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福柯是生存美學思想研究-從關懷自身到女性主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18112
- 條形碼:9787520318112 ; 978-7-5203-181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福柯是生存美學思想研究-從關懷自身到女性主義 本書特色
郭碩博著的《福柯的生存美學思想研究--從關懷自身到女性主義》通過對福柯(1926-1984)的思想脈絡進行梳理與把握,圍繞康德與福柯對“啟蒙”概念的闡釋和波德萊爾等人對“現代性”的理解,勾勒出福柯對“客體化的主體”的批判,以及由此建立的關于自身的美學理論(l'esthetique de soi-meme),即生存美學(l'esthetique de l'existence)。在文本解讀的基礎上,本文著重討論生存美學的內涵及外延,尤其是該理論對當代女性主義思潮起到的啟示作用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福柯是生存美學思想研究-從關懷自身到女性主義 內容簡介
《福柯的生存美學思想研究:從“關懷自身”到女性主義》通過對福柯美學思想的發展脈絡進行梳理,闡釋其對啟蒙、現代性、關懷自身等概念的批判性解讀,并分析福柯是如何在追尋個體解放的基礎上,對客體化的主體問題提出批判,由此建立起關于自身的美學理論,即生存美學。在此基礎上,作者進一步對福柯提出的將自身生活變為藝術品的當代生存模型進行分析,并就該理論對當代女性主義的啟示作用及可能存在的限度作出反思。
福柯是生存美學思想研究-從關懷自身到女性主義 目錄
**節 關于福柯
第二節 思想淵源
一 德國哲學
二 法國哲學
三 法國文學
第三節 圍繞主體的主題
一 真理
二 權力
三 倫理
第四節 影響與評價
第二章 啟蒙與現代性
**節 康德論啟蒙
第二節 理性的多樣性
第三節 啟蒙與現代性的關系
第四節 現代性的悖論
第五節 波德萊爾論現代性
第六節 福柯論現代性
第三章 “自身”的美學
**節 審美的主體:在高與低的邊界之中
第二節 自身的技術
一 古希臘、希臘化和羅馬時代
二 基督教時期的斷裂性改造
三 西方思想中的“轉向自身”
第三節 身體的譜系學
第四節 身體作為藝術創作的場所
第五節 關懷自身
第四章 “自身”與生存美學
**節 福柯與生存美學
第二節 生命的自我治理
第三節 生存美學的意義
第五章 “自身”的美學與女性主義
**節 性與身份
第二節 女性主義與身體
第三節 女性作為第二性
第四節 第三世界女性主義
第五節 生存美學對當代女性主義的啟示
第六章 思想的邊界
**節 性別差異的盲區
第二節 女性和他者的問題
第三節 不平等的關懷自身
第四節 福柯之后的思想延續
結語
參考文獻
Abstract
福柯是生存美學思想研究-從關懷自身到女性主義 節選
《福柯的生存美學思想研究:從“關懷自身”到女性主義》: 首先,生存美學屬于個體的生存實踐范疇,它亦是一種行為道德。福柯指出,人們在生活中應當對行為和道德法規進行區分。①事實上,這種生存美學指向的道德,與人們在傳統意義上理解的道德是有差異的。一般而言的道德,其實是一種能夠從上而下規定個體行為價值和規則的“規范性道德”,這種規范性道德通過家庭、教育機構、教會等傳播途徑,將相關內容和標準傳達給個體,并督促人們遵守規范,這種道德是一種為大眾普遍理解的道德。福柯的生存美學則指明,道德可能包含另一種意義,它直接相關于個體的修身實踐,并且這種道德主要在人的行為實踐中得到體現。這種行為性道德主要考察的是個體行為與道德準則是否相符,檢查行為是否遵守或背叛對應的道德。由此,這種行為性的道德與傳統的道德準則之間的差異主要在于,前者主要來自個體內在的主動的道德約束,后者則被動地受制于外部社會的規范框架。 通過梳理史料,福柯提出,古希臘羅馬時期的社會基本不存在普適性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此時的社會尚未發展出嚴厲的法律,要求個體遵守任何具有強制性的道德規范,并且,社會中也很少有針對違反道德而進行的懲罰記錄。在此時期,人們更加注重基于個體的道德行為和倫理觀。在福柯的研究中,尤其提到古代社會對性問題的態度。他指出,希臘社會并沒有特別強調各種禁忌的正當性,而是寬容地放任各種有關性的問題,提倡自由風格化,從而讓個體在與自身相關的活動中進行自由的道德反思。這類反思活動的主要方式是,從關心自身的身體出發,找出*適合自身的適度的快感享用方式,這也是福柯所推崇的養生法。因此,這種道德反思就是一種自我的修行,并鼓勵個體通過養生法追尋健康,歸根到底,這種實踐態度與行為就是一種美的生活的藝術。 盡管西方社會曾經存在豐富的自我實踐的美學經驗,但是,這種生存藝術經過了中世紀的洗禮,被宗教思想的規范權力壓制,再經過文化、醫學、心理學的漫長改造,*終產生了斷裂性的扭曲和轉變。因此,原本充滿生氣的“生活的藝術”,逐漸喪失了主體內在的主動性,而社會主導性的道德模式,亦由崇尚自由的行為性道德,轉變成為壓制與禁忌的規范性道德。福柯正是從歷史的角度出發,通過向人們描述出社會道德本來具有的活力,揭示它遭受的各種迫害直至消失的過程,從而引導人們重新思考*初那充滿藝術性的生存美學的意義,并鼓勵個體通過持續不斷的自我修煉,找尋屬于自身的真正的美的生活。 其次,福柯提出的生存美學,關注的是個體與自身之間的關系,這種美學并沒有特別強調個體與某個社會的關系。因此,生存美學注重的乃是個人內在的觀照與修煉。換句話說,生存美學關心的是在各種實踐行為中的那個自我,即某種獨立的并且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改變的個體。 福柯指出,對于“自我”的發現,應當被理解為人類在對“人”的探索之后的又一項重要成就。在對“自我”的解釋和看法上,不同時期的思想家有不同的見解。在福柯那里,“自我”被理解為一種“被建構”的自我。早在《詞與物》中,福柯就對人的概念提出了獨到的解釋:“對于人類知識來說,人既不是*古老的問題也不是*常見的問題。僅就一個有限的領域中一段較短的歷史實例-16世紀以來的歐洲文化而言,我們可以確定,人是其中一個較近的發明。知識在黑夜中很長時間并不是圍繞著他及其秘密徘徊。……正如我們思想考古學很容易證明的,人是一個近期的發明。 ……
福柯是生存美學思想研究-從關懷自身到女性主義 作者簡介
郭碩博,1983年生,四川成都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美學專業博士,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后。曾在法國、澳大利亞等地留學生活,現任四川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批評家、策展人,致力于美學和當代藝術理論領域的研究,持續開展當代藝術理論相關科研項目。著有《譜系與在場:川渝地區當代實驗藝術》《尼采論藝術作為權力意志》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