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國史十六講-(修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065282
- 條形碼:9787101065282 ; 978-7-101-06528-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史十六講-(修訂版) 本書特色
國家圖書館第三屆文津圖書獎推薦圖書,讀者自已選出的深入淺出的好書。 這本書是從我自己的讀史心得中提煉出來,力圖對中華文明史上的重要問題,進行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讀,不再糾纏于歷史的線索和細枝末節。 我的原則是絕不能面面俱到,必須選擇重點,講深講透,講出個所以然,給不同專業的學生一個歷史深邃感的啟示,激發他們重新思考中華文明史的興趣。 現在看來,我的抉擇是成功的。 因此,我有信心把我在復旦大學課堂上的講義,貢獻給社會大眾共享,奉獻給沒有機會進入復旦堂聽課而對此又心向往之的讀者。 ——樊樹志
國史十六講-(修訂版) 內容簡介
這本《國史十六講(修訂版)》是從作者自己的讀史心得中提煉出來,力圖對中華文明史上的重要問題,進行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讀,不再糾纏于歷史的線索和細枝末節。作者的原則是絕不能面面俱到,必須選擇重點,講深講透,講出個所以然。給不同專業的學生一個歷史深邃感的啟示,激發他們重新思考中華文明史的興趣。
現在看來,作者的抉擇是成功的。
因此,作者有信心把作者在復旦大學課堂上的講義,貢獻給社會大眾共享,奉獻給沒有機會進入復旦堂聽課而對此又心向往之的讀者。
國史十六講-(修訂版) 目錄
**講 從“大同”到“小康”
1.中國人起源于非洲嗎?
——“夏娃理論”質疑
2.農業革命: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
3.關于炎帝、黃帝的傳說
4.從“公天下”到“家天下”
第二講 夏商周:早期中華文明的輝煌
1.青銅時代與青銅文明
2.殷墟與甲骨文
3.“制禮作樂”與禮樂文明
4.解讀“封建”的本意
第三講 老子、孔子與諸子百家
1.老子與《道德經》、道家
2.孔子與儒、儒家
3.墨家與法家
3.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中心——長安
4.佛經的翻譯與佛教宗派的繁榮
第四講 秦漢:中華帝國的初建
1.秦始皇:皇帝制度與帝國體制
2.劉邦:庶民皇帝,布衣將相
3.漢武帝:大漢帝國的威儀
4.“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中央集權的意識形態
第五講 經學、讖緯、清議、玄學
1.古文經學與王莽“托古改制”
2.光武中興與讖緯
3.東漢的清議與太學生運動
4.魏晉風度與玄學
第六講 胡人漢化與漢人胡化的時代
1.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漢胡互化
2.漢化色彩濃烈的北魏改革
3.門閥政治的東晉南朝
4.胯:統一帝國的再建
第七講 唐:充滿活力的世界性帝國
1.從李世民到武則天
2.盛唐氣象: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
3.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中心——長安
4.佛經的翻譯與佛教宗派的繁榮
第八講 帝國的衰落與分裂
1.開元、天寶時期的由盛轉衰
2.安史之亂
3.藩鎮、宦官、黨爭
4.五代更迭,十國割據
第九講 宋:繁榮和創造的黃金時代
1.官僚政治與體制內改革
2.傳統農業的新發展與商業革命
3.領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斟
4.經濟重心南移的*終完成
第十講 儒學的新發展及其社會影響
第十一講 騎馬民族馳騁的時代
第十二講 明帝國的專制政治
第十三講 朋黨之爭與文人社團
第十四講 面向海洋的時代
第十五講 清:中華帝國的末代王朝
第十六講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附錄:原版引言
國史十六講-(修訂版) 作者簡介
樊樹志,1957年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1962年留校任教。現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歷史學博士后流動站專家組成員。專攻明清史、中國土地關系史、江南地區史,尤以江南市鎮研究蜚聲史壇。代表作有:《中國封建土地關系發展史》(1988年)、《明清江南市鎮探微》(1990年)、《萬歷傳》(1994年)、《崇禎傳》(1997年)、《國史概要》(1998年)、《晚明史》(2003年)。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六十余篇,其中發表于日本四篇、韓國一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