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40598
- 條形碼:9787568240598 ; 978-7-5682-405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研究》以民營企業的融資行為為研究對象,從金融體制和民營企業行為兩個角度,分析和研究民營企業的融資行為特征與進一步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環境和融資行為的思路。書中對民營企業融資的過程、實質、行為特征以及民營企業融資行為發展規律進行了揭示,提出了適應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形式共同發展的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對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環境和融資行為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目錄
**節 銀行主導型融資模式
第二節 市場主導型融資模式
第三節 國外融資模式的比較
第四節 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途徑選擇
第二章 民營企業融資的相關理論
**節 信貸配給理論
第二節 中小企業金融成長周期理論
第三章 民營企業融資的渠道與障礙
**節 民營企業融資的渠道
第二節 民營企業融資的障礙
第四章 民營企業的融資結構與影響
**節 融資結構、融資成本和融資風險
第二節 西方融資結構理論及對我國民營企業融資的啟示
第三節 我國民營企業融資結構的特點及其影響
第五章 民營企業的內源融資
**節 內源融資概述
第二節 我國民營企業內源融資分析
第六章 民營企業的間接融資
**節 民營企業間接融資現狀、特點及融資難的原因
第二節 民營企業間接融資的發展方向
第七章 民營企業的直接融資
**節 債券融資與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
第二節 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的發展現狀和障礙
第三節 促進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的措施
第八章 民營企業的上市股票融資
**節 民營企業上市股票融資的現狀
第二節 民營企業上市股票融資的策略和程序
第三節 創造民營企業上市股票融資條件
第九章 民營企業其他融資模式
**節 票據融資
第二節 租賃融資
第三節 典當融資
第四節 非正式民間融資
第五節 品牌融資
第六節 供應鏈融資
第十章 產權制度與民營企業融資
**節 產權明晰——企業融資的微觀基礎
第二節 產權缺陷——民營企業融資的現實問題
第三節 產權明晰及保護——緩解融資困境的根本途徑
第十一章 公司治理與民營企業融資
**節 公司治理問題的理論背景
第二節 民營企業公司治理改革的重要性及特點
第三節 民營企業公司治理的現狀
第四節 完善民營企業公司治理的設計
第十二章 民營企業的融資規劃與評估機制
**節 可持續增長與融資政策的關聯分析
第二節 基于財務可持續增長能力融資條件與融資規劃
第三節 民營企業不同發展階段融資規劃
第四節 民間資本融資渠道建設
第五節 民營企業投融資甄選評估機制
第六節 民營企業甄選評估機制匯總
參考文獻
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節選
《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五、公司控制方式 英、美公司在進行融資運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被市場的不同機構所控制,即每一個項目的事前控制委托給投資銀行,事中控制委托給商業銀行,而事后控制則委托給股票市場(包括會計師、破產法庭、兼并襲擊者及杠桿收購合伙人等)。而日本和德國則將三個階段的控制作為一個整體委托給主銀行和全能銀行。也就是說,前者對公司的監督屬于外部控制,后者對公司的監督控制屬于內部控制。英美模式雖然在保障整個金融機構的安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由于禁止商業銀行對公司參股控股,使公司缺乏銀行的有力支持,從而導致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的減弱。而商業銀行本身也難以得到實力雄厚的大公司的支持。與此同時,這種融資模式往往迫使公司不得不注意短期的財務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常常會發生過度投資的短期行為,英美模式通過外部市場和故意兼并收購的公司控制機制對成本影響很大,影響公司的穩定發展。日本和德國的銀行持有公司的巨額股權,客觀上給商業銀行的安全經營帶來了難度和風險,銀行大量資金的提供使得公司過度投資,生產能力過剩從而使盈利業務增加,這樣不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致使日德的高新技術發展落后于英美;同時,公司過度依賴銀行,容易產生壟斷,導致惡性競爭,也可能導致銀行與公司之間產生部分合謀現象。 通過以上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中兩種不同的融資模式比較,可以看出,市場主導型融資模式以發達的證券市場為基礎,它強調市場競爭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卻忽視了對投資者的控制權;而銀行主導型模式是以商業銀行為基礎,與企業保持密切而穩定的關系,并強調對企業的控制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到20世紀90年代前,日本和德國制造業利潤和勞動生產率一直高于美國,這與其采用銀行主導型融資模式有密切關系。在這種融資模式下,有利于形成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增強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但是銀行與企業相互持股,容易掩蓋財務危機及其他各種矛盾,銀行極易發生不良資產危機甚至破產倒閉,從而引起整個經濟的劇烈震蕩。相比較而言,市場主導型融資模式下的銀企關系較為松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但由于英美模式發揮了市場機制和法律監管的作用,資本的配置效率相對更高。兩種融資模式產生的歷史時期、經濟基礎以及社會背景都不同,所以適應性也不同。 ……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