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文化與精神醫學-(第二版)-彩色插圖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092171
- 條形碼:9787508092171 ; 978-7-5080-921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與精神醫學-(第二版)-彩色插圖版 本書特色
本書在*版的基礎上,從文化的定義、分類及比較,社會文化因素對人類異常心理、行為的影響,文化對常見精神障礙的影響以及文化與心理治療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介紹了跨文化精神醫學分支學科的歷史與現狀,是國內首部較全面地闡述及深入研究文化精神醫學的專著。 本書脈絡清楚,旁征博引,從文化人類學、哲學、文學、宗教與神話到精神醫學等領域均有涉獵,是一本交叉科學的讀物,可供精神科醫生、護士、臨床心理學工作者、社會工作者以及從事社會科學并對精神醫學和“瘋狂”感興趣的同道閱讀。
文化與精神醫學-(第二版)-彩色插圖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首部跨越文化與精神醫學研究的著作,較好地將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整合在一起,尤其是著力介紹了近些年來國內外在文化精神醫學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試圖在"生物精神醫學與人文學科之間建起一座橋梁",這在國內實屬難得。
張明園教授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學會*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3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問世,與前幾版相比,DSM–5明顯增加了有關文化因素對精神障礙重要影響的內容,這顯示出當代精神醫學的科研、教學與臨床實踐不僅涵蓋了神經生物學和心理學,也明顯涉及社會文化因素。從國際層面上看,文化精神醫學逐漸成為精神醫學中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是從文化和跨學科的多視角研究精神障礙,求醫行為以及精神衛生政策等。在以生物精神醫學為主流的當下,我們不僅需要從神經生物學深入開展“腦研究”,還需要從心理學和社會文化視角廣泛探討“心靈”。美國同行貝克爾和凱博文說道:“正如沒有精神健康就談不上健康一樣,撇開文化因素,則算不上真正的精神醫學(或醫學)”,此話當真。
事隔6年,廣州醫科大學李潔教授再版的《文化與精神醫學》一書,具有廣泛、系統地研究精神醫學中文化要素的特點,這種探討不僅是從文化的視角,更是采用闡釋學的方法試圖闡明文化因素對精神醫學、精神障礙的影響,開闊了廣大精神衛生工作者的視野,能夠使之以更為宏觀的視角看待精神障礙,看待精神障礙患者及其家屬和相應的精神衛生政策,從而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精神衛生服務。正如書中有專家倡導的理念:“所有的精神科醫師都應該努力(致力于)培養患者的生物—心理—社會—文化—靈性健康。”或者誠如作者所言:“精神衛生工作者不僅要有探究腦的本領,還要有洞察心靈的能力。”我相信,此書的再版恰恰是順應了當今精神醫學全面發展的時代需要,值得推薦給國內的同道。
還有,作者能較好地將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整合在一起,尤其是著力介紹了近些年來國內外在文化精神醫學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試圖在“生物精神醫學與人文學科之間建起一座橋梁”,這在國內實屬難得。此外,該書文字流暢、圖文并茂、博采廣摭,不僅是同道們(也包括從事社會科學的同道)研究文化精神醫學的重要參考,也可以作為研究精神醫學認識論與方法論的參考讀物。
本書是我國首部跨越文化與精神醫學研究的著作,較好地將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整合在一起,尤其是著力介紹了近些年來國內外在文化精神醫學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試圖在"生物精神醫學與人文學科之間建起一座橋梁",這在國內實屬難得。張明園教授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學會*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3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問世,與前幾版相比,DSM–5明顯增加了有關文化因素對精神障礙重要影響的內容,這顯示出當代精神醫學的科研、教學與臨床實踐不僅涵蓋了神經生物學和心理學,也明顯涉及社會文化因素。從國際層面上看,文化精神醫學逐漸成為精神醫學中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是從文化和跨學科的多視角研究精神障礙,求醫行為以及精神衛生政策等。在以生物精神醫學為主流的當下,我們不僅需要從神經生物學深入開展“腦研究”,還需要從心理學和社會文化視角廣泛探討“心靈”。美國同行貝克爾和凱博文說道:“正如沒有精神健康就談不上健康一樣,撇開文化因素,則算不上真正的精神醫學(或醫學)”,此話當真。
事隔6年,廣州醫科大學李潔教授再版的《文化與精神醫學》一書,具有廣泛、系統地研究精神醫學中文化要素的特點,這種探討不僅是從文化的視角,更是采用闡釋學的方法試圖闡明文化因素對精神醫學、精神障礙的影響,開闊了廣大精神衛生工作者的視野,能夠使之以更為宏觀的視角看待精神障礙,看待精神障礙患者及其家屬和相應的精神衛生政策,從而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精神衛生服務。正如書中有專家倡導的理念:“所有的精神科醫師都應該努力(致力于)培養患者的生物—心理—社會—文化—靈性健康。”或者誠如作者所言:“精神衛生工作者不僅要有探究腦的本領,還要有洞察心靈的能力。”我相信,此書的再版恰恰是順應了當今精神醫學全面發展的時代需要,值得推薦給國內的同道。
還有,作者能較好地將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整合在一起,尤其是著力介紹了近些年來國內外在文化精神醫學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試圖在“生物精神醫學與人文學科之間建起一座橋梁”,這在國內實屬難得。此外,該書文字流暢、圖文并茂、博采廣摭,不僅是同道們(也包括從事社會科學的同道)研究文化精神醫學的重要參考,也可以作為研究精神醫學認識論與方法論的參考讀物。
2016年10月10日于上海
文化與精神醫學-(第二版)-彩色插圖版 目錄
文化與精神醫學-(第二版)-彩色插圖版 相關資料
精神醫學不同于其他醫學學科,因為它探索人類的精神活動,這種精神活動不僅是自然的結果,亦是文化的產物。 ——卡爾·雅斯貝爾斯 作者能較好地將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整合在一起,尤其是著力介紹了近些年來國內外在文化精神醫學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試圖在"生物精神醫學與人文學科之間建起一座橋梁",這在國內實屬難得。此外,該書文字流暢、圖文并茂、博采廣摭,不僅是同道們(也包括從事社會科學的同道)研究文化精神醫學的重要參考,也可以作為研究精神醫學認識論與方法論的參考讀物。。 ——張明園教授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學會*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在精神醫學領域研究腦與探索心靈同樣重要。作者《文化與精神醫學》的再版是以嶄新的面貌闡釋文化與精神醫學中的諸多問題,該書脈絡清晰、廣引博證,文字流暢,作者力圖透過文化探索心靈,并贊同采取整體論的觀點看待精神障礙。該書處在現時代全球化的過程中,對精神衛生領域更新的影響是及時又時效的,是中國文化精神醫學中的重要讀物,閱讀它不僅可以讓精神衛生工作者了解精神醫學的歷史,也可以拓寬其人文視野,值得推薦。 ——畢新東教授 世界精神醫學協會(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理事、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醫學院精神科
文化與精神醫學-(第二版)-彩色插圖版 作者簡介
李潔,1962年生,北京市人,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Systems》編委,《中華精神科雜志》編委,《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顧問編委,《精神醫學雜志》特邀編委。世界文化精神醫學協會(WACP)理事,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民族心理與精神醫學學組副組長,廣州市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教授;法國Georges Mazurelle醫院高級訪問學者,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高級訪問教授。編著《藝術與精神醫學》,譯有《追求優質的精神衛生服務》,獲得“廣州醫師獎”和“羊城好醫生”稱號。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