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276265
- 條形碼:9787562276265 ; 978-7-5622-762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研究 本書特色
由楊李娜*的《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研究
/高考改革研究叢書》以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為研究對象,圍繞大學入學考試和招生兩個問題,運用文獻法、歷史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統汁學方法等,對臺灣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歷史源流進行了梳理,對其大學聯招、多元入學的演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力圖總結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發展規律與特點,并通過與大陸高考制度的比較分析,對臺灣地區的入學制度與大陸高考制度的改革,對大陸當前的高考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為研究對象,圍繞大學入學考試和招生兩個問題,運用**手的文獻資料,使用文獻資料法、歷史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統計法等多種方法梳理了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歷史源流,深入研究了臺灣地區大學聯招、多元入學的演變,力圖總結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發展規律與特點,并比較分析了臺灣與大陸高考制度的異同點,對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和大陸高考制度的改革,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其中臺灣地區的大學多元入學考試和招生制度的改革,對大陸當前的高考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研究 目錄
**章 緒論**節 研究的意義、目的一、研究意義二、研究目的第二節 研究的內容、范圍與方法一、研究的內容、范圍二、研究方法第三節 名詞界定第四節 文獻與研究回顧一、大陸學者有關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研究二、我國臺灣學者對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研究
第二章 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發展歷程**節 臺灣地區教育制度概述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簡況一、考試方式——統一考試為主二、考試科目與內容三、招生方式——統一招生和分區聯合招生四、關于招生機構的特征五、民國時期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影響第三節 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創立一、光復初期臺灣的高等教育與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創立二、臺灣大專聯招的實施(1954年至1971年)三、大專聯招的考試方式、考試科目及內容四、大專聯招的招生錄取方式五、大專聯招的招生機構第四節 臺灣地區大學聯招的發展一、改革大學聯招的措施和理念二、考試與招生分發的發展變化三、招生機構的發展第五節 臺灣地區大學聯招的演變一、聯招新制的誕生二、聯招新制的具體內容三、對聯招新制的評價四、入學考試專職機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五、大學多元入學方案——臺灣地區大學入學制度改革建議書
第三章 臺灣地區大學多元入學考試制度改革**節 臺灣地區推行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背景分析一、教育改革促進大學聯考制度的進一步變革二、臺灣高等教育發展所致三、臺灣教育事務主管部門決策者力主改革大學入學考試制度四、大學聯考制度的弊端第二節 亞992年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提出與實施一、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構想二、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主要內容三、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中的考試方式、考試科目與內容四、招生與分發方式五、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實施程序六、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實施情況第三節 臺灣地區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變革——2002年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一、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的緣起二、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的目標與特色三、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的內容架構四、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的考試方式、考試科目與內容五、“新方案”的志愿選填與招生、分發方式六、招生機構——由大學招生策進會到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七、2002年“新方案”的實施情況第四節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評析一、對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整體評析二、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實施前的困惑三、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實施之后帶來的問題四、2003學年和2004學年度大學多元入學的各項變革五、2005年以來的大學多元入學改進方案六、臺灣地區大學多元入學制度的特點
第四章 臺灣地區大學多元入學個案研究——推薦甄選**節 推薦甄選的由來一、中國古代考試制度中的推薦制的歷史回顧二、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中“推薦甄選”的由來三、推薦甄選的構想第二節 推薦甄選的實行一、推薦條件二、資格審查三、統一考試篩選——學科能力測驗四、各大學自主考試——指定項目甄試五、甄選總成績處理六、推薦名額與錄取名額第三節 推薦甄選追蹤研究一、推薦生在大學成績表現追蹤調查二、推薦條件與考生人數的關系追蹤調查第四節 推薦甄選的評價一、實施推薦甄選的成效二、推薦甄選實施以來所產生的問題三、對大學推薦甄選人學途徑的評價及未來展望
第五章 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之分析**節 選拔人才——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的理論一、大學入學考試是高等學校培養專門人才的基礎二、高等教育發展的多樣化,決定著大學入學考試制度要按照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等學校選拔合適的人才三、遵循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擴大大學招生自主權第二節 多元選才——心理學的多元智力理論一、多元智力理論的基本內容二、多元智力理論與多元教育評價的關系三、借鑒多元智力理論,研究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改革四、多元智力理論與臺灣地區大學多元入學制度改革第三節 教育與文化——臺灣地區的升學主義與社會價值觀探討一、教育與文化的關系二、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中傳統文化的影響三、傳統文化對臺灣教育的負面影響——臺灣的升學主義探源四、學生的社會價值觀與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改革第四節 教育機會均等的理論探討一、教育機會均等的含義二、教育機會均等的社會基礎與影響因素的分析三、臺灣學者對大學入學機會和教育機會均等的研究四、臺灣地區大學多元入學制度與教育機會均等第五節 考試理論的探討一、從考試發展歷史及其演變來看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發展與改革二、建立招生和考試組織機構的問題探討第六章 借鑒與啟示**節 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改革與大陸高考改革的比較一、從兩個改革方案的理念與目的上看——自主選才與入學多元二、從改革的時間進程上看——循序漸進,堅持改革三、從兩個改革方案的特點上看——開放性、靈活選擇性與多元性四、從兩個改革方案的考試內容、考試科目上看——統一考試與多元化評價五、從兩個方案的招生方式、錄取分發上看——統一化、現代化與多元化六、從辦理招生考試的機構上看——考招分立第二節 借鑒與啟示一、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改革對大陸高考改革的借鑒與啟示二、對兩岸大學入學考試制度進一步改革的建議三、今后兩岸共商合作的課題領域第三節 結論一、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時期,從*初的創立,到發展和“聯招新制”的演變,再到多元化時期,四個時期各有自己的特征二、從考試內容、考試科目、考試方式的變化上看,堅持統一考試、統一命題、統一閱卷,在此基礎上,改革大學入學考試單一化傾向,探索考試內容的彈性化,考試科目設置的多樣化,考試方式的多元化三、從招生方式的發展演變看,從*初的聯招創立,“聯招新制”的變革,發展到目前的多元化入學四、從招生機構上看,大學的自主意識逐漸覺醒,大學在招生中扮演重要角色,發揮主力軍作用五、從臺灣地區大學多元入學制度之——一推薦甄選的個案研究和多視角的理論分析發現,以統一考試為基礎的多元化評價學生能力的方式是可行的,在具體操作上,要不斷加強相關配套機制,如在多樣性招生和多元化考試、評價的同時,規范操作過程,適當限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六、從考試發展規律上看,無論怎樣變革,始終堅持統一考試,堅持考試的客觀、公平、公正、公開選拔人才的原則,這也是大規模考試發展的必然規律和必然選擇七、大學入學考試制度今后的發展,應以統一的基礎知識考試為主,輔之以多元化的手段評價學生的多元才能,以多樣化的招生方式實現招收適才適性適所的學生,實現學生、大學、高中之間充分的雙向選擇,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大學的特色需求、高中的教學改革需要
附錄附錄一:臺灣歷年大學入學考試國文科作文題匯編附錄二:臺灣地區教育事務主管部門大學人學考試委員會設置辦法臺灣1977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試務委員會”組織系統一覽表附錄三:圖l 暢通升學途徑、緩解升學壓力的三條教育通道圖圖2 1996學年度各級學校學生人數圖表暨1996年初中、高中、高職畢業生升學途徑及升學率附錄四: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各入學途徑關系圖圖1 入學途徑與考試科目之間的關系圖2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各入學途徑的關系示意圖附錄五:圖l 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架構圖圖2 “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考試分發入學制流程圖
主要參考文獻
再版后記
展開全部
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研究 作者簡介
楊李娜,女,1966年2月出生于新疆奎屯。先后就讀于陜西師范大學教育系,獲得教育學學士和普通心理學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于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現教育研究院),獲教育學博士學位。現為閩南師范大學發展規劃處副研究員,教育科學學院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生導師。在《臺灣研究集刊》、《臺灣研究》等刊物發表《淺析臺灣的大學多元入學方案》、《臺灣師資培育制度的改革發展評價》等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研究》1部,參與或主持“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等課題8項,專著《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研究》獲得漳州市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專著類)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