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粵港服務業的創新合作-制度與平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81586
- 條形碼:9787514181586 ; 978-7-5141-815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粵港服務業的創新合作-制度與平臺 本書特色
鐘韻著的《粵港服務業的創新合作——制度與平臺》是對香港回歸20年以來粵港兩地服務業創新合作的一個深入、系統和全面的研究和總結。該書首先對廣東和香港兩地的經濟發展特征展開分析,從廣東省的經濟增長、服務業體系發展、空間發展格局等三個方面,描繪出作為中國經濟大省的區域經濟發展面貌。其次,從香港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歷程、產業結構升級歷程、服務業的比較優勢等四個方面,勾勒出香港成熟而亟待升級的服務經濟態勢。進而從粵港兩地的合作淵源、香港投資對廣東經濟的帶動、兩地經貿關系的發展及經貿合作的推動機制等內容的探討。 在此基礎上,該書依托作者自2001年以來多項有關粵港服務業合作的研究成果與調研總結,根據中央促進粵港服務業合作制度創新的時間脈絡梳理,按照“CEPA的實施、CEPA先行先試政策實施、服務貿易自由化框架下的推進”這一時間脈絡,對香港回歸以來粵港服務業合作的四個發展階段展開深人分析,闡述各個制度創新階段中粵港服務業合作的背景、成效、存在問題及原因,全面、系統地研究了制度創新對于兩地服務業合作的作用。
粵港服務業的創新合作-制度與平臺 內容簡介
《粵港服務業的創新合作:制度與平臺》以香港回歸以來的粵港服務業合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粵港服務業合作推進過程中制度框架的完善與深化,以及當前粵港服務業合作重點平臺-一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首先,分析了廣東和香港兩地的經濟發展特征,描繪出粵港服務合作的背景與基礎:其次,探討香港回歸以來粵港服務業合作過程的制度創新,依托作者自2001年以來多項有關粵港服務業合作的研究成果與調研總結,根據中央促進粵港服務業合作制度創新的時間脈絡梳理,將香港回歸以來粵港服務業合作分為四個發展階段展開分析:*后,以探析制度創新的實施平臺為研究目的,歸納總結了粵港服務業合作實施平臺的建設歷程,并重點分析了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情況,尤其是與香港合作對接的情況。
粵港服務業的創新合作-制度與平臺 目錄
**章 廣東:中國經濟大省
一、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績效
二、日益成熟的服務業體系
三、非均衡的空間發展格局
第二章 香港:成熟而亟待升級的服務經濟
一、成熟的服務經濟社會
二、產業結構升級
三、產業結構升級與經濟增長
四、服務業的比較優勢——以會計業為例
第三章 粵港經貿合作
一、合作淵源與基礎
二、合作的演變
篇末小結
第二篇 回歸以來的粵港服務業合作:制度的創新
第四章 合作制度的建立與演進
一、香港回歸以來的制度創新歷程
二、重要的制度創新
第五章 從回歸至CEPA實施前的合作
一、合作的背景
二、香港生產性服務業對廣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影響
第六章 CEPA先行先試策略實施前的合作
一、合作的背景
二、合作的成效
三、合作中存在的阻礙
四、對進一步推進合作的思考
第七章 先行先試框架下的合作
一、制度的創新:CEPA在廣東先行先試
二、先行先試對粵港服務業合作的作用
三、合作中存在的障礙
四、對進一步推進合作的思考
第八章 服務貿易自由化制度下的合作
一、合作的背景
二、自貿區引進香港服務業的創新舉措
三、經驗與啟示
篇末小結
第三篇 合作平臺的建設
第九章 廣州南沙新區片區
一、發展沿革與發展定位
二、發展現狀
三、與香港的合作對接
第十章 深圳前海蛇口片區
一、發展沿革與發展定位
二、發展現狀
三、與香港的合作對接
第十一章 珠海橫琴新區片區
一、發展沿革與發展定位
二、發展現狀
三、與港澳的合作對接
篇末小結
參考文獻
后記
粵港服務業的創新合作-制度與平臺 作者簡介
鐘韻,女,漢族,理學博士,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區域經濟學碩士生導師。2004年6月于中山大學獲人文地理學博士學位。分別于2014年和2006年以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猶他大學及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進修。主要研究方向:服務業與城市發展、服務業的空間差異、港澳經濟。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