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明代卷-江南城鎮通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44491
- 條形碼:9787208144491 ; 978-7-208-14449-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代卷-江南城鎮通史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本卷就明代江南城鎮的發展演變及其特點進行系統考察和分析,重點探討此期江南城鎮的發展過程及其空間規模和地域分布格局的變化,從工商業、商人群體、市場產業體系等方面論述城鎮經濟的活動形態,從居民結構、社會等級、市政管理等方面論述城鎮社會關系與內在矛盾,從教育文化、社會習俗與風氣等方面論述城鎮生活的多面性。在此基礎上,揭示城鎮發展的時代特征,總結城鎮與區域社會的互動關系。
明代卷-江南城鎮通史 內容簡介
明代江南城鎮的發展演變整體上可分為前期和中后期兩個階段。在明前期,遭受元明之際大規模戰亂破壞的江南城鎮雖有所恢復,但由于統治政策的限制,整體上顯得相當緩慢和有限。進入明中后期,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有所松動,社會經濟生活的變化沖擊著原有的束縛,江南城鎮重新走向活躍。城市發展并再顯繁榮,市鎮數量增加,其都市化趨向明顯;城鎮經濟的專業化格局逐漸定型,城鄉二元市場體系發達;城鎮社會生活呈現新氣象,開始呈現擺脫傳統禮教鎖鏈的傾向。但江南城鎮在發展的同時,又在陷入另一種吊詭式的困境之中。
明代卷-江南城鎮通史 目錄
總論
緒言
一、明代江南城鎮發展的特點
二、學術史的回顧
三、幾點說明
**章 明代江南城鎮的發展演變
**節 城市的發展與頓挫
一、緩慢恢復
二、曲折發展
第二節 市鎮的活躍與興盛
一、擺脫困境
二、走向興盛
第三節 城鎮空間形態與地域布局
一、城市空間結構
二、市鎮個體規模與分布格局
第二章 城鎮經濟
**節 工商業
一、手工業
二、商路與商業
第二節 商人群體的發展與商幫的興起
一、本地商人群體與商幫
二、外來商人群體與商幫
第三節 市場形態和產業體系
一、市場形態
二、產業體系
第三章 城鎮人口與社會
**節 人口規模
一、城市人口
二、市鎮人口
第二節 社會結構
一、社會關系的變動
二、市民階層的發展
第三節 社會沖突與民變
一、階層矛盾引發的沖突
二、反抗暴政的民變
第四章 城鎮建設與管理
**節 城市建設
一、明初南京城的建設
二、府縣城市建設
第二節 城鎮管理
一、城市管理
二、市鎮管理
第五章 城鎮文化與生活
**節 教育與文化
一、城市教育與刻書藏書
二、市鎮文化
三、對外文化交流
第二節 社會生活與習俗風尚
一、變遷中的社會生活
二、節日習俗與民間信仰
三、奢靡之風
余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明代卷-江南城鎮通史 節選
慈善機構有惠民藥局、養濟院、漏澤園等;菝袼幘痔峁┽t藥施舍,養濟院收養孤寡,漏澤園收埋尸體! 《Y制場所,有山川壇、社稷壇、厲壇、城隍廟、八蠟廟。各個府縣都設置這三壇。山川壇實際上包含山川和風云雷電兩個方面的內容,按照陰陽五行理論,這些自然神屬陽性,所以壇的位置在城市南郊,俗稱南壇。社稷是五土五谷之神,是地神,屬陰性,所以設在城市西北郊,俗稱西壇。厲壇祭祀那些游神雜鬼,設于北郊,俗稱北壇。府縣城隍廟的普及始于宋代,明朝對此非常重視,列入祀典,規定其建筑和室內陳設都要仿照府縣同級衙署的規格,明初,凡功臣死后無祀則被封為某府或某縣的城隍之神,以供祭祀。八蠟廟,每年十二月農事結束之后,在此祭祀農業方面的八個神:先嗇神農、司嗇后稷、農神、郵表畷(田間廬舍道路分界之神)、專吃野鼠害獸的貓虎之神、堤防之神、溝洫之神水庸、昆蟲之神。另外,府縣城市還會有一些先圣先賢的祭祀場所,根據各地的文化傳統和歷史人物而設立! 【用裆虡I區,或是集中于府縣衙門前和左右,形成丁字形繁華地帶;或是位于交通便利的城鄉接合部,以利于商市的形成和發展;或是在水陸交通口和碼頭周圍;或是集中于重要廟宇附近。 軍事機構,明代府縣城市設有都司、衛、所三級軍事機構。都司全稱都指揮使司,是省級軍事機構;衛設指揮使司,其衙署級別相當于府治;所設千戶,相當于縣治。這些軍事衙門都有自己的辦公建筑,還有附屬的教場、草場、軍械庫、糧倉、成造局及旗蠹廟等設施。 明代江南府縣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涉及城防工程、防洪工程、交通設施。 正如前文所述,江南地區在明代深受海盜及后來倭寇侵襲之害,因此,在明代中后期,沿海各府縣普遍修筑城墻,而且為了增強抗敵能力,紛紛筑起磚石城墻,成為一段時期內江南城市建設的當務之急,延續時間長,規模大。如弘治十年(1497)設立的蘇州府太倉州,其城防的基礎是元末張士誠所筑,入明之后,不斷增修,至設州之時,其城墻周長達14里50步,高3丈,城門有大東、大南、大西、大北、小南、小西、小北共7門,窩鋪有75座之多! 〗系貐^多河流山川,對于那些位于沿江沿河和山區的城市而言,河流改道、洪水泛濫、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是它們的嚴重威脅,所以,許多城市也把防洪工程列為城市建設的重要議題。另一方面,江南水鄉的河道網絡又是天然的水路交通線,往往和陸路并行而成,而府縣城市內外的橋梁成為江南城市交通建設的一個顯著標志,江南北部地區,“為澤國,三江五湖,汪洋巨浸,小河支港,縱橫交流,故橋塘之建*多”。①同時,明代繼承了元代的驛站交通設施,改由府縣地方官府管理,接待對象仍是各級官員,兵部則另設遞運所,專門負責運送軍糧、軍用物資及軍囚等,從而形成兩套全國性的官方交通運輸網絡。此外還有負責遞送公文的機構郵鋪,自京城至各地府縣,每隔十里一鋪,縣至鄉鎮之間或二三十里一鋪,府縣衙前設總鋪,其余為中途鋪。每鋪有門、堂等建筑,由鋪司主管,鋪兵負責運送。、以上是明代江南府縣城市建設的一個大概情況,下面論述有代表性的府縣城市建設個案,以求細致了解這一時期江南城市建設的實態。 關于蘇州府的城市建設,吳奈夫指出了四個方面的建設內容:修建府城之垣,增筑防御設施;修橋、補路、浚河,改善城市交通;健全驛傳制度,確保信息暢通;營建宅第園亭,綠化城市環境。②明代蘇州府的建設,是這座江南名城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奠定了其在近現代歷史上的基本格局! ∶駠逗贾莞尽发墼敿毣仡櫫嗣鞔贾莞浅亟ㄔO的歷史。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立足蘇州的張士誠占據浙西部分地區,十九年(1359),張氏發動松江、嘉興、湖州、杭州四地民夫修筑杭州城池,晝夜開工,歷經3個月而完成。經過這次建設,杭州城周6400多丈,高3丈,厚度加1丈,自艮山門至螺螄門以東,比舊城拓開3里,將市河包含在城內,自候潮門處則縮入2里,截鳳山于外。城門共有13座,東無便門、保安2門,北增天宗、北新2門,南嘉會門改為和寧門。元末張氏筑城為明代杭州建設提供有利條件。明太祖朱元璋命李文忠攻取杭州,張氏守將潘原明舉城投降,杭州成為浙江省城。入明后,杭州城門減為10座,東城5門:候潮、永昌、清泰、慶春、艮山;西城3門:清波、涌金、錢塘;還有南城風山門和北城武林門。同時在鳳山、候潮、艮山、武林各門之旁增設水門4座。凡城門各有2樓,唯涌金門無,月城止1樓,共19層。水門有樓者武林、艮山而已!
明代卷-江南城鎮通史 作者簡介
陳國燦,1966年生,浙江紹興人。歷史學博士,F為浙江師范大學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人文學院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di一層次人才,中國城市史研究會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城市史、江南區域史、海洋歷史與文化等領域研究,先后主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出版《宋代江南城市研究》、《南宋城鎮史》、《中國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江南農村城市化歷史研究》、《浙江城鎮通史》等專著近20部,在《歷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等刊發論文百余篇。研究成果獲浙江省人民政府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等20余項。 姚建根,1978年生,浙江海寧人。歷史學博士。曾先后就讀于浙江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復旦大學,現為浙江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師范大學江南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環東海與邊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江南區域史、中國古代城鎮史、中國古代社會史、海洋歷史與文化研究,先后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研究項目,出版《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等專著,在各類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研究成果獲浙江省人民政府哲學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等數種獎項。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