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敬慎謙和天地寬:張英與張氏家風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4790324
- 條形碼:9787534790324 ; 978-7-5347-903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敬慎謙和天地寬:張英與張氏家風 本書特色
由楊陽所著的《敬慎謙和天地寬--張英與張氏家風》講述了家規(guī)是家庭或家族中的規(guī)矩,是家人所必須遵守的規(guī)范或法度,是父祖長輩為后代子孫所制定的立身處世、居家治生的原則和教條。它是借助尊長的權(quán)威,加之于子孫族眾的又一重道德約束,有的甚至具有法律效力。它有家訓、家誡、家儀、家教、家法、家約、家矩、家則、家政、家制等名義,有敬祖宗、睦宗族、教子孫、慎婚嫁、務(wù)本業(yè)、勵勤奮、尚節(jié)儉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是行于口頭、針對性強的具體教誡,是見諸家書、目的明確的諄諄訓誨,是載諸家譜、可供諷誦的文本規(guī)條。
敬慎謙和天地寬:張英與張氏家風 內(nèi)容簡介
《敬慎謙和天地寬:張英與張氏家風》梳理了清代桐城著名人物張英家族治家理念以及整個張氏家族的家規(guī)、家訓、家風,從另外一個側(cè)面讓人了解到張英張廷玉家族嚴謹有序的家訓、家風,對今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敬慎謙和天地寬:張英與張氏家風》是“名人家風”叢書之一種,梳理了清代桐城著名人物張英家族治家理念以及整個張氏家族的家規(guī)、家訓、家風,從另外一個側(cè)面讓人了解到張英張廷玉家族嚴謹有序的家訓、家風,對今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敬慎謙和天地寬:張英與張氏家風 目錄
**節(jié) 張淳傳奇
第二節(jié) “官二代”的平穩(wěn)過渡
第三節(jié) 同鄉(xiāng)何如寵
第四節(jié) “抗清”與“降清”
第二章 邁向權(quán)力中樞
**節(jié) 打鐵聲中好讀書
第二節(jié) 科舉路上的風雨
第三節(jié) 華蓋之下有翰林
第三章 進退間的機?
**節(jié) 心腹是怎樣煉成的
第二節(jié) 紫禁城中歲月長
第三節(jié) 龍眠山悠閑生活
第四章 行走在峭壁邊上
**節(jié) 登頂險峰
第二節(jié) 高處不勝寒
第三節(jié) 再回龍眠山
第五章 傳承家風的后?
**節(jié) 漢臣**人
第二節(jié) “冤屈”的張廷璐
第三節(jié) 雛鳳清聲張若靄
參考文獻
敬慎謙和天地寬:張英與張氏家風 節(jié)選
《敬慎謙和天地寬:張英與張氏家風》: 然后,在信的中間部分,張淳開始啟發(fā)式教導:“此可以養(yǎng)德,亦可以養(yǎng)福。語云:‘盛極衰至,福過災(zāi)生。’這是告訴張士維兄弟:“你們這樣,既能夠養(yǎng)德,也能夠養(yǎng)福。常言道:興盛至極就是衰退到來之時,福氣過去就是災(zāi)殃產(chǎn)生之刻。”可見,在進一步對兒子的行為做了肯定的同時,張淳沒有簡單地說教,而是借助“引用”的方式,告誡兒子們不要到了“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的境地。 *后,張淳對兒子們做了暗示性的指點:“造物之定理,前哲之明訓;近世儒者若司馬君實、邵康節(jié),尤倦倦言此,思深而慮遠矣。”大意是:“(這就是)自然造物不變的定理,前輩哲人智慧的訓示;北宋的儒者司馬光和邵雍,都誠摯懇切地談?wù)撌⑺サ湼5牡览怼_@是需要我們大家深思遠慮的事啊。”也就是說,張淳告訴孩子們,“盛衰相伴、福禍相依”的道理是先儒都很重視的,希望你們也能好好地考慮這些規(guī)律,并約束自己的言行。 至此,這封信就結(jié)束了。整封家書只有67個字,既不嘮叨得惹人煩躁,又把想說的話講明白了。 顯而易見,張淳帶給張土維的,是鼓勵式的教育和殷切的期許。他先是肯定孩子們的居家作風,接著委婉地引用名言來做鋪墊。之后,他沒有用“別人家的兒子”來刺激自己的兒子,而是用先賢的例子來暗示、勉勵自己的孩子。這些教子方法即便是放在今天,也不會顯得過時。這封家書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家訓中的典范。 那么,這樣訓子的效果究竟怎么樣呢?首先,張士維非常低調(diào)。他在做“縣學生”時,“雖席華胄,無上人之色”。意思是說,他雖然是個“官二代”,但是沒有用鼻孔看人的習慣,跟普通的學生沒什么兩樣。那時候,他才14歲,就已經(jīng)知道“養(yǎng)德養(yǎng)福,低調(diào)做人”了,可見其家教之良好。 其次,張士維極有風度。他的孫子張英曾經(jīng)“聞諸長老言”,知道張士維“敦龐渾厚,嶷然如山岳,挹其風度,可以挽澆振靡也”。也就是說,張士維為人敦厚老實,像大山般端正可靠,他的風采氣度有助于良好社會風氣的培養(yǎng)。我們今天猜測,大概是張家的老一輩們用張士維的事例來訓誡小輩,而張英很為自己的爺爺張士維感到自豪,所以,特意記下了這些話。在這方面,我們有時候不得不佩服血緣的神奇。 這段話,如果去掉主人公,放在“張一包”身上,是很恰當?shù)模环旁趶埵烤S的兒子張秉文身上,也很恰當;放在張士維的孫子張英身上,同樣很恰當。由此可見,張家的家教是從長輩的以身作則開始的,而張家的家風也就這樣一代一代地培養(yǎng)出來了。 *后,張士維很得人心。他曾兩次被選舉為“郡邑大賓”。按古鄉(xiāng)飲禮,只有年高德劭者才能為賓,并且只推薦一個,足見張士維在桐城的人氣之高。當然,我們也可以說,他得到了張淳的真?zhèn)鳎杂泻苌畹摹昂袜l(xiāng)黨”的功夫。 可想而知,如此善于處理鄉(xiāng)鄰關(guān)系,“以利濟為事”的張士維,必定會為同鄉(xiāng)的喜事去匕門道賀,特別是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科舉放榜之后。 ……
- >
山海經(jīng)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