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翻譯研究的對話性路徑-巴赫金思想與翻譯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09172
- 條形碼:9787520309172 ; 978-7-5203-091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翻譯研究的對話性路徑-巴赫金思想與翻譯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在回顧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研究問題和假設,充分借鑒巴赫金思想,分析和解釋與翻譯相關的諸多問題和現象。本文提出從基于表述的主體間言語交際來看翻譯過程,從雜語的角度來分析原文和譯文,從聲音的角度來看譯者的敘述在場及其主體性實現,從對話的角度來看翻譯中涉及主體之間的主體間性,從聲音和雜語的角度來思考翻譯與身份認同的問題,從而對于我們理解翻譯過程的實質、理解翻譯過程的艱難、理解翻譯中譯者的主體性與翻譯中的主體間性、理解翻譯與身份認同的關系等等,試圖提供可行的分析模式和有意義的思考路徑。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本項研究對于推進翻譯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貢獻。同時,本文借助文學翻譯、電影字幕翻譯等實際個案(特別是臺灣作家王禎和的長篇小說《玫瑰玫瑰我愛你》英語譯本),印證本文提出的分析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翻譯研究的對話性路徑-巴赫金思想與翻譯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在回顧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研究問題和假設,充分借鑒巴赫金思想,分析和解釋與翻譯相關的諸多問題和現象。本文提出從基于表述的主體間言語交際來看翻譯過程,從雜語的角度來分析原文和譯文,從聲音的角度來看譯者的敘述在場及其主體性實現,從對話的角度來看翻譯中涉及主體之間的主體間性,從聲音和雜語的角度來思考翻譯與身份認同的問題,從而對于我們理解翻譯過程的實質、理解翻譯過程的艱難、理解翻譯中譯者的主體性與翻譯中的主體間性、理解翻譯與身份認同的關系等等,試圖提供可行的分析模式和有意義的思考路徑。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本項研究對于推進翻譯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貢獻。同時,本文借助文學翻譯、電影字幕翻譯等實際個案(特別是臺灣作家王禎和的長篇小說《玫瑰玫瑰我愛你》英語譯本),印證本文提出的分析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翻譯研究的對話性路徑-巴赫金思想與翻譯研究 目錄
翻譯研究的對話性路徑-巴赫金思想與翻譯研究 作者簡介
李波,畢業于香港嶺南大學翻譯系,獲頒翻譯哲學博士學位(2008),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香港翻譯學會會員,同時也是香港嶺南大學電影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興趣廣泛,包括文學翻譯、翻譯史、翻譯與出版、以及翻譯與性別等。研究論文曾刊登于《中國翻譯》、《上海翻譯》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曾多次前往英國、希臘、荷蘭、馬來西亞等歐洲和亞洲國家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提交并宣讀學術論文。另外,還曾應邀前往上海大學等國內高校講學和進行學術訪問。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