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考試政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276135
- 條形碼:9787562276135 ; 978-7-5622-7613-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校招生考試政策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基于民國以來我國以及美國、英國、日本的高校招考政策的歷史考察與比較研究,重點論述高校招考政策的三個實質問題;一是依據三元結構理論與權力理論,探討誰來分配高等教育入學機會。二是借助階層再生產理論和公平體系,探究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分配對象。三是根據哈耶克的自發秩序理論,討論如何讓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均等,提出的觀點認為,高校招考制度并非是人之理性設計,而是經過試錯與積累而演化生成的。
高校招生考試政策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民國以來我國以及美國、英國、日本的高校招考政策的歷史考察與比較研究,重點論述高校招考政策的三個實質問題;一是依據三元結構理論與權力理論,探討誰來分配高等教育入學機會。二是借助階層再生產理論和公平體系,探究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分配對象。三是根據哈耶克的自發秩序理論,討論如何讓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均等,提出的觀點認為,高校招考制度并非是人之理性設計,而是經過試錯與積累而演化生成的。
高校招生考試政策研究 目錄
導論
**章 高校招生考試政策的歷史考察
**節 民國時期的高校招生考試政策(1912年-1948年)
一、實行高校單獨招考政策階段(1912年-1932年)
二、計劃招生到統一招考政策階段(1933年-1940年)
三、實行多樣化的高校招考政策階段(1941年-1948年)
第二節 摸索調整時期的高校招生考試政策(1949年-1965年)
一、過渡時期的高校招考政策(1949年-1951年)
二、全國統一高考建立階段的高校招考政策(1952年-1957年)
三、高校擴招與調整階段的高校招考政策(1958年-1965年)
四、高校招考政策的特征
第三節 “文革”時期的高校招考政策(1966年-1976年)
一、“文革”為何要廢除高考
二、“文革”期間的高校招考政策
三、對“文革”期間高校招考政策的評價
第四節 改革深化時期的高校招生考試政策(1977年至今)
一、改革嘗試階段的高校招考政策(1977年-1984年)
二、加大改革階段的高校招考政策(1985年-1991年)
三、改革深化階段的高校招考政策(1992年至今)
四、本階段高校招考政策的特征
第二章 高校招生考試政策的比較研究
**節 日本高校招生考試政策
一、戰前的高校招考政策:在單獨招考與統一招考之間反復
二、戰后日本的高校招考政策
三、高校報考資格、招生計劃與招生方式
第二節 臺灣地區的高校招生考試政策
一、高校招考政策的歷史變遷:在單獨招生與聯合招生之間
二、高校報名資格政策
三、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的考試科目
四、高校招生方式
五、特種生入學優待政策
六、高校招考機構的演變
第三節 日本與我國臺灣地區高校招生考試政策的特征
一、高校招考權由政府逐漸轉移至高校
二、統一招生與單獨招生在長期分歧后走向融合
三、高校招考政策的決策程序趨于民主
四、高校招生以統一考試成績為主要標準
五、以精英理論作為高招政策的價值支撐
第四節 美國與英國高校招生考試政策
一、美國的高校招考政策
二、英國的高校招生考試政策
第五節 美國與英國高校招生考試政策的特征
一、在招考組織主體中,政府幾乎不干涉高校招生活動,社會非營利組織提供高質量考試服務,高校享有充分的招生自主權
二、在高校招生標準上,采取綜合評定錄取制度
三、在高校招生政策價值取向上,以大眾化理論為支撐
四、在高校招生對象上,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多種支持
第三章 高校招考政策主體的權力格局演變
**節 三元結構理論與權力理論
一、三元結構理論
二、權力理論
三、1949年以來我國三大領域權力格局的演變
四、轉型時期我國權力格局演變的特征
第二節 高校招生考試政策的主體及其合法性
一、政府:高校招考政策的決策主體
二、高等學校:高校招考政策的參與主體和高校招生方案的決策者
三、社會招考組織:高校招考政策的咨詢主體
四、考生及家長:高校招考政策的利益主體
五、高校招考政策的合法性與有效性
第三節 政府、高校與社會招考組織之間的權力格局演變
一、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權力合理配置
二、政府與高校:高校招生自主權的定位與限度
三、社會招考組織的產生方式
四、政府與高校、社會招考組織之間的權力轉移:政府主導的漸進式過程
第四章 高校招生考試政策的公平性研究
**節 階層再生產理論與公平規則體系
一、高等教育入學機會階層分配的理論模型
二、高校招考政策公平性的評價標準:公平規則體系
三、本章提出的公平規則體系
第二節 高校招生考試政策的受益群體及其公平性
一、1949年至1978年的工農階層入學優惠政策
二、高考:一種嚴密的技術選才機制
三、1978年以后高校招考政策的受益群體分析
第三節 保送生政策的實證研究
一、保送生政策的歷史演變
二、保送生政策的公平性分析——以某市為例
三、結論與建議
第四節 高考加分政策研究
一、高考加分政策的歷史演變
二、高考加分政策的受益群體
三、社會各界對高考加分政策的爭議
四、高考加分政策的反思
第五節 高校招生錄取政策研究
一、高校招生投檔錄取政策
二、高校招生錄取規則
第五章 高校招生考試的制度創新
**節 哈耶克的自發秩序理論
一、制度是演化生成的還是理性建構的
二、理性在制度形成中的作用
三、制度創新或設計的實質
第二節 我國選才制度的歷史演化
一、察舉制的歷史演化
二、由察舉制向科舉制:一種漸進演化式的制度變遷
三、考試選才制與推薦選才制的比較
第三節 高校招生考試制度創新的可選擇模式
一、高校招考制度的創新原則
二、推薦入學制的改革
三、以考試成績為高校招生主要標準的制度模式
四、綜合評定入學制
五、開放入學制:一種體現權利平等的高校入學制度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二、研究啟示
三、政策建議
附錄1:高校招生考試政策問卷調查表
附錄2:高校招生考試政策的訪談問題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高校招生考試政策研究 作者簡介
羅立祝,男,1970年生,福建永安人,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副研究員。2006年畢業于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招生考試政策,參與研究制定2008年《福建省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后普通高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和2016年《福建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國高等教育》《北京大學教育評論》《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