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簡史:插圖修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05825
- 條形碼:9787559605825 ; 978-7-5596-0582-5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哲學簡史:插圖修訂版 本書特色
中國現(xiàn)代哲學家馮友蘭先生于194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擔任講座教授,講授中國哲學史,其英文講稿經(jīng)整理寫成《中國哲學簡史》,于1948年由美國麥克米倫出版公司出版。此書一出,立即成為西方人了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入門書,其后又有多種外國語種的譯本出版,六十多年來,一直是世界許多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
此書“冶哲學史經(jīng)驗與哲學心得于一爐,以二十萬字述幾千年中國哲學史,簡明,生動,出神入化”,但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由馮友蘭的學生涂又光先生*次根據(jù)英文本譯成中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首版印刷十萬冊,很快售罄,成為當時學術界的暢銷書。
我國當代著名學者趙復三先生于21世紀初重新翻譯了此書,譯文準確、通俗地傳達了馮先生原著的精神。此插圖修訂版即以趙先生譯文為底本,參照英文原版和涂譯修訂了明顯的錯誤,并配以大量圖片以期作為正文的延伸與補充,希望這些插圖能夠幫助讀者理解書中的內(nèi)容,增進閱讀的樂趣。
中國哲學簡史:插圖修訂版 內(nèi)容簡介
《中國哲學簡史》一書將哲學史經(jīng)驗與哲學心得融為一體,以二十萬字述幾千年中國哲學史,簡明,生動,出神入化。
這一版本的特色是圖文并茂,以幾百幅恰如其分的圖片作為正文的眼神和補充,有助于讀者理解書中的內(nèi)容,增進閱讀的樂趣。
以當代著名學者趙復三新譯本為底本,參照英文原本及其他譯本加以修訂,譯文做到了嚴謹準確,同時又流暢好讀。
中國哲學簡史:插圖修訂版 目錄
作者自序
**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
1.1 哲學在中國文明中的地位
1.2 中國哲學的問題和它的精神
1.3 中國哲學家表述思想的方式
1.4 語言的障礙
第二章 中國哲學的背景
2.1 中華民族的地理環(huán)境
2.2 中華民族的經(jīng)濟背景
2.3 《上農(nóng)》——農(nóng)業(yè)的價值
2.4 “反者道之動”
2.5 對自然的理想化
2.6 家族制度
2.7 入世和出世
2.8 中國的藝術與詩歌
2.9 中國哲學的方法論
2.10 海洋國家與大陸國家
2.11 中國哲學中的“常”與“變”
第三章 諸子的由來
3.1 司馬談與六家
3.2 劉歆及其諸子由來的學說
3.3 對劉歆學說的修正
第四章 孔子:**位教師
4.1 孔子與六經(jīng)
4.2 教育家孔子
4.3 “正名”
4.4 “仁”與“義”
4.5 “忠”與“恕”
4.6 “知命”
4.7 孔子的心靈修養(yǎng)
4.8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位反對者
5.1 墨家的社會背景
5.2 墨子對儒家的批評
5.3 兼愛
5.4 “天志”與“明鬼”
5.5 表面上的矛盾
5.6 國家的起源
第六章 道家的**階段:楊朱
6.1 早期道家與隱者
6.2 楊朱的基本思想
6.3 楊朱思想舉例
6.4 《老子》與《莊子》中的楊朱思想
6.5 道家思想的發(fā)展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義流派:孟子
7.1 性善說
7.2 儒墨兩家的基本分歧
7.3 政治哲學
7.4 神秘主義
第八章 名 家
8.1 名家和“辯者”
8.2 惠施的相對性理論
8.3 公孫龍的共相說
8.4 惠施和公孫龍學說的意義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階段:老子
9.1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
9.2 道,無名
9.3 自然的不變規(guī)律
9.4 為人處世
9.5 政治理論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階段:莊子
10.1 莊子其人和《莊子》其書
10.2 得到相對快樂的途徑
10.3 政治與社會哲學
10.4 感情和理性
10.5 達到至樂的途徑
10.6 有限的觀點
10.7 更高層次的觀點
10.8 更高層次的知識
10.9 神秘主義的方法論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
11.1 關于知識和名的討論
11.2 關于“辯”的討論
11.3 “兼愛”辨
11.4 為“兼愛”辯
11.5 對其他學派的批判
第十二章 陰陽家和中國早期的宇宙
發(fā)生論
12.1 六種術數(shù)
12.2 《洪范》所描述的五行
12.3 《月令》
12.4 鄒衍
12.5 一種歷史哲學
12.6 “易傳”中描述的陰陽原則
第十三章 儒家的現(xiàn)實主義流派:
荀子
13.1 人的地位
13.2 關于人性的學說
13.3 道德的起源
13.4 關于禮樂的學說
13.5 關于邏輯的理論
13.6 論其他學派的謬誤
第十四章 韓非子與法家
14.1 法家的社會背景
14.2 韓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
14.3 法家的歷史哲學
14.4 治國之道
14.5 法家與道家
14.6 法家與儒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學
15.1 事物之“理”
15.2 萬物生成之“道”
15.3 萬物變易之“道”
15.4 “中”與“和”
15.5 “庸”與“常”
15.6 從啟蒙到止于至善——明與誠
第十六章 治國平天下的哲學主張
16.1 秦朝統(tǒng)一中國前的中國
政治情況
16.2 中國的統(tǒng)一
16.3 《大學》
16.4 《荀子》中的折中傾向
16.5 《莊子》中的折中傾向
16.6 司馬談和劉歆的折中主義
思想
第十七章 漢帝國的理論家:董仲舒
17.1 陰陽家和儒家的合流
17.2 宇宙論
17.3 人性論
17.4 社會倫理學說
17.5 政治哲學
17.6 歷史哲學
17.7 對《春秋》的解釋
17.8 社會進步的三個階段
第十八章 儒家興盛和道家再起
18.1 思想的統(tǒng)一
18.2 孔子在漢代思想界的地位
18.3 古文經(jīng)學與今文經(jīng)學的分歧
18.4 揚雄和王充
18.5 道家與佛家
18.6 政治和社會背景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學
19.1 名家再次引起人們的興趣
19.2 對孔子的重新詮釋
19.3 向秀和郭象
19.4 道是“無”
19.5 萬物的“獨化”
19.6 典制與道德
19.7 有為和無為
19.8 知識與模仿
19.9 齊萬物
19.10 終極的自由與快樂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達率性的風格
20.1 風流與浪漫精神
20.2 “楊朱的樂園”
20.3 率性的生活
20.4 感情
20.5 情愛
第二十一章 中國佛學的基礎
21.1 佛教的傳入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
21.2 佛教的基本觀念
21.3 二諦義
21.4 僧肇的哲學
21.5 道生的哲學
第二十二章 禪宗:潛默的哲學
22.1 禪宗起源的舊說
22.2 **義不可說
22.3 修禪的方法
22.4 頓悟
22.5 無成之功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論者
23.1 韓愈和李翱
23.2 周敦頤的宇宙論
23.3 精神修養(yǎng)的方法
23.4 邵雍的宇宙論
23.5 事物演化的規(guī)律
23.6 張載的宇宙論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兩個學派的
開端
24.1 程顥對“仁”的認識
24.2 程朱的“理”的觀念的來源
24.3 程頤的“理”的觀念
24.4 陶冶感情的方法
24.5 尋孔顏樂處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學:主張柏拉圖式
理念的理學
25.1 朱熹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25.2 “理”或原理
25.3 太極
25.4 “氣”
25.5 性和心
25.6 政治哲學
25.7 修心養(yǎng)性的方法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學中的另一派:
宇宙心學
26.1 陸九淵關于“心”的概念
26.2 王守仁的“宇宙”概念
26.3 “明德”
26.4 “良知”——來自直覺的認識
26.5 “正事”
26.6 “用敬”
26.7 對佛學的批評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學的傳入
27.1 反對更新的儒學的思潮
27.2 孔教運動
27.3 西方思想的傳入
27.4 西方哲學的傳入
第二十八章 廁身現(xiàn)代世界的中國
哲學
28.1 哲學家和哲學史家
28.2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哲學耕耘
28.3 哲學的性質(zhì)
28.4 人生的境界
28.5 形而上學中的方法論
英文版編者序
譯后記
出版后記304
展開全部
中國哲學簡史:插圖修訂版 作者簡介
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歷任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抗戰(zhàn)期間,任西南聯(lián)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7年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52年后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譯者簡介
趙復三,祖籍江蘇寶山,1926 年生。少從周一良、王守惠先生讀中國古典文學。1943 年入上海圣約翰大學,1946 年大學畢業(yè)。1964 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主任。1977 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被聘為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副所長。1985
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長,主張以蔡元培思想,學術自由、兼容并蓄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辦院方針。1989 年退職移居國外,在法國、美國、加拿大執(zhí)教,曾獲榮譽神學博士學位。1997 年退休,從事中外思想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