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連接:民族文化傳播的網絡與結構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378705
- 條形碼:9787504378705 ; 978-7-5043-787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連接:民族文化傳播的網絡與結構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八章, 主要內容包括: 緒論 ; 社會網絡理論的演進與具象 ; 民族文化傳播的現(xiàn)狀與反思 ; 結構觀: 東巴文化傳播的嵌入性 ; 結構構建: 東巴文化傳播中“橋”的搭建等。
連接:民族文化傳播的網絡與結構研究 目錄
**章 緒 論
**節(jié) 文化承續(xù)與科技浪潮交融的新世界
一、民族文化傳播的顯性基因
二、技術革新重新定義世界
第二節(jié) 溯源:經典研究與前人成果
一、民族文化傳播研究的世界圖景
二、社會網絡與傳播的學術跨界
第三節(jié) 研究框架、方法與創(chuàng)新
一、寫作思路與邏輯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創(chuàng)新與困難
第二章 社會網絡理論的演進與具象
**節(jié) 發(fā)展歷程與概念簡介
一、社會網絡的概念
二、社會網絡理論的發(fā)展歷程
三、社會網絡理論的相關術語
四、社會網絡理論在文化傳播領域的適用性
第二節(jié) 核心理論介紹及其傳播學意義
一、嵌入性理論
二、結構洞理論
三、社會資本理論
四、三種理論之間的內在關系
第三節(jié) 概念厘定
一、社會網絡、傳播網絡與社會傳播網絡
二、文化、民族文化、東巴文化
第三章 民族文化傳播的現(xiàn)狀與反思
**節(jié) 我國民族文化傳播的現(xiàn)狀及問題
一、我國民族文化傳播的現(xiàn)狀
二、我國民族文化傳播的問題
第二節(jié) 東巴文化傳播的共性與個性
一、納西族及東巴文化概述
二、東巴文化傳播與民族文化傳播的共性
三、東巴文化傳播與民族文化傳播的個性
第三節(jié) 促進東巴文化傳播的實踐活動嘗試
一、《失去的山谷》制作簡介
二、《失去的山谷》的傳播模式
三、《失去的山谷》的傳播效果
第四節(jié) 由實踐引發(fā)的思考:社會傳播網絡的重要性
一、社會傳播網絡促成短平快的文化傳播
二、社會傳播網絡的特征因子
三、民族文化傳播的創(chuàng)新結構
第四章 結構觀:東巴文化傳播的嵌入性
**節(jié) 傳播與社會傳播網絡
一、傳播再思考:傳播行為的嵌入性
二、社會傳播網絡是傳播的本質結構
三、樹立網絡結構觀促進民族文化傳播
第二節(jié) 東巴文化大眾傳播現(xiàn)行結構對傳播的制約
一、東巴文化大眾傳播體系的構成
二、東巴文化大眾傳播體系的問題
三、大眾傳媒結構制約了民族文化傳播
第三節(jié) 東巴文化組織傳播對社會傳播網絡的忽略
一、東巴文化縱向組織傳播體系的構成
二、東巴文化縱向組織傳播體系的問題
三、組織傳播忽視社會傳播網絡,傳播效果打折扣
第四節(jié) 小 結
第五章 結構構建:東巴文化傳播中“橋”的搭建
**節(jié) 社會傳播網絡的構建邏輯
一、文化傳播與文化競爭
二、東巴文化社會傳播網絡的結構洞與橋
第二節(jié) 東巴文化對外交流中“橋”的利用
一、納西古樂對東巴文化傳播的重要推動
二、納西古樂會的社會傳播網絡結構分析
三、以“橋”補洞,促進社會傳播網絡的快速搭建
第三節(jié) 東巴文化經濟交流中“橋”的缺失
一、東巴繪畫木雕交易發(fā)展歷程及現(xiàn)狀
二、東巴繪畫木雕市場發(fā)展中的結構分析
三、橋的缺失,制約著社會傳播網絡的形成和發(fā)展
第四節(jié) 小 結
第六章 結構優(yōu)化:東巴文化傳播中社會資本的利用
**節(jié) 社會傳播網絡的優(yōu)化維度
一、文化傳播中的社會資本
二、東巴文化社會傳播網絡的社會資本
第二節(jié) 東巴傳承網絡中社會資本的擴充
一、東巴傳承:從封閉網絡走向開放
二、東巴文化傳承網絡中社會資本的結構分析
三、社會資本的匯聚和利用,促進東巴傳承網絡結構的優(yōu)化
第三節(jié) 社會資本數(shù)字化對東巴文化傳播的影響
一、互聯(lián)網:匯聚社會資本的新方式
二、社會資本數(shù)字化對文化傳播影響的對比
三、社會資本數(shù)字化促進資源配置更加優(yōu)化
第四節(jié) 小 結
第七章 社會傳播網絡促進民族文化傳播的思考與建議
**節(jié) 社會傳播網絡在民族文化傳播中的功能
一、擴散功能
二、整合功能
三、文化認同功能
四、控制功能
第二節(jié) 社會傳播網絡對民族文化傳播的作用
一、促進民族文化傳播相對競爭優(yōu)勢的生成
二、增大民族文化傳播話語權
三、促進國際化傳播協(xié)作體的產生
四、提升民族文化傳播的適應度
第三節(jié) 促進民族文化傳播的建議與措施
一、政府主體
二、組織團體
三、文化傳播個體
第八章 結 論
一、總 結
二、研究說明及未來探討
參考文獻
附 錄
附件1:《失去的山谷》英方人員名單
附件2:《失去的山谷》媒體統(tǒng)計名單
致 謝
展開全部
連接:民族文化傳播的網絡與結構研究 作者簡介
謝丹,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新興媒體與網絡傳播、媒介營銷、文化產業(yè)與文化傳播等。2015年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廣播電視學專業(yè),獲文學博士學位;碩士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應用傳播學專業(yè)媒介經營管理方向,獲文學碩士學位;本科就讀于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yè)及法學專業(yè),獲文學和法學雙學位。主持和參與省市地區(qū)文化產業(yè)規(guī)劃30余項,發(fā)表新媒體、文化傳播、媒介營銷相關領域學術論文若干篇,編寫相關領域學術著作2部、論文集3部。目前講授《網絡傳播動力學》《媒介營銷管理》《媒介經營管理》等課程。
書友推薦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