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文化傳播-2017年第2輯.總第2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21705
- 條形碼:9787520121705 ; 978-7-5201-2170-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傳播-2017年第2輯.總第2輯 本書特色
當今時代,社會文化發展日新月異,文化傳承創新及文化建設實踐對文化傳播管理領域的學術體系建構,提出了新課題、新要求。《文化傳播》的創刊旨在強調知識和學術的價值引領,推動當代文化傳播與管理實踐各學科領域的交叉整合、融匯互通,堅持“文化思辨、創新涵育”的辦刊主旨,植根文化土壤、聚焦文化實踐,力求探索文化傳承創新新思路,樹立文化傳播與管理研究新框架。
文化傳播-2017年第2輯.總第2輯 內容簡介
當今時代,社會文化發展日新月異,文化傳承創新及文化建設實踐對文化傳播管理領域的學術體系建構,提出了新課題、新要求。《文化傳播》的創刊旨在強調知識和學術的價值引領,推動當代文化傳播與管理實踐各學科領域的交叉整合、融匯互通,堅持“文化思辨、創新涵育”的辦刊主旨,植根文化土壤、聚焦文化實踐,力求探索文化傳承創新新思路,樹立文化傳播與管理研究新框架。
文化傳播-2017年第2輯.總第2輯 目錄
世界文化視野下的中華經典【陳 來】/3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釋義之二【方 銘】/11
張藝謀電影創作的文化價值再認識【周 星】/30
文化離散與文化中心建構——圍繞北京的探討【沈慶利】/41
經典與通識
儒家“君子”觀念的多重蘊涵【朱 承】/65
從話語到思想:黃宗羲思想文化研究反思片論【顧家寧】/78
文藝復興中的傳統文化影響力
——以本韋努托·切利尼與人相學為例【陳 綺】/84
《紅樓夢》的“補天”意象與儒釋和合思想【魏 穎】/94
專題研討:文化語境下的藝術與設計
文化語境下的繪畫藝術創新——關于共用語匯與個性語言【馬良書】/107
“創造”與“造作”——由馬一浮先生《贈豐子愷》所引出的問題【杜文涓】/119
關于“設計”的概念與意象造型的文化分析【王東聲】/133
社會設計視角下社會性廣告及其價值探討【曾鈺涓】/147
高研論壇
論藝術管理的專業品格與學科理念【田川流】/161
域外探險家對中國書法的貢獻【張瑞田】/174
學術觀察
媒介的意義與部落化的回歸——后真相時代的媒介傳播理論再解讀【楊 睿】/183
我國文摘期刊的編輯創新、文化傳承與價值實現【李釗平】/191
找尋自己的道路——《大公報·藝術周刊》初步研究【張新贊】/208
新媒體時代控煙公益廣告傳播效果的實證研究【王軍霞 陳 娟】/219
書評
互聯網時代重讀《關于電視》【陳 思】/231
傳播科技與文化形式:評介《電視:科技與文化形式》【楊欣茹】/240
《文化傳播》集刊稿約/254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257
文化傳播-2017年第2輯.總第2輯 作者簡介
蔡勁松,侗族,1969年生于貴州。先后獲西安交通大學工學學士、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2005年9月至2016年8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宣傳部部長兼新聞中心主任。2016年7月至今,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兼任北航文化與藝術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藝術館館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兼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常務理事、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副秘書長、北京高校新聞與文化傳播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文化傳播》學術集刊主編。長期從事文化傳播與管理、高教管理、公共藝術設計、大學文化等領域的研究。曾主持省部級課題多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大學的文化邏輯:理念、議題、實踐》、《大學藝境:文化視野與公共藝術》、《大學博物館的當代轉型:文化育人與公共服務》(第一作者)、《大學文化理論構建與系統設計》(第一作者)等。曾在《收獲》《詩刊》等刊物發表文學作品200余萬字,出版文學藝術著作7部,多次在北京、臺灣等地舉辦繪畫及雕塑個展。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