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學物理考試內容效度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582262
- 條形碼:9787543582262 ; 978-7-5435-822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入學物理考試內容效度研究 本書特色
大學入學考試是國家目前選拔人才的公平有效的方式。人才質量的好壞決定著國家未來的發展,而效度是評價大學入學考試能否實現其目的的重要指標,表征了大學入學考試的有效程度。如何提高大學入學考試的效度是世界各國教育研究者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
本書對我國大學入學物理考試的內容效度進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首先,從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出發,研究評估和比較了我國(包括臺灣和香港地區)大學入學考試物理試卷的內容效度;然后,從比較我國的高考物理考試與美國AP物理考試、英國A-Level 物理考試出發,研究評估了我國大學入學物理考試的內容效度;然后,對我國現行高考制度提出了改革建議。
本書不僅對我國現代教育測評理論的研究有借鑒意義,更對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和大學選拔人才有現實意義。
大學入學物理考試內容效度研究 內容簡介
大學入學考試是國家目前選拔人才的*公平有效的方式。人才質量的好壞決定著國家未來的發展,而效度是評價大學入學考試能否實現其目的的重要指標,表征了大學入學考試的有效程度。如何提高大學入學考試的效度是世界各國教育研究者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
本書對我國大學入學物理考試的內容效度進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首先,從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出發,研究評估和比較了我國(包括臺灣和香港地區)大學入學考試物理試卷的內容效度;然后,從比較我國的高考物理考試與美國AP物理考試、英國A-Level 物理考試出發,研究評估了我國大學入學物理考試的內容效度;*后,對我國現行高考制度提出了改革建議。
本書不僅對我國現代教育測評理論的研究有借鑒意義,更對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和大學選拔人才有現實意義。
大學入學物理考試內容效度研究 目錄
**章 緒論
**節 什么是效度
第二節 效度評定的實證方法
第三節 考試的內容效度評定
第四節 評定大學入學物理考試內容效度的方法
第二章 大學人學物理試卷與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問的一致性研究方法
**節 研究框架
第二節 高中物理課標的知識內容分類
第三節 高中物理課標中知識要求的認知水平界定
第四節 大學入學物理試卷的內容分析標準
第五節 大學入學物理試卷中知識點的計數方式比較
第三章 中國大學入學物理試卷與其課標問的一致性研究
**節 新課標物理試卷和海南物理試卷的結構
第二節 新課標物理試卷和海南物理試卷與課標間的一致性
第三節 新課標物理試卷和海南物理試卷與課標的內容分布比較
第四節 新課標物理試卷和海南物理試卷與課標間認知水平分布比較
第五節 各省(市)高考物理試卷與課標間的一致性分析
第六節 北京和上海高考物理試卷與課標間的一致性比較
第七節 高考物理試卷與課標間的一致性評述
第四章 中國臺灣地區大學入學物理試卷與其課標問的一致性研究
**節 臺灣基礎教育及大學入學考試制度
第二節 臺灣物理指定科目考試結構
第三節 指定科目考試物理試卷與課綱的一致性總體比較
第四節 指定科目考試物理試卷與課綱之間的內容分布比較
第五節 指定科目考試物理試卷與課綱之間的認知水平分布比較
第六節 臺灣大學入學物理試卷與其課標間的一致性評述
第五章 中國香港大學人學物理試卷與其課程標準問的一致性研究
**節 香港基礎教育及大學入學考試體系
第二節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物理考試
第三節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物理試卷與其課標間的一致性總體比較
第四節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物理試卷與其課標間的內容分布比較
第五節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物理試卷與其課標間的認知水平分布比較
第六節 應用韋伯模式分析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物理試卷與其課標間的一致性
第七節 香港大學入學物理試卷與其對應課標間的一致性評述
第六章 大學人學物理試卷比較研究
**節 比較研究的框架
第二節 高中物理課標的知識內容分類
第三節 SOLO分類理論簡介
第四節 高中物理知識內容SOLO認知層次界定標準
第五節 比較大學入學物理試卷內容一致性的方法
第七章 我國各省(市)高考物理試卷內容一致性研究
**節 各年份不同省(市)大學入學物理試卷之間的一致性分析
第二節 高考物理試卷間物理內容差異的具體表現
第三節 各省(市)高考物理試卷考查內容定量分析
第四節 我國高考物理試卷內容2010-2014年變化趨勢
第五節 我國各省(市)高考物理試卷內容效度評述
第八章 中美大學入學物理考試比較研究
**節 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簡介
第二節 中美大學入學考試及招生制度比較
第三節 中美大學入學考試改革的比較
第四節 中美大學入學物理考試的試卷結構比較
第五節 中美大學入學物理考試的試卷題型特點比較
第六節 中美大學入學考試物理試卷的知識內容定量比較
第七節 中美大學入學物理試卷考查認知水平定量比較
第八節 中美大學入學物理試卷內容效度分析
第九節 中美大學入學物理考試比較研究概述
第九章 中英大學入學物理考試比較研究
**節 中英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比較
第二節 中英高校招生制度比較
第三節 英國CIE A-level物理考試簡介
第四節 中英大學入學物理試卷結構比較
第五節 中英大學入學物理試卷的知識內容總量定量比較
第六節 中英大學入學物理試卷的物理內容定量比較
第七節 中英大學入學物理試卷考查的SOLO認知層次定量比較
第八節 中英大學入學物理試卷內容效度分析
第九節 中英大學入學物理考試比較研究概述
第十章 總結與展望
**節 總結:試卷與課標間的一致性
第二節 總結:大學入學物理考試比較
第三節 展望:以測評學生素質為目標的高考命題立意
第四節 展望:建立科學、全面的高考物理內容體系
第五節 展望:建立多元的高考命題質量評價體系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中國臺灣地區物理考試試卷示例
附錄2 中國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物理試題示例
附錄3 美國AP物理試卷示例
附錄4 英國2010年6月A-level物理試卷
展開全部
大學入學物理考試內容效度研究 作者簡介
羅瑩,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長期從事物理教育和凝聚態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物理教育研究領域主要關注物理教育測量與量化評估、中學物理教育及物理學史等方面。多年來,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教育部的各類科學研究和物理教育研究項目。在Science等國內外的學術雜志上發表過幾十篇學術論文,出版過學術專著和物理實驗教材,曾獲北京市和北京師范大學的教學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