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來到紐約的第一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05838
- 條形碼:9787559405838 ; 978-7-5594-0583-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來到紐約的第一天 本書特色
美國di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他創造了地地道道的美國風格 對美國文化所呈現的五彩斑斕的生活方式進行了生動逼真的敘事
來到紐約的第一天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的作品包括: 《對美國文學的憂思》、《來到紐約的**天》、《兩個在烏托邦的耶魯人》、《勇闖鉛字世界》、《“資深”記者 —— 哈利》、《遇見那么多有趣的人》、《眼界大開》等。
來到紐約的第一天 目錄
致普利策獎評審委員會的一封信
來到紐約的**天
兩個在烏托邦的耶魯人
勇闖鉛字世界
“資深”記者——哈利
遇見那么多有趣的人
眼界大開
初涉出版業
阿羅史密斯之死
關于美國小說中的場景問題
先生們,風暴已至
如何在火車上、廚房水槽邊寫作
一個偉大的記錄者
明尼蘇達——北歐之州
美國是不是女性的天堂?
來到紐約的第一天 節選
《來到紐約的**天》: 對美國文學的憂思 尊敬的瑞典學院各位院士,女士們、先生們: 如果要一一細表此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榮幸喜悅之情,那必將是一篇連帙累牘的長篇大論,為了不致讓各位在冗詞贅句中昏昏欲睡,請允許我謹以一聲感謝道達微忱。 我希望能借此機會與諸位一同思考一下當今美國文學所呈現的發展趨勢、所面臨的歧途,以及所蘊含的激動人心的希望。要開誠布公、直言不諱地談論這一話題,我不可避免地會冒犯偉大祖國的某些學術機構或文壇泰斗,但如果我做不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雖然這樣可能會有不揣冒昧、出言孟浪之嫌——那么無疑就是對在座各位的輕藐與不敬。 不過,我懇請各位相信,我絕非想假公濟私來發泄內心的憤懣與嫉恨。命運待我著實不薄。對于什么是艱苦奮斗、貧困潦倒,我所知甚少,而平生所接受的慷慨饋贈卻不勝枚舉。無論是對于我還是我的作品,熱情洋溢的聲討之聲此起彼伏,綿綿不絕:加利福尼亞州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師,在讀完我的《艾爾麥·甘特利》后恨不能立時三刻召集一幫烏合之眾將我處以極刑;而另一位緬因州的神職人員則絞盡腦汁地想要編排一個合情合理的由頭把我直接送入大牢。然而,較之那些群情激奮的指責非難,*讓人難以接受的還是來自一些素日交好的同儕們的口誅筆伐,套用那句人盡皆知的美國俚語,這些人都是“我認識他于微時”俱樂部的成員,他們在報紙上言之鑿鑿地寫道,因為與我私下相熟,所以十分肯定我人品卑劣,而寫作水準距離一名作家也差著十萬八千里遠。我時不時會被鋪天蓋地同時又不著邊際的批判責難砸得暈頭轉向,手邊倒也因此積攢了一大堆板磚,如果我再不將它們悉數奉還用以自衛反擊的話,那也實在太過怯懦昏聵了。 不,對于自身的遭遇,我不抱絲毫怨懟之心。然而,在美國,一方面工業、金融、科技發展曰新月異、風生水起,而另一方面,唯一受重視的藝術形式僅限于建筑和電影,在如此大環境下美國文學所呈現的整體現狀以及目前它所處的尷尬地位不免讓我憂心忡忡,不滿之情一言難盡。 有一件事恰好可以解釋我為何如此焦慮,此事就發生在我從紐約登船前往瑞典的前幾天,而且和瑞典學院以及我本人有關。美國有一位學識淵博、為人處世再和善不過的老先生,他身兼數職,集牧師、大學教授及外交官等多個頭銜于一身。同時,他也是美國藝術文學院①的院士,不少知名學府曾授予他榮譽學位。老先生對垂釣之樂情有獨鐘,而以此為主題撰寫的清雅散文也為他在文壇贏得了聲譽。我不知道對于那些將身家性命全托付于鱈魚或鯡魚洄游的漁民而言,釣魚算不算是一門趣味十足的營生,但在少年時代有幸拜讀了老先生的散文后,我多少明白了一點,如果你不必依靠捕魚來養家糊口,那么湖邊垂釣的確是一樁怡情養性的美事。 這位才高八斗的文豪不久前在公開場合聲稱,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和瑞典學院決定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像我這樣一個對美國社會制度極盡冷嘲熱諷之人,此舉無疑是對美利堅合眾國的極大侮辱。我不知道這位前外交官是否想把我得獎一事上升為一場國際爭端,抑或是想力主美國政府調遣軍艦直接殺人斯德哥爾摩以捍衛所謂正統美國文學的尊嚴。當然,我希望我只是在杞人憂天。 我原本以為像這樣一位獲得神學博士、文學博士,以及頂著其他不為我所知的光環的有識之士,他或許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我得獎一事:“雖然就我個人而言并不欣賞此人寫的文章,但是通過甄選他作為本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足見在瑞典學院諸位學者的眼中,美國已不再是一片脆弱幼稚、容不下一點批評之聲的精神荒原;相反,這個國家已目臻成熟,面對一切追根問底、剖析批判,無論言辭有多么辛辣激烈,她都能從容應對,誠心接納,并反躬自省,改過不吝。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證明瑞典學院對美國這個國家所給予的高度肯定和由衷褒獎。” 我甚至還一廂情愿地以為,像這樣一位舉世聞名的學界巨擘應該明白一個無政府主義作家的作品并不會令見多識廣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感到大驚小怪,正是這片土地孕育培養了斯特林堡①、易卜生②和彭托皮丹③,故此,對于我的主張——美利堅雖然強大富足,卻至今未能創造出滿足人類*高追求的精神文明,他們必有足夠的雅量淡然處之。 我相信斯特林堡從未唱過諸如“星條旗永不落”這樣的愛國主義歌曲,也不會出現在扶輪社④里高談闊論,然而,瑞典看似并沒有因為他的存在而遭受亡國之災。 ……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