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王夫之莊學研究:以《莊子解》為中心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9109130
- 條形碼:9787209109130 ; 978-7-209-10913-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夫之莊學研究:以《莊子解》為中心 本書特色
譚明冉著的《王夫之莊學研究--以莊子解為中心》在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分十章考察王夫之對莊子的評價。*章述說王夫之解莊的緣起,強調其通《莊子》以君子之道的態度及其對莊子思想的認同。第二章講述其對《莊子》名篇作者的判定,指出他受蘇軾《莊子祠堂記》的影響,和在判定《寓言》篇作者時的主觀臆測。第三章講述他解莊的方法,突出其以儒解莊的特色。第四章分析天和人在《莊子解》中的意義,指出莊、王在天人觀上的差異,落實到王夫之對“能移以相天”的發揮。第五章探討了神、明的含義,對王夫之所謂的“《莊子》全書,亦于此(神明)而啟其徑”(《莊子解》:276)做出細微分析,探討了先秦文獻中神明關系的復雜性以及王夫之個人的解釋。第六章講述王夫之與莊子對待知的不同態度,以及心、知關系。第七章比較了王夫之和莊子對道、德、性的不同理解,以及德與性的特殊關系,講述了王夫之對《秋水》篇明道在于“因理達權”的發揮。第八章探討了莊子、王夫之對理想人格的不同理解,認為王夫之《莊子解》的理想人格可以歸結為神人。第九章講述了先秦諸子中圣、王、內圣與外王之關系,以及王夫之《莊子解》中對內圣、外王的實踐應用。第十章總結了王夫之在其儒家著作中對莊子的評價及其與《莊子解》之評價的關系,概括了《莊子》對王夫之的影響,結論是:解莊通莊使王夫之認識到了內圣外王之大宗,避免了宋明儒生的泥守章句、缺乏事功的缺陷,回復到了真儒應知天時、懂地形、事至而斷的理想,使他的思想學說更為完備可行。
王夫之莊學研究:以《莊子解》為中心 內容簡介
譚明冉著的《王夫之莊學研究--以莊子解為中心》在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分十章考察王夫之對莊子的評價。**章述說王夫之解莊的緣起,強調其通《莊子》以君子之道的態度及其對莊子思想的認同。第二章講述其對《莊子》名篇作者的判定,指出他受蘇軾《莊子祠堂記》的影響,和在判定《寓言》篇作者時的主觀臆測。第三章講述他解莊的方法,突出其以儒解莊的特色。第四章分析天和人在《莊子解》中的意義,指出莊、王在天人觀上的差異,落實到王夫之對“能移以相天”的發揮。第五章探討了神、明的含義,對王夫之所謂的“《莊子》全書,亦于此(神明)而啟其徑”(《莊子解》:276)做出細微分析,探討了先秦文獻中神明關系的復雜性以及王夫之個人的解釋。第六章講述王夫之與莊子對待知的不同態度,以及心、知關系。第七章比較了王夫之和莊子對道、德、性的不同理解,以及德與性的特殊關系,講述了王夫之對《秋水》篇明道在于“因理達權”的發揮。第八章探討了莊子、王夫之對理想人格的不同理解,認為王夫之《莊子解》的理想人格可以歸結為神人。第九章講述了先秦諸子中圣、王、內圣與外王之關系,以及王夫之《莊子解》中對內圣、外王的實踐應用。第十章總結了王夫之在其儒家著作中對莊子的評價及其與《莊子解》之評價的關系,概括了《莊子》對王夫之的影響,結論是:解莊通莊使王夫之認識到了內圣外王之大宗,避免了宋明儒生的泥守章句、缺乏事功的缺陷,回復到了真儒應知天時、懂地形、事至而斷的理想,使他的思想學說更為完備可行。
王夫之莊學研究:以《莊子解》為中心 目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