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興詩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82032
- 條形碼:9787010182032 ; 978-7-01-01820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南宋中興詩壇研究 本書特色
南宋詩歌的中興,是宋代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議題。本書突破學界主要對南宋中興時期少數著名詩人進行個案研究的格局,從群體與整體角度,對南宋中興詩壇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在具體思路上,本書力圖以充分的文獻發掘為基礎,文史結合,既注重文學發展中的關系與過程,也突出共性與差異,通過基本史實與詩文作品的綜合分析,系統考察南宋中興詩壇的群體動態,著力探討宋詩自南渡到中興演進代變的歷程及其歷史文化動因,深入揭示南宋中興詩壇豐富多元的詩學面貌,全景式地描述南宋中興時期詩歌發展的綱目和架構,以期從廣度與深度上拓展宋代文學研究的領域和空間。
全書共十二章,分上、中、下三編撰寫。上篇為“群體篇”,中篇“演進篇”下篇為“個體篇”。
南宋中興詩壇研究 內容簡介
南宋詩歌的中興,是宋代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議題。本書突破學界主要對南宋中興時期少數著名詩人進行個案研究的格局,從群體與整體角度,對南宋中興詩壇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在具體思路上,本書力圖以充分的文獻發掘為基礎,文史結合,既注重文學發展中的關系與過程,也突出共性與差異,通過基本史實與詩文作品的綜合分析,系統考察南宋中興詩壇的群體動態,著力探討宋詩自南渡到中興演進代變的歷程及其歷史文化動因,深入揭示南宋中興詩壇豐富多元的詩學面貌,全景式地描述南宋中興時期詩歌發展的綱目和架構,以期從廣度與深度上拓展宋代文學研究的領域和空間。 全書共十二章,分上、中、下三編撰寫。上篇為“群體篇”,中篇“演進篇”下篇為“個體篇”。
南宋中興詩壇研究 目錄
導言
**節 研究對象與概念界定
一、南宋歷史的中興與文學的中興
二、學界關于南宋中興詩壇的界說
三、本書關于南宋中興詩壇的界定
第二節 選題緣起與意義
一、選題緣起
二、選題意義
第三節 學術史回顧
一、研究初興:20世紀初至1949年
二、局部深入:1949年至1979年
三、全新拓展:1980年至今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五節 本書的總體構想
上編:群體論
**章 道學詩人群體
**節 南宋中興時期道學的發展與道學詩人群體的形成
一、南宋中興時期道學的發展
二、道學詩人群體的形成
第二節 南宋中興時期道學詩人的群體特征
一、以道論詩的文學觀念
二、體道說理的普遍主題
三、古淡清美的藝術世界
第二章 激進官宦詩人群體
**節 南宋中興時期恢復中原的時代旋律與激進官宦詩
人群體的形成
一、南宋中興時期恢復中原的時代旋律
二、激進官宦詩人群體的形成
第二節 南宋中興時期激進官宦詩人的群體特征
一、以陽剛之氣為核心的審美觀念
二、愛國憂時的共同主題
三、慷慨激越的藝術世界
第三章 保守官宦詩人群體
**節 南宋中興時期的保守政治與保守官宦詩人群體的形成
一、南宋中興時期的保守政治
二、保守官宦詩人群體的形成
第二節 南宋中興時期保守官宦詩人的群體特征
一、以詩娛情的創作觀念
二、抒寫承平的詩歌主題
三、賦閑自適的藝術世界
第四章 江湖詩人群體
**節 南宋中興時期社會文化與江湖詩人群體的形成
一、南宋中興時期江湖詩人產生的社會文化基礎
二、江湖詩人群體的形成
第二節 南宋中興時期江湖詩人的群體特征
一、名士與謁客的雙重氣格
二、憂諷時政的創作主題
三、偃蹇寒困的藝術世界
中編:演進論
第五章 南宋中興詩壇的師承與文學史演進
**節 南宋中興詩壇師承的三個系統
一、學術型師承
二、政治型師承
三、文學型師承
第二節 師承對南宋中興詩壇的影響
一、影響南宋中興詩人的政治學術取向
二、影響南宋中興詩人的人格精神
三、影響南宋中興詩人的詩歌藝術
第三節 南宋中興詩人對師承的突破與超越
一、中興四大家的多元詩風與新的藝術典范的確立
二、道學詩人謳吟情性和以道學倡其詩的雙向開拓
三、江湖詩人姜夔的獨造創新
第六章 南宋中興時期政治文化生態與詩壇代變
**節 高宗時期的政治文化生態
一、和議國策與君相集權
二、輕文取向與文化專制
第二節 孝宗之治與中興詩壇的代變
一、王道郅隆:孝宗之治與中興詩壇主體精神的再造
二、英杰表著:孝宗的重文措施與中興詩壇的新老交替
三、風動四方:孝宗的文學趣尚與中興詩壇的唱和反響
四、中興氣象:孝宗的推動倡導與中興詩壇的詩學新變
五、歸納與延伸觀察
第七章 南宋中興時期詩學理論的轉型
**節 南渡詩學的變異及其局限
一、“遠詣老杜”,提倡“活法”:南渡詩學的變異
二、囿于江西:南渡詩學的局限
第二節 中興時期詩學理論之“破”與“立”
一、批判江西:中興時期詩學理論之“破”
二、倡行“活法”,走向“萬象”:中興詩人的群體選擇
第八章 南宋中興時期士風新變與詩歌題材的開拓
**節 貶謫與奔競:高宗時期士林生態與詩歌題材
一、貶謫之作
二、奔競之風
第二節 使北之作:中興時期士風新變與詩歌題材的開拓
一、南宋初期士人使北活動及詩歌創作
二、南宋中興時期士人使北活動與重要使北詩人
三、南宋中興時期使北詩歌題材的開拓
下編:個體論
第九章 道學大宗的個性:韓元吉、朱熹和張拭
**節 道學高流韓元吉
一、憂國情懷及其詩歌表現
二、以清為美的人生旨趣與詩歌意境
三、平和與狂放之間的藝術張力
第二節 集道學大成的朱熹
一、追步漢魏的生命意識
二、對陶淵明及其詩歌創作的體認與超越
三、以古為新的詩學選擇
第三節 與道進退的張枝
一、與道進退的一生及其詩歌抒寫
二、自然情性與文學表現
三、“淡乃其至”的人生境界與詩學追求
第十章 進取時代的強音:王十朋、陸游和范成大
**節 前期代表:王十朋的凜然風采
一、安貧固窮的氣節與詩歌表現
二、忠憤耿直的氣質與渾厚剛健的詩風
三、獨特的和韓詩及其文化內涵
第二節 典范確立:陸游的當世接受
一、全面闡釋:陸游當世的多元接受
二、深度影響:陸游當世接受的效應
三、陸游當世接受的特點與歷史文化意蘊
第三節 自成一家:范成大的詩學歷程
一、早年經歷與初學唐人
二、禪悅傾向與轉學蘇黃
三、輾轉仕途與自成家數
四、晚年心態與藝術新境
第十一章 臺閣與園林的詠唱:史浩、張錢
**節 臺閣詩人代表史浩
一、臺閣經歷與詩歌題材取向
二、近臣心態與詩歌意象特征
三、江西詩學的接受與揚棄
第二節 園林詩人張鉉
一、家世、仕履、才情與詩壇地位
二、轉益多師與活法悟詩的詩學追求
三、豪夸放縱的個性與詩風
四、南湖別業的建構
五、以南湖別業為中心的休閑雅集
六、以南湖別業為中心的創作活動
第十二章 卓然杰立的江湖沉吟:章甫、陳造
**節 游寓的詩魂章甫
一、江湖詩人的身份認定
二、由儒入佛的思想軌跡及其表現
三、骨力蒼秀的藝術風格
第二節 江湖長翁陳造
一、由仕途走向江湖的心路歷程
二、特色鮮明的刺世題材
三、寫意詩學與樸拙詩風
結語
附錄一 洪邁《野處類稿》辨偽
附錄二 張鐫《南湖集》成書考
附錄三 《全宋文》張鏈殘文一篇補正
附錄四 史浩詩輯佚四首
附錄五 吳芾、王十朋詩輯佚二首
附錄六 宋孝宗詩輯佚二首
附錄七 虞儔詩輯佚二首
附錄八 “廬陵二劉”傳箋證之一:劉過傳箋證
附錄九 “廬陵二劉”傳箋證之二:劉仙倫傳箋證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南宋中興詩壇研究 作者簡介
曾維剛 (1974-),河南新縣人。2006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F為蘇州大學文學學會理事。出版專著《張镃年譜》《故事里的文學經典·南宋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