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后望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56415
- 條形碼:9787550256415 ; 978-7-5502-5641-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后望書 本書特色
一些經典的歷史風景正在冷漠中遠去,然而總會有人記起。
走在漫漫的路上,我們隨同作者,回望。
回望已經毀滅了的天下**關——潼關。那里,曾是古戰場,是北方大風景的結點。
回望在歲月風雨中漸漸湮滅的文化古鎮。
回望曾經的長安街風景——綠島、雙塔與牌樓;回望中國文化的根脈——胡同與四合院。
回望奉節——已經沉入長江底的歷史文化名城。
回望朔風中的陽關和夕陽下的唐代玉門關。
回望曾經的敦煌,祁連云重,遠山雪飄,曾經的“塞外江南”變得頹敗、蕭條。
再走進干涸了的居延海……
無數山川的變遷,半個世紀的風雨。中國工業化所走過的曲折艱難的歷程,我們民族所付的沉重的代價,作者一一思考和分析。
——這洪鐘大呂般的呼喊,深刻的人文情懷,難道不令人警醒和感動?
后望書 內容簡介
“一個行將‘絕種’的文人,記下數段行將絕跡的風景,留下行將絕唱的浩嘆,這大抵就是《后望書》了。” 這是一個傳統知識分子,于時代匆促的步伐中,回望歷史破碎之處,反思、詰問那些我們人為造成的歷史斷裂。他以士大夫般家國天下的濟世情懷,留下一曲沉郁絕響。
后望書 目錄
序 一 為了前瞻的回顧 解振華
序 二 絕種·絕跡·絕唱 吳曉波 一 三門峽:無水的淹沒
01 潼關:天下**關的毀滅
02 尋找峽谷與陜州
03 永遠消失的唐中都
04 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后
05 聳立在莊稼地上的現代樓閣 二 北京的“臉盤”與根
01 文津街國家圖書館的啟示
02 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綠島、雙塔與牌樓
03 文化的根:胡同與四合院
04 城市的大門:老火車站與新建筑
05 失敗的規劃與規劃的失敗 三 歐風美雨蕩滌下的中國城鎮
01 追尋中國城市的血脈
02 城市化的提速與負載
03 “大手筆”們的揮寫
04 拆!拆!拆!
05 中國城市“文脈”的斷裂
06 喜新厭舊:難以幸免的“洋房”
07 故鄉古城神韻的消失
08 江南小巷:一座古宅和一個老人 四 審美,景區與景觀
01 花型街燈風波:不可忽略的“細節”
02 誰在克隆巴米揚大佛
03 武當山遇真宮:“破房子”大火映見了什么?
04 臨汾:用人墻保護古城墻
05 城市的官府、廣場與園林
06 誰來補上美學這一課
五 西北:缺水背后的真實
01 河西走廊的河
02 雪山——濕島
03 誰廢江河萬古流?
04 民勤綠洲的生死存亡之秋
05 張掖與黑河
06 疏勒河的挽歌
07 春風不識玉門關 六 危機:從敦煌到羅布泊
01 月牙泉與敦煌綠洲
02 聚焦蘇干湖: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羅布泊?
03 綠洲灌溉:古人比我們高明?
04 消失的陽關海
05 吐魯番:正在快速消亡的坎兒井
06 大西海水庫:終結塔里木河的罪魁
七 迷失的黑河
01 初聞居延海完全干涸
02 質疑專家特大黑沙暴“原因查明”
03 國內*早反映居延海生態惡化的報道
04 半個世紀后中國西北科考團之路,誰毀滅了梭梭林?
05 月球般荒涼冷寂,養不起馬的牧人才騎摩托車放牧
06 一排枯樹從關了門的鄉郵政所院子里伸出來
07 達萊呼布——居延綠洲上的美麗小城
08 從天鵝湖到東、西居延海
09 拯救居延海 10 年:挽歌與頌歌
10 消失的城市水系 11 《水經注》與當代“科學決策” 八 大調水:用什么維系國家與民族的血脈
01 調水工程:用不上水與用不起水
02 東線:清水與污水
03 調水沿線,水價如潮上漲
04 西線——青藏高原,長江黃河上游的“惡搞” 05 是否會影響三江源獨特的大氣降水機制?
06 降水時空分布:長江黃河上游互補性的缺失
07 誰能給黃河輸血? 305
08 西線工程:經濟效益的另一種計算方法
09 再說引黃灌溉 九 世紀移民
01 2000 萬,中國移民史上的黃頁
02 移民支邊,從丹江口到青海高原
03 水來了,水來了——退不去的無情水!
04 國務院、中央軍委的特急電令
05 后靠——生存與生活空間的無情壓縮
06 “大壩加移民”:體現對人關注的本質
07 西南的“圈水熱”
08 遲來了近半個世紀的政策 十 回望奉節
01 夜泊奉節
02 一條江和一座城
03 朝辭白帝彩云間
04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05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06 奉節,已無法回望
出版后記
后望書 相關資料
名人推薦 深入實地的認真調查,又上升到了整個社會和歷史發展的層面,對存在的問題與缺憾,進行科學的觀照與文化的思考,是本書的重要特色。對半個世紀來走過的發展與建設道路,做一些回顧是必要的。因為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又將是明天的歷史。——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解振華 “有壩萬事足,無泥一河清”? 總有一天—— “水來了!水來了!退不盡的無情水”……——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上海大學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朱學勤 一個行將“絕種”的文人官員,記下數段行將絕跡的風景,留下行將絕唱的浩嘆,這大抵就是《后望書》了。——藍獅于出版人,著名財經作家 吳曉波 《后望書》使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人類在智力與情感上的局限。這部記錄當代中國人文環保的啼血之作,呈現的決不僅僅是一幕幕令人觸目驚心的宏大敘事。《后望書》的力量來自于歷史的深處和對生命本質的追問,因而具有思想史的意義。它使我們對苦難恢復了知覺,并相信愛與安全的價值。——《城記》作者王軍
后望書 作者簡介
朱幼棣(1950-2015),生于浙江黃巖,做過礦山技術員,畢業于山東大學中文系。曾歷任新華社國內部副主編,工業采訪室副主任,教科文、政治采訪室主任,新華社新聞研究所副所長,中共山西省委辦公廳副主任。1992 年被評為新華社高級記者。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獲首屆《萌芽》創作榮譽獎、首屆“地球獎”、中國新聞榮譽獎。在經濟、地質、能源、醫藥、文學以及書法等諸多方面有深入研究,被財經作家吳曉波稱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中國最杰出的歷史地理學者”。出版有《大國醫改》《悵望山河》《無藥》《書風法雨》《溫州大爆發》(與陳堅發合著)《沉默的高原》等多部著作。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