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漢字密碼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112869
- 條形碼:9787549112869 ; 978-7-5491-1286-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字密碼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希望深入了解中國漢字與傳統文化,對文字學有興趣的讀者,希望從文字中探尋做人道理的讀者。
《漢字密碼》梳理了常用五十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告訴你小小的漢字中藏著想豐富的人生哲理。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每一個漢字都經過上千年的演變,才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在演變過程中,漢字被賦予很多內涵與意義,《漢字密碼》將之一一梳理,并配以各種通俗易懂又有趣的典故、寓言等,深入淺出地為讀者闡述這些隱藏在漢字里的哲理。如果想了解我們一直在使用的漢字,《漢字密碼》不失為一個優秀的讀本。 《漢字密碼》應該是一本關于漢字的書,但又不是一本漢字的書——我更傾向于將它當成一本關于人生的書。全書以漢字為引子,講述漢字中隱含的人生哲理。 商朝甲骨文,和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書字、瑪雅文字同為世界*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甲骨文后來經過隸變,發展至漢朝時被取名為漢字,自此以后,它成為中國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下五千年的漫長歷史中,歷代的官方文字。古往今來的日常生活、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全靠漢字為載體,才避免佚失在更迭的歷史中,并在時間的長河中得以延續。 《漢字密碼》整整三百多頁,解釋了五十個漢字的造字以及演變過程。但我私以為,這應只是一個引子,作者希望向我們講述的,是漢字中蘊含的中國文化意味以及豐富的人生哲理。這些哲理,藏在漢字中,藏在那些被引用的寓言和典故中。漢字我們常用,但我們把它當作一個工具,一個載體,卻不知道它本身之所以成為載體,是因為它所包含的各種意義。比如閑情偶寄章節的“琴”字,作者先為我們展示了琴的各種演變,如籀文形似支架、弦枕及眾多絲弦的樂器;篆文則以兩個“王”代表多排的弦枕和弦線,還有一部分代表像樂器圓形的共鳴箱;隸變則將篆文半圓形的音箱與弦枕寫成“今”,“王王”意為“二玉相合”,指玉中之音,“今”意為“當面的”,“王王”和“今”聯合起來表示“當著貴賓的面彈撥出的玉音”。然后作者又引申出琴在文化中的意義,如“琴”與“勤”諧音,為政之道貴勤勉,琴在古代還能用以比喻為政之道;而作為高雅樂器的琴,又彰顯了君子之道貴清雅;琴瑟和鳴則說夫妻之道貴和諧;高山流水的典故則說明朋友之道貴相知。 一個漢字,解讀出如此豐富的內涵,在此之前難以想象。我想作者應是一位睿智的長者,已然閱盡世事,對人生有獨到的見解,在字里行間的敘述中娓娓道來,令我讀之醍醐灌頂。
漢字密碼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是引字, 采用典故、詩詞、謎語、故事引入 ; 二是解字, 從形、意、音三個方面去講述漢字的內涵 ; 三是組字, 延伸了字的內涵和意義 ; 四是以詩的形式概括了每一個字的意義。
漢字密碼 目錄
琴 玉中之音 和雅清遠 〇〇二
棋 木制其具 德定乾坤 〇一一
詩 言之美者 言志言情 〇一八
畫 以筆為器 話說心聲 〇二四
玩 玩的心態 王的追求 〇二九
梅 春天使者 經霜傲雪 〇三六
蘭 百草之長 清香高雅 〇四二
竹 虛心有節 君子之風 〇四七
菊 恬淡柔美 笑容可掬 〇五三
仙 深山修煉 先人后仙 〇五九
通達處世
方 內方外圓 處世之策 〇六八
變 兩絲交言 通權達變 〇七四
比 善于比較 幸福快樂 〇八〇
疑 大膽質疑 小心求證 〇八七
聰 善于傾聽 心悉聰明 〇九二
態 內心外相 陽光泰然 〇九七
團 整體為重 團圓為果 一〇五
中 立中不偏 布氣四方 一一〇
拙 如山厚實 質樸無華 一一七
柔 矛剛木柔 剛柔相濟 一二六
內省修身
惜 珍惜擁有 珍惜時間 一三四
寬 屋寬胸廣 容人之量 一三九
慎 小心真意 不留遺憾 一四五
恕 如人之心 大度寬恕 一五二
淡 水火相融 淡泊明志 一五九
忙 不茫不盲 有張有馳 一六五
減 減壓減負 有舍有得 一六九
了 當了則了 一了百了 一七四
吉 志士動口 吉人天相 一八〇
專 萬事之成 貴在于專 一八五
聞過即改
恥 捫心自問 知恥后勇 一九二
腐 有限政府 無限反腐 一九七
毒 鐵青之色 終歸孤獨 二〇二
色 頭上之刀 慎之慎之 二〇七
欲 心有所需 有節則宜 二一三
爭 有能不逞 有為不爭 二一九
吃 人之大欲 貪吃失節 二二四
督 眾目睽睽 陽光運行 二二九
債 情債義債 過則成災 二三五
怕 心中有怕 行為不敢 二四〇
生命之基
母 生命之源 母愛如海 二五〇
姓 人所生也 種族稱號 二五五
恩 因果相承 感恩于心 二六三
親 天然責任 有情則近 二六九
生 植根大地 保持本色 二七五
命 陰陽相合 珍愛生命 二八一
法 公平如水 去惡止邪 二八六
時 日月運行 時不我待 二九二
利 用刀割禾 道義相和 二九九
教 以孝為先 以文化人 三〇七
漢字密碼 節選
古語有云“:柔能克剛,英雄莫敵。”意思是說剛勁的東西不一定要用更剛勁的東西來征服,有時*柔軟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點。這一點在自然科學上同樣適用。在某醫學院大一學生的課上,老師問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時候,什么濃度為好?”很多學生都認為,當然是越高越好了!老師說“:錯了。我們用來消毒的酒精的濃度只有75%。”原來,如果用100%純酒精消毒,由于酒精的濃度很大,會使細菌的外壁在極短的時間內凝固,結果形成一層硬膜,這層硬膜形成一道屏障,對細菌有保護作用,防止酒精進一步滲入,細菌在外壁的保護下依然活著,就起不到殺菌的效果。相反,在酒精里摻些水,把酒精的濃度調得柔和些,稀酒精并不急于使細菌表面的蛋白質凝固,而是滲入細菌體內,然后把整個細菌體內的蛋白質凝固起來,從而達到殺菌的目的,效果也*佳。 “柔”,形聲兼會意字,從木,矛聲。《說文解字》:“柔,木曲直也。” 矛,為古代的兵器,其柄以柔韌之木制成,柔軟,能曲能直,故以會木質柔軟之意。“柔”的本義為木質柔軟,能曲能直,常用于指軟而有彈性、溫順,如柔情似水、柔腸百結、柔腸寸斷、剛柔相濟、優柔寡斷、柔情綽志、“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李清照在《點絳唇》中寫道:“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柔,用于形容人的個性時,主要指性格溫和,不易動怒,不暴躁。柔,更多地用于夸獎女人,如這個女人很溫柔,是賢淑的婦人。《史記?樂書》用“柔”贊美音樂,“其聲和以柔”,聲音和諧要依賴于柔。一個和善的人,聲色必然柔。“柔”字告訴我們一些為人處事的真諦。 柔是堅韌不拔,以柔勝剛。“柔”字,上“矛”,下“木”,“矛”通“茅”,木的材質如同茅草一樣柔韌,可以彎曲而不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世界上*柔的東西莫過于水,它卻能穿透*堅硬的東西,沒有什么能超過它,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牙齒堅硬,但命短,不如柔軟的舌頭,正如有的時候,力諫難成,軟語置腹卻讓人欣然接納,再堅強不屈也難敵溫和禮遇。 明崇禎初年,洪承疇率軍十三萬與皇太極決戰。松山一戰潰敗被俘,皇太極派人勸降,洪承疇破口大罵,一心向明。但面對皇太極的披貂禮遇和一句“先生冷嗎?”的問候,洪承疇俯首稱臣;當皇太極言及之前對戰只是各為其主時,洪承疇更是淚流滿面。威逼沒有讓洪承疇屈服,可是賜座供茶的尊敬讓他感恩涕零。 自然界的許多現象,都說明了太剛易損的道理。從物理的角度看,剛性越大,物體就越脆弱,抗打擊能力越低,鉆石的確是*硬的,但又有誰注意到,鉆石甚至比玻璃更易碎呢?而硬度極差的鋁,柔韌性極好,即使用錘子把它砸得像紙一樣薄,也不能使它斷成兩半。有一則寓言,說的也是同一個道理: 太陽和風都認為自己能力強,于是,決定比賽誰能先讓行人脫掉衣服。風刮起了猛烈的大風,想讓行人抵擋不住,把他身上的衣服刮掉,哪知道,風刮得越猛,行人把衣服裹得越緊。輪到太陽了,太陽慢慢地加熱,氣溫緩緩地升高,行人把衣服一件一件地脫了下來。結果,太陽勝了。 有的時候,和風細雨比暴風驟雨效果要更好一些。以柔克剛,其實是耐心、信心、恒心、毅力的比較。在這方面,誰占了上風,誰就是勝利者。今天,我們在企業管理中,采取柔性管理,這種管理以人性化為標志,強調靈敏與彈性,注重平等與尊重,創造競爭優勢。 柔是曲直相宜,能屈能伸。“柔”字上矛下木,會能曲不折之意。有時,當處于不利的形勢時,應委曲求全,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清朝皇太極駕崩后,多爾袞對孝莊太后母子步步進逼,孝莊太后只得隱忍退讓以求全。她不斷地給多爾袞戴高帽,加封號,“叔父攝政王”“皇叔攝政王”乃至“皇父攝政王”,只為了不讓多爾袞廢帝自立,甚至不得不以太后之尊下嫁于他。遇元旦或慶賀大禮,多爾袞與皇帝一起,接受文武百官的跪拜,這才*大限度地滿足了多爾袞覬覦皇位的野心,化解了孝莊太后母子的危機。 柔是剛柔相濟。《周易》認為,剛不必善,柔不必惡。剛若不與柔相配合,則為猛,為隘,為強架;柔若不與剛相配合,則為懦弱,為無斷,為邪佞。只有剛柔相濟,相互配合,才能無過。“柔”字正體現了這一點——柔中有剛。柔的外表是軟弱的,但其內在堅強無比。 馬耳他特產的“豆腐石頭”作為三大國寶之一,總被人津津樂道。這種神奇的礦物質剛開采出來時像豆腐一樣柔軟,能輕易塑造成形,而一經晾曬,便會變成堅硬無比的石頭。正是這種能軟能硬的“豆腐石頭”,讓馬耳他筑起固若金湯,甚至頂住二戰炮火的石頭城,使這個地中海小島國得以生存至今。 “豆腐石頭”通過“豆腐”與“石頭”的轉變,向我們展示了柔與剛的奧妙之處,啟示著人們去尋找一種剛柔并濟的智慧。所謂柔,意味著圓和溫順,能接納,善包容;而所謂剛,則代表著堅硬倔強,不妥協,不投降。它們看似矛盾的對立體,卻因人們的需要被統一在同一個范疇,那便是智慧。隨著場合與對象的不同,采取柔與剛的不同態度處世方為智者。而很多時候,在同一情境下我們也需要將柔與剛融會貫通,以達目的。在原則問題上以“剛”的態度堅決不妥協,在外交技巧上以“柔”的方式化解矛盾,周恩來總理的“求同存異”方針便是對“外柔內剛”的極佳詮釋。人們需要柔,正如“豆腐石頭”需要一定的軟度才能塑造成形;人們也需要剛,正如“豆腐石頭”需要極大的硬度才能保持形態。有時,不同情境下我們面臨著柔與剛的不同選擇;有時,同一情境下我們需要融合柔與剛二者的智慧。世界上不存在永遠絕對的事物,柔與剛也不例外,它們相生相克,彼此互補,善用它們便是至高的智慧。 “柔”字與不同的字組合,大多與柔軟有關。“柔”加“扌”為“揉”,有揉合之意。加“足”字旁為“蹂”,是蹂躪,這是欺侮軟弱者。 ……
漢字密碼 相關資料
《漢字密碼》應該是一本關于漢字的書,但又不是一本漢字的書——我更傾向于將它當成一本關于人生的書。全書以漢字為引子,講述漢字中隱含的人生哲理。
商朝甲骨文,和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書字、瑪雅文字同為世界最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甲骨文后來經過隸變,發展至漢朝時被取名為漢字,自此以后,它成為中國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下五千年的漫長歷史中,歷代的官方文字。古往今來的日常生活、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全靠漢字為載體,才避免佚失在更迭的歷史中,并在時間的長河中得以延續。
《漢字密碼》整整三百多頁,解釋了五十個漢字的造字以及演變過程。但我私以為,這應只是一個引子,作者希望向我們講述的,是漢字中蘊含的中國文化意味以及豐富的人生哲理。這些哲理,藏在漢字中,藏在那些被引用的寓言和典故中。漢字我們常用,但我們把它當作一個工具,一個載體,卻不知道它本身之所以成為載體,是因為它所包含的各種意義。比如閑情偶寄章節的“琴”字,作者先為我們展示了琴的各種演變,如籀文形似支架、弦枕及眾多絲弦的樂器;篆文則以兩個“王”代表多排的弦枕和弦線,還有一部分代表像樂器圓形的共鳴箱;隸變則將篆文半圓形的音箱與弦枕寫成“今”,“王王”意為“二玉相合”,指玉中之音,“今”意為“當面的”,“王王”和“今”聯合起來表示“當著貴賓的面彈撥出的玉音”。然后作者又引申出琴在文化中的意義,如“琴”與“勤”諧音,為政之道貴勤勉,琴在古代還能用以比喻為政之道;而作為高雅樂器的琴,又彰顯了君子之道貴清雅;琴瑟和鳴則說夫妻之道貴和諧;高山流水的典故則說明朋友之道貴相知。
一個漢字,解讀出如此豐富的內涵,在此之前難以想象。我想作者應是一位睿智的長者,已然閱盡世事,對人生有獨到的見解,在字里行間的敘述中娓娓道來,令我讀之醍醐灌頂。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