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從形式主義文本到意識形態對話:西方后現代元小說的理論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10420
- 條形碼:9787520310420 ; 978-7-5203-1042-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形式主義文本到意識形態對話:西方后現代元小說的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從形式主義文本到意識形態對話:西方后現代元小說的理論與實踐》元小說是“關于小說的小說,是關注小說的虛構身份及其創作過程的小說”,它是后現代文學的一種典型樣式。元小說的特點是“自反性”,即對自身作為虛構性人工制品之本質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并自揭虛構。在很多研究者看來,元小說由此斬斷了小說與現實的關聯,突顯了小說的自我意識和文本形式,帶有后現代文學的形式主義傾向和虛無主義色彩。但問題是,形式主義的文本未必就與現實政治無涉。形式體現了現實,并參與進現實世界的斗爭! 稄男问街髁x文本到意識形態對話:西方后現代元小說的理論與實踐》采用經典敘述學與后經典敘述學相結合的方法,在形式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意識形態分析,力圖揭示元小說這種“形式主義文本”的形式實驗對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映及其“自我反射”掩蓋下的對社會政治的積極介入。
從形式主義文本到意識形態對話:西方后現代元小說的理論與實踐 目錄
**章 “元小說”的概念
**節 “元小說”的定義
第二節 元小說興起的背景和原因
第三節 元小說的文體實驗及形式特征
第二章 元小說之“形式的鏡子”:從形式來探視意識形態
**節 敘述形式與意識形態
第二節 敘述視角
第三節 情節結構
第四節 敘述時間
第三章 元小說之“形式的政治”:以形式來挑戰意識形態
**節 “自我指涉性”:自指?它指?
第二節 露跡:抨擊現實主義的文化霸權
一 作為一種成規的現實主義
二 解構真實:抨擊現實主義的文化霸權,揭露現實是如何按照話語霸權被虛構
三 拒絕在“現實主義真實”中迷失:《迷失在開心館中》
第三節 虛構:揭露歷史文本中的敘事邏輯和意識形態
一 講故事:歷史與意識形態
二 歷史編撰元小說:揭露歷史文本中的敘事邏輯和意識形態
三 從“歷史編撰元小說”的角度看《法國中尉的女人》
第四節 戲擬:消解制約著文學與社會的形式框架與意識形態框架
一 “戲擬”概念內涵的演變及其后現代含義
二 元小說對敘事成規的戲擬及其意識形態意味
三 作為“元偵探小說”的《玫瑰之名》
第五節 真實的虛構與虛構的真實
第四章 超越元小說
**節 為什么要虛構
第二節 當元小說技巧也成為一種成規
第三節 缺乏讀者基礎的文學
第四節 后現代主義之后
結語
參考文獻
從形式主義文本到意識形態對話:西方后現代元小說的理論與實踐 節選
《從形式主義文本到意識形態對話:西方后現代元小說的理論與實踐》: 盧卡奇認為,意識形態的概念在今天有種“令人迷惑的意義”!耙庾R形態”這個詞誕生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其間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思想家都對之進行了自己的定義,使得這個概念成了內涵異常豐富且在歷史發展中其內涵呈現出戲劇性變化的少數幾個概念之一! 耙庾R形態”這個詞是法國啟蒙理性哲學家德斯蒂·德·特拉西于1796年首先提出來的。但特拉西的“意識形態”其語義并不等于今天意義上的意識形態,而是指正確研究人的觀念意識、對概念和感知進行科學分析的學問,直譯應該是“觀念學”。作為啟蒙理性哲學家,特拉西認為社會沖突和人類痛苦都是建立在不當的理解和錯誤的觀點基礎上的,因此必須建立能反映人的真實需求的正確的、理性的知識,它是建立理想社會的保障。特拉西的這種理想社會內含了一種啟蒙理性的共和主義的政治信念,于是威脅了靠大革命上臺的拿破侖政府的統治。在法國大革命及隨后的拿破侖獨裁中,當特拉西等人將言論自由等革命思想劃歸為“真實的思想”時,就惹惱了拿破侖皇帝。拿破侖對“觀念學”進行了批判,稱之為“虛幻的形而上學”,他把法國兵敗莫斯科的原因歸罪于觀念學的橫行,并以“意識形態犯”的名義處罰了特拉西。于是從拿破侖開始,“意識形態”這個原本旨在將正確的思想從錯誤的思想中區分出來的具有啟蒙意義的詞匯就帶上了負面的色彩,隱含著“虛幻的、錯誤的”意思! ∫庾R形態后來成為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概念。但由于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是從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角度來使用“意識形態”一詞的,這就使得它帶上了幾種不同的含義,也成為后來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們爭論的原因。馬恩在其早期的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闡發了意識形態概念,此時他們跟拿破侖一樣,基本上是從負面的意義上來使用意識形態一詞的。從這《從形式主義文本到意識形態對話:西方后現代元小說的理論與實踐》的副標題便可以知道馬克思、恩格斯當時的寫作意圖以及其主要內容——“對費爾巴哈、布·鮑威爾和施蒂納所代表的現代德國哲學以及各式各樣先知所代表的德國社會主義的批判”。馬克思、恩格斯在此書中把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和青年黑格爾派的主觀唯心主義,以及帶有不徹底性和局限性的費爾巴哈唯物主義,都作為“德意志意識形態”來進行批判。“德意志意識形態”就是指當時在德國流行的這些“虛假觀念”。意識形態在此意味著虛假的、被派別利益和階級利益扭曲的人類思想。在馬克思看來,意識形態之間的斗爭事實上是不同的集團利益之間的斗爭。統治階級控制權力的有力武器之一,就是控制思想。 ……
從形式主義文本到意識形態對話:西方后現代元小說的理論與實踐 作者簡介
李丹,女,1979年生,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歐美文學。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主持多項教育部及省級科研課題。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