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宋代浙東學派經學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334260
- 條形碼:9787533334260 ; 978-7-5333-3426-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宋代浙東學派經學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宋代浙東學派經學思想研究》主要內容包括:永嘉“儒志、經行二子”的經學奠基之功、慶歷之際“四明五先生”的義理經學、元豐“永嘉九先生”對二程性理經學的傳揚、周行已、許景衡與二程學的浙東傳播、劉安節(jié)等人對二程學的傳承、發(fā)展、兩宋之際浙東永嘉經學的傳承與思想轉向、高閌與二程之學在浙東地區(qū)的傳揚、鄭伯熊的經學詮釋與永嘉學的思想轉向、鄭伯謙《太平經國書》及其思想旨趣等。
宋代浙東學派經學思想研究 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與研究價值及意義
二、浙東學派經學研究成果綜述及不足
三、本書研究的思路、思想與方法
**章 浙東永嘉經學的淵源、傳承及思想轉向
**節(jié) 慶歷之際浙東永嘉經學的興起與傳承
一、永嘉“儒志、經行二子”的經學奠基之功
二、慶歷之際“四明五先生”的義理經學
第二節(jié) 元豐“永嘉九先生”對二程性理經學的傳揚
一、周行已、許景衡與二程學的浙東傳播
二、劉安節(jié)等人對二程學的傳承、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兩宋之際浙東永嘉經學的傳承與思想轉向
一、高閌與二程之學在浙東地區(qū)的傳揚
二、鄭伯熊的經學詮釋與永嘉學的思想轉向
三、鄭伯謙《太平經國書》及其思想旨趣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浙東永嘉經學的經制、事功化及其思想
**節(jié) 薛季宣的經學傳承、詮釋與思想
一、根柢二程學,后轉向經制事功之學
二、“當以經為據依”,精于經義考辨
三、注重《六經》之學,強調《周禮》禮法
第二節(jié) 陳傅良與經制、事功經學的發(fā)展
一、傳承二程之學,更加強調事功之學
二、推尊《六經》之學,尤重《周禮》禮制
三、注重經史互證,強調“《六經》皆史
第三節(jié) 葉適:永嘉事功經學的集大成者
一、傳承二程之學,強化薛、陳事功之學
二、批評思孟學、程朱學,以儒學正統(tǒng)自居
三、基于《周禮》詮釋,倡導事功之學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浙東金華、永康經學的傳承、詮釋及思想
**節(jié) 金華呂氏經學的傳承、詮釋與思想形成
一、北宋呂公著、呂希哲父子的經學及思想
二、兩宋之際呂本中的經學傳承、詮釋與思想
第二節(jié) 呂祖謙的經學傳承、詮釋特征與思想建構
一、呂祖謙的經學淵源、學術傳承與思想形成
二、傳承二程洛學派經學,強調“以理解經
三、解經強調漢宋兼采,關注訓詁考據之學
四、推崇《左傳》學,經史并重以明理致用~._
五、根柢二程理學,兼采朱、陸、浙三家之學
六、基于經學,兼容并蓄,強調通經以致用
第三節(jié) 金華唐仲友對《六經》的推尊、詮釋與經制思想
一、注重《周禮》,詮釋《六經》中的典制之學
二、反對空言性理,突出以史證經、經世致用
三、吸收程朱理學思想,倡導王霸義利兼顧
四、唐仲友、朱熹之間的學術分歧與思想交鋒
第四節(jié) 永康陳亮經學的傳承、詮釋與事功思想
一、早年根柢程氏,重視《四書》及心性之學
二、中年反對空談性理,倡導事功及朱熹的挑戰(zhàn)
三、尊《六經》輕《四書》,重視經制之事功經學
四、“深于《春秋》”,經史互證,建構全新儒學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浙東四明經學的傳承、詮釋及其思想
第五章 南宋后期浙東諸派經學傳承與思想演化
第六章 宋元之際王應麟“集諸儒之大成”之經學
第七章 宋代浙東學派經學的傳承、詮釋及范式意義
結語
參考文獻
宋代浙東學派經學思想研究 節(jié)選
《宋代浙東學派經學思想研究》: 浙東諸儒對社會政治、思想文化的關注表現在經學及思想上,他們在積極回應性命之理的同時,將更多的精力轉向對六經之學、禮學的關注,而不是二程、朱熹等理學家所倡導的《四書》學、理學。不僅如此,他們對于六經,更強調三禮學,希望積極闡發(fā)其中所蘊含的制度規(guī)范、經制事功之學,從而為當時社會政治、思想文化建設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即使是南宋時期朱熹正傳的北山四先生亦是如此,他們除了推崇朱熹之學之外,也積極吸收了當時浙東諸儒的事功之學及其思想,強調經世致用,以此服務于當時的社會文化建設。 三、本書研究的思路、思想與方法 浙東學派是宋代學術思想領域的重要板塊,長期以來已經有諸多的學者給予高度關注并深入研究之。但由于每個人的學術旨趣與方法不同,對浙東學派的學術及思想認知也千差萬別。本文希望在前賢時哲研究的基礎上,從經學傳承、詮釋與思想的角度出發(fā),全面深入地研究浙東學派的經學及其思想,這為進一步研究浙東學派提供全新的鋪墊。 (一)全面而系統(tǒng)地研究浙東學派的經學及思想 以往學者多注重某一學者、某一單獨學派如金華學派、永嘉學派的研究,而鮮有將它們都作為一個整體——浙東學派進行經學及思想的研究,所以本文鑒于前人研究方面的不足,全面而系統(tǒng)地梳理浙東學派之各派、諸儒的經學淵源、內容及思想。這樣一來,我們不僅可以全面而系統(tǒng)地理解了永嘉、永康、金華等經學流派的傳承、詮釋與思想情況,也深入地理解了浙東經學諸派的經學發(fā)展、演進的歷史,更是了解了他們的經學解釋與學派建構、政治觀點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更是借此了解有宋一代經學與政治文化之間的互動關系。可以說,浙東學派作為宋代及中國近世頗為影響的學派之一,經學作為該學派的思想基石,始終影響并左右著該學派的思想、傾向與旨趣。換言之,全面而系統(tǒng)地理解浙東學派的經學對于理解浙東學派的宗旨、特征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扎實的古文獻資料與翔實的史實考證相結合 改變以往就經學言經學、就史學言史學的思路,希望從大量的經學、史學等原始文獻出發(fā),將經學、史學相結合,對各派學者的經學淵源、經典詮釋及思想表達做實證化的梳理。之所以這樣講,就是因為浙東學派諸儒對于《四書》《五經》的理解、詮釋,主要是基于章句訓詁、注疏及考據的形式進行,浙東諸儒一般都有影響后世的經學著述產生,如呂祖謙有《呂氏家塾讀詩記》《春秋左氏傳說》《春秋左氏續(xù)說》《東萊博議》等多種,楊簡有《楊氏易傳》《五誥解》《慈湖詩傳》等,黃震有《春秋集解》《禮記集解》等。這些經學著述是研究浙東學派儒學、事功之學的重要基礎。 總之,盡管浙東諸儒暢談事功、經制之學,但對于經學本身也頗為重視,他們不僅注重師承源流、廣征博引,并在經學傳承、解釋的過程中,對于章句訓詁、注疏考辨之學也頗為重視,這樣一來,我們在梳理、分析浙東諸儒經學的時候,就不得不面對浙東諸儒經學著述的內容、字詞解釋、思想分析等。另外,在分析浙東諸派之間經學解釋思想與方法異同的時候,更需要對經學文本進行考辨、分析,以此總結他們的特征、分析其經學內涵,而這些都離不開文獻學、歷史考證的工作。可以說,古文獻學、史學的方法是研究浙東學派經學及思想的基礎與前提。 (三)經學史、學術思想史與社會政治史的全面結合 經學作為宋代思想文化的主導存在,對浙東學派的思想建構與當時政治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基礎意義。此外,隨著宋王朝的南遷,以服務于政治秩序重建、承傳于二程洛學的浙東學派,在思想觀念上也隨之發(fā)生了重要變化,亦即從性理之學轉向了經制事功之學,而他們的事功之學又多與經學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關聯(lián)性。 以往學者多單純研究經學,或單純研究學術思想,或者單純探討南宋時期的社會政治,本文將注重三者的結合。尤其是將經學及思想的研究放在整個宋代學術思想史、社會政治發(fā)展變遷之中,發(fā)掘他們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性,以期更加深入地分析各派各家的經學及其內涵。畢竟,盡管浙東學派強調經制、事功,但他們基本上都建立在經學傳承、詮釋的基礎之上,而非就社會問題來談制度、事功本身。所以,從經學傳承、詮釋的角度來分析他們的思想內涵,然后以此為基礎,深入分析他們在面對南宋時期社會政治頹勢的時候,是如何借助經學詮釋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念的。與此同時,我們也積極探究浙東學派中不同學者在經學解釋、思想建構之間的異同.進而探究浙東學派思想的傳承與演變。 ……
宋代浙東學派經學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姜海軍,男,1977年生,寧夏青銅峽市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先后畢業(yè)于陜西師范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大學,分別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古文獻學、經學、學術思想史、中西方文化文明的比較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各類課題10多項。出版《程頤(易)學思想研究》《二程經學思想研究》等著作。在《北京大學學報》《史學史研究》《中國哲學史》《孔子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50余篇。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