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衣不蔽體-二十世紀中國人的服飾與身體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03245
- 條形碼:9787559803245 ; 978-7-5598-0324-5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衣不蔽體-二十世紀中國人的服飾與身體 本書特色
書名為《衣不蔽體》,并非取成語原意,而是另做引申,講述的是服飾背后的故事。作者將中國近現代服飾演變的歷程大致分為三個時段: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改革開放至今,依次選取各個時段有代表性的服飾,配以生動的圖片,講述中國服飾近百年的演變及其與歷史潮流的聯動關系,并用符號學的方法解說服裝樣式細節變動所內含的意義。 其實,從古至今,服飾都不僅僅是服飾,而是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思潮休戚相關的。衣服也不僅僅是為了蔽體,其另一面也是身份、階級、地位的象征。誠如許覺民先生所說,“不同時代的服裝變換,曉示著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趣味的變換,這種文化心理又與政治因素交織在一起,是個相當復雜的問題”。透過本書,或許我們可以看到“服飾的另一面”。
衣不蔽體-二十世紀中國人的服飾與身體 內容簡介
衣不蔽體,非典型穿衣指南。 脫也有是,穿也有非。什么能穿,什么不能穿?什么時候能穿,什么時候不能穿?衣衫,一個具有特殊表述性的符號,訴說著被湮沒的往事。一襲衣衫,暗含了太多東西。衣衫里面有文化,有政治,有經濟,有情仇,有欲望,有挑釁,有抵抗。一句話,有七情六欲有天機。衣衫只有脫離了身體,離開了它的主人,才可能以它本真而單純的模樣存在。從民國看到今天,從道貌岸然的外衣,看到蠢蠢欲動的內衣,從頭上的發,看到腳上的鞋。然后,就有了這些從里到外、從頭到腳的文字。 從古至今,服飾都不僅僅是服飾,而是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思潮休戚相關的。衣服也不僅僅是為了蔽體,其另一面也是身份、階級、地位的象征。 透過《衣不蔽體》,帶你領略服飾的深刻的另一面。 老樹書名題簽,晉永權、韓松、腳印特別推薦。
衣不蔽體-二十世紀中國人的服飾與身體 目錄
衣不蔽體-二十世紀中國人的服飾與身體 相關資料
服飾與身體一樣,不僅僅是現實的存在,更是被反復建構的文化概念。各種文化都會不斷通過形形色色的界定與儀式,為她們確定關系的同時劃定邊界。赤樺的《衣不蔽體》運用當代文化批評理論,令人著迷地描繪了二者之間既相互依存,又充滿張力的關系圖景。 ——晉永權,《中國攝影》雜志主編 透過身體,以及遮掩喬裝身體的服飾,泄漏出民族心靈史的驚天秘密。 ——韓松,著名科幻作家 服裝之下,不止于身體。它包裹的也許是黑夜,也許是抗爭,也許是妥協,也許是愛恨,但終歸是時間的間隙。而赤樺的《衣不蔽體》,讓我們得以看見這一個間歇中的所有。 ——腳印,人民文學出版社著名文學編輯 茅盾文學獎作品《塵埃落定》《暗算》責編
衣不蔽體-二十世紀中國人的服飾與身體 作者簡介
赤樺,新華社記者,曾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客座教授。長期從事中英文深度報道。在《南方周末》《冰點周刊》《鳳凰周刊》《新周刊》《瞭望東方周刊》《南華早報》《中國日報》《好萊塢報道》《嘉人》等中外媒體發表文章若干。 有英文寫成的非學術、非虛構著作《紅鏡》1995年在美國出版,成為長銷書。 業余,她觀察國人的穿衣打扮——從冰冷的文史資料書籍影像,看到火熱現實中的紅男綠女,從符號學角度講述穿衣打扮后面“明爭暗斗”的故事:政治的,文化的,男男女女的,啼笑皆非。然后,有了這本《衣不蔽體》,亦非學術、非虛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