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馬克思主義及其在當今中國的運用和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72262
- 條形碼:9787010172262 ; 978-7-01-01722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主義及其在當今中國的運用和發展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及其在當今中國的運用和發展》的主旨在于闡明改革開放的中國在撥亂反正中還原了馬克思,在突破創新中,承接了馬克思,發展了馬克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這樣的馬克思;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世界大同的世界夢,需要這樣的馬克思。《馬克思主義及其在當今中國的運用和發展》闡明的都是世間的基本道理,在當今和今后,都將保持它的現實價值。這是一本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的讀物,也是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導向著作。
馬克思主義及其在當今中國的運用和發展 目錄
導言
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屬性
馬克思論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
還原馬克思
還原馬克思——經濟和政治關系的撥亂反正
社會生產力一元論歷史觀
精神生產力論
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的社會主義現實
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世界歷史演進的必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種新型社會主義
以人為本——馬克思主義真諦在當代中國的精彩演繹——就以人為本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問題答友人問
科學發展觀閃耀著善真美的絢麗光輝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中華文明復興的預言指明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方向和道路
后記
馬克思主義及其在當今中國的運用和發展 節選
《馬克思主義及其在當今中國的運用和發展》: 對于馬克思主義中的原理、原則、論斷、公式和結論等,上面我們僅僅說到一個方面的情況。此外,更為重要的,是另一個方面的情況。這就是:這里面還有許許多多珍品,無數的寶藏,有待我們深入發掘、認真研究,這些智慧的珍寶在今天以至很久遠的未來,都將保持十足的價值。這里試舉一例—— 《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論斷:“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我國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為什么不可逾越?這實質上是要回答商品經濟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原因。這個問題,在《(決定》發表前,曾經有些學者發表專文探討過。《決定》發表后,許多理論工作者發表專文或在文章中論及這個問題。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論問題——它是經濟體制改革中的基礎理論。但是直到現在,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仍舊眾說紛紜。據我所知,對于這個問題,大約有這么一些回答:(1)兩種公有制形式并存說;(2)全民所有制的企業有相對獨立的經濟利益說(所謂“全民不全”);(3)全民所有制的所有權與使用權或經營管理權分離說(實質上是“全民不全”的另一種說法);(4)兩個層次的聯合勞動說(還是“全民不全”的又一種說法);(5)國家、企業、勞動者個人三者利益差別說;(6)社會分工說;(7)社會分工加“全民不全”說;(8)按勞分配說;(9)消費品個人所有說;(10)勞動力個人所有制說;(11)勞動尚未成為直接的社會勞動說;(12)勞動存在著質的和量的差別說,等等。這些說法,其中不乏合理的成分和真理的因素,但這種眾說紛紜的狀況本身就說明,問題還沒有弄清楚,還沒有解決。研究這個難度很大的理論問題,我認為,馬克思關于商品經濟終結的前景的論述,是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的。 馬克思在《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中寫道,以價值為基礎的生產,現在而且始終是:直接勞動時間的量,已耗費的勞動量是財富生產的決定因素。但是,隨著大工業的發展,現實財富的創造較少地取決于勞動時間和已經耗費的勞動量,較多地取決于在勞動時間內所運用的動因的力量,而這種動因自身——它們的巨大效率——又和生產它們所花費的直接勞動時間不成比例,相反地卻取決于一般的科學水平和技術進步,或者說取決于科學在生產上的應用。勞動表現為不再像以前那樣被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相反地,表現為人以生產過程的監督者和調節者的身份同生產過程本身發生關系。工人不再是生產過程的主要當事者,而是站在生產過程的旁邊。一旦直接形式的勞動不再是財富的巨大源泉,勞動時間就不再是而且必然不再是財富的尺度,因而交換價值也不再是使用價值的尺度。于是,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生產便會崩潰。馬克思的這段話是一個多世紀前寫的,今天我們看到直接勞動從生產過程中解脫出來已經開始部分地變為現實,馬克思所預言的光輝歷史遠景,已展現在我們面前。 ……
馬克思主義及其在當今中國的運用和發展 作者簡介
段若非,1936年生于武漢,1961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1980年5月借調到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工作,1983年5月正式調入該室,任副局級調研員。1990年調入當代中國研究所任所務委員。1998年6月28日至2004年9月26日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會長。代表作品:《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的社會主義現實》《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精神生產力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種新型社會主義》《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中華文明復興的預言指明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方向和道路》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