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送殯的歸途 內容簡介
時代的變革,往往讓處于時代交替中的人茫然無措。當一直以來的“八股取士”突然宣布廢止,很多清朝秀才似乎一下子迷失了。當然這其中不乏少數人很快就在迷茫中尋到了新的方向,并且日后大有作為。夏丐尊就是這少數中的一位。夏丐尊(1886年-1946年),文學家,語文學家。名鑄,字勉旃,1912年改字丐尊,號悶庵。浙江紹興上虞人。1886年6月15日出生。夏丐尊自幼從塾師讀經書習學八股,清光緒二十七年考中秀才。本想沿著傳統繼續求仕,可是同年遭逢清廷變法,宣布廢止科舉制度,開設學校。面對變革,夏丐尊也曾茫然,但很快他就隨同朋友奔赴上海求學。光緒三十一年借資東渡日本,不久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后因未能申請到官費,行資耗盡不得不輟學回國。民國時期,開始倡導并推行語文教學革新,提倡白話文。后來創辦《月報》等雜志。抗戰爆發后,夏丐尊積極參加抗日后援會,投身民族大業。直至1946年于上海病逝。夏丐尊的一生始終處于時代與社會的變革當中,然而他并沒有就此迷失,而是積極地尋找正確的方向,這個方向不僅是個人的人生方向,同時也是國家與民族救亡圖存的方向。在這樣的背景下,夏丐尊堅持筆耕,留下了《文藝論ABC》、《現代世界文學大綱》等代表作品。雖然過去的時代變革已經停留在了歷史的書頁中,但是那些文字卻始終值得人們去翻閱與感悟,因為那些文字就是一個一個時代的再現。讀夏丐尊,傾聽屬于那個時代的呼喊。
送殯的歸途 目錄
貓
命相家
黃包車禮贊
做了父親
我的中學生時代
白馬湖之冬
兩個家
試煉
早老者的懺悔
白采
阮玲玉的死
讀詩偶感
坪內逍遙
我的畏友弘一和尚
魯迅翁雜憶
弘一法師之出家
弘一大師的遺書
教育的背景
春暉的使命
致文學青年
“你須知道自己”
受教育與受教材
悼一個自殺的中學生
關于職業
怎樣對付教訓
“自學”和“自己教育”
一九一九年的回顧
并存和折中
中國的實用主義
讀書與瞑想
學說思想與階級
聞歌有感
知識階級的運命
談吃
文學的力量
原始的媒妁
灶君與財神
送殯的歸途 節選
《現代文學精品文集:送殯的歸途-夏丐尊精品文集》:妻的話,這時在他,真比什么“心能轉境”等類的宗門警語還要痛切。覺得無可反對,只好逃避說:“日里不做夜里做,不是一樣的嗎?”“昨夜做了多少呢?我半夜醒來還聽見你在天井里踱來踱去,口里念念著什么‘明日自有明日’哩。”“不是嗎?我也聽見的。”女仆羼人。“昨夜月色實在太好了,在書房里坐不牢。等到后半夜上云了,人也倦了,一點都不曾做啊。”他不禁苦笑了。“你看!那豈不是與燈油有仇?前個月才買來一箱火油,又快完了。去年你在教書的時候,一箱可點三個多月呢。——趙媽,不是嗎?”妻說時向著女仆,似乎要叫她作證明。“火油用完了,橫豎先生會買回來的,怕什么?嗄,滿姑娘!”女仆拍著阿滿笑著說。“洋油也是爸爸買來的,米也是爸爸買來的,阿吉的《小朋友》也是爸爸買來的,屋里的東西,都是爸爸買來的。”阿滿把快要睡去的眼張開了說。女仆的笑談,阿滿的天真爛漫的稚氣,引起了他生活上的憂慮。妻不知為了什么,也默然了,只是俯了頭動著針子。一時沉默支配著一室。三個月來的經過,很迅速地在他心上舒展開了:三個月前,他棄了多年厭倦的教師生涯,決心憑了僅僅夠支持半年的儲蓄,回到白馬湖家里來,把一向當做副業的筆墨工作改為正業,從文字上去開拓自己的新天地。“每月創作若干字,翻譯若干字,余下來的工夫便去玩山看水。”當時的計劃,不但自己得意,朋友都艷羨,妻也贊成。三個月來,書齋是打壘得很停當了,房子是裝飾得很妥帖了,有可愛的盆栽,有安適的幾案,日日想執筆,刻刻想執筆,終于無所成就。雖著手過若干短篇,自己也不滿足,都是半途輟筆,或憤憤地撕碎了投入紙簍里。所有的時間都消磨在風景的留戀上。在他,朝日果然好看,夕陽也好看,新月是嫵媚,滿月是清澈,風來不禁傾耳到屋后的松籟,雨霽不禁放眼到墻外的山光,一切的一切,都把他牢牢地捉住了。想享受自然的樂趣,結果做了自然的奴隸,想做湖上詩人,結果做了湖上懶人。這也是他所當初萬不料及,而近來深深地感到的苦悶。“難道就這樣過去嗎?”他近來常常這樣自訟,無論在小飲時,散步時,看山時。壁間時鐘打九時。“吚呀!已九點鐘了。時候過得真快!”妻拍醒伏在膝前睡熟的阿滿,把工作收拾了,吩咐女仆和阿吉去睡。他懶懶地從藤椅子上立起身來,走向書齋去。“不做么,早睡羅!”妻從背后叮囑。“呃。”他回答,“今夜是一定要做些的了,難道就這樣過去嗎?從今夜起。”又暗自下了決心。立時,他覺得全身就緊湊了起來,把自己從方才懶洋洋的氣氛中拉出了,感到一種勝利的愉快。進了書齋門,急急地摸著火柴把洋燈點起,從抽屜里取出一篇近來每日想做而終于未完工的短篇稿來,吸著煙,執著自來水筆,沉思了一會,才添寫了幾行,就覺得筆滯,不禁放下筆來舉目凝視到對面壁間的一幅畫上去。那是朽道人十年前為他作的山水小景,畫著一間小屋,屋前有梧桐幾株,一個古裝人兒在樹下背負了手看月。題句是:“明日事自有明日,且莫負此梧桐月色也。”……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