行了深入分析與比較,探討了云計算、三網融合、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信息安全與監管的新挑戰,指出了我國網絡監管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網絡信息安全及管理研究》將互聯網信息安全與監管技術有機結合,重點研究了我國互聯網監管領域的熱點、難點及其相應對策、建議。如果一《網絡信息安全及管理研究》就像一個人一樣有其歷史使命,那么《網絡信息安全及管理研究》的歷史使命就在于為我國網絡空間信息安全戰略的評估、制定和實施提供可資借鑒的理論和對策參考。
網絡信息安全及管理研究 目錄
**節 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的發展
第二節 網絡空間的建構及其現實效應
第三節 全球各國網絡空間發展概況與水平評估
第四節 網絡空間的信息資源與信息權力
第二章 網絡空間信息安全
**節 從傳統安全觀到新安全觀
第二節 網絡空間信息安全的威脅與保障
第三節 網絡空間信息安全國家戰略
第三章 全球主要國家網絡空間信息安全戰略
**節 美國
第二節 英國
第三節 德國
第四節 法國
第五節 俄羅斯
第六節 愛沙尼亞
第七節 加拿大
第八節 澳大利亞
第九節 日本
第十節 韓國
第十一節 印度
第十二節 伊朗
第十三節 巴西
第十四節 中國
第四章 國際組織網絡信息安全戰略
**節 聯合國及國際電信聯盟
第二節 歐盟
第三節 國際刑警組織
第四節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第五節 亞太經合組織
第六節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第七節 上海合作組織
第五章 互聯網監管平臺建設
**節 網絡輿情監控系統
第二節 知名網絡輿情服務系統簡介
第三節 企業搜索與垂直搜索
第四節 互聯網監控與不良信息過濾系統
第五節 微博內容管理系統
參考文獻
網絡信息安全及管理研究 節選
《網絡信息安全及管理研究》: 三、網絡空間信息資源與信息權力的國際競爭 (一)網絡空間信息資源的國際競爭 隨著網絡空間社會化程度的加深,包括資本、信息、技術、商品、服務和技術勞工等在內的各種資源開始在全球網絡結構中流動。任何一個不能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術的國家,都有可能被排斥在全球新經濟體系之外。然而,對于每一個接入網絡空間的國家而言,需要對信息基礎設施進行大量的投入,從而可能會短期提高社會運行成本;同時,也可能削弱國家對資源的掌控能力,從而導致傳統主權在一定程度上的弱化。 如前所述,網絡信息資源主要是指包括與信息內容的產生、傳播、存儲等活動相關的設備、人員、系統等各種要素的總和。因此,網絡空間信息資源的國際競爭主要表現在以國家為主體的信息產品生產的國際分工競爭、網絡空間資源的控制競爭和網絡準備程度競爭三個方面。在國際分工競爭方面,參與國的著眼點在于有效利用本國生產要素,擴大信息技術類的國際貿易份額。信息技術類產品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方面的產品;二是運行信息基礎設施的軟件產品;三是借助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傳播的內容產品。由于信息產業的生產鏈較長,因而各參與國在信息產品貿易中形成了深度的分工協作和依存關系。每個國家依據自身的資源優勢條件,有選擇、有目的、有策略地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在網絡資源的控制競爭方面,首先,對資源的掌控意味著權力的提升,因此,核心信息和知識資源的稀缺性使得占有和控制它們成為各國競爭的主要目標;其次,網絡空間資源的有限性導致各國在存儲空間、運算空間、地址資源和無線電帶寬資源等方面展開了競爭。在網絡準備度方面,國際上通常采用世界經濟論壇與哈佛大學開發的“網絡就緒指數”指標體系來比較各國運用信息技術推動經濟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情況。 在全球網絡空間發展的競爭中,美國憑借完善的基礎設施、豐厚的資本市場、開放的智力移民體系、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眾多的IT從業人員以及鼓勵變革和冒險的社會氛圍等綜合素質在本輪技術變革中取得了領先地位,而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在信息技術方面曾經面臨著同樣的歷史機遇,但因各種緣由沒能成為網絡空間發展的策源地。 (二)網絡空間信息權力的國際競爭 網絡空間信息權力的競爭突出地表現為管理權的國際競爭。1968年,因軍事需要,互聯網的雛形阿帕網在美國誕生,美國因此有了首創者的優勢。在全球化發展過程中,美國政府確立了對互聯網域名管理的特權。在互聯網全球化之前,美國政府扮演的是公共產品提供者的角色。對鏈接到美國境內根目錄服務器上的國家和組織來說,美國當然成了管理者。進入21世紀后,隨著互聯網在全球的快速普及,對國際互聯網管轄權的爭議越來越大,出現了一面是各國關于互聯網管理多元化的呼聲,一面是美國極力維護互聯網管理霸權地位的局面。 1998年,俄羅斯曾積極推動通過一個聯合國范圍內的合約,試圖讓聯合國在解決網絡空間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對美國獨控網絡空間管理權的現狀表示不滿。2003年12月,在日內瓦召開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達成的共識認為,互聯網的國際管理必須是多邊、透明和民主的,并有政府、私營部門、民間團體和國際組織的充分參與。它應該確保資源的公平分配、促進普遍接人,并保證互聯網的穩定和安全運行,同時考慮到語言的多樣性。2004年,為解決互聯網的全球性統一管理問題,聯合國成立了“互聯網管理”工作組。然而,由于互聯網域名和地址管理仍由ICANN負責,該工作組的處境十分尷尬。2005年,在突尼斯召開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提出了實現全球信息社會的日程,重點解決IP地址資源、根服務器管理、相關技術標準、接口和通信基礎設施以及向多語種過渡的問題。與此同時,美國國會卻以423票對O票通過了一項決議,要求政府明確表明美國對互聯網的控制權神圣不可侵犯。迫于來自國際社會和美國國會的雙重壓力,美國商務部于2005年6月30日提出了關于互聯網管理的四原則:**,互聯網對世界經濟十分重要,域名服務器對互聯網安全至關重要,應當維持美國對根服務器等核心基礎設施管理的一貫作用;第二,認定ICANN是目前*合適的互聯網技術管理者,美國政府將堅持不懈地予以支持;第三,美國政府認同各國政府對其國家域頂級域名的主權關注;第四,美國政府不反對旨在增進互聯網功能的全球多邊對話。這些原則一方面表達了美國決不放棄對互聯網的控制權的意志,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美國對各國的呼吁略有妥協。2007年,第二屆全球互聯網治理論壇上的**個議題就是關于互聯網重要資源分配和治理的問題。2011年9月,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向聯合國提交世界網絡空間行為國際準則,希望各國盡早就規范網絡空間行為的規則達成共識。其中,包括各國不應利用互聯網實施敵對行為或制造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威脅,強調各國有責任保護本國信息和網絡空間免受干擾與攻擊破壞,并建議建立多邊、透明和民主的互聯網國際管理體系等。 當網絡空間發展成全球各國賴以生存的現實空間時,對其進行全球治理便成為一個正當而必然的要求。但是,既有的網絡空間發展基礎以及現實的全球政治、經濟、文化格局,使得美國等發達國家仍然占據網絡空間信息資源和信息權力的主導地位,這種不平衡使得各國圍繞網絡空間發展與治理所展開的制度選擇和戰略博弈將是一個長期而曲折的過程。 ……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