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論語全集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5523904
- 條形碼:9787545523904 ; 978-7-5455-2390-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語全集 本書特色
了解和研究儒家思想的必讀之書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輯錄,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思想,是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極其可靠的文獻,也是研究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奠定了儒家思想作為中華傳統(tǒng)核心信仰的至高地位。 中國古老的立身處世智慧經(jīng)典 “半部《論語》治天下”,從古至今,從帝王將相到平民百姓,《論語》都被奉為中國人立身處世的智慧經(jīng)典,其地位不可逾越,不容替代。 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nèi)影響深遠 《論語》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廣泛且深入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在世界范圍內(nèi)影響深遠,被譽為“影響世界歷史的100部名著”之一,孔子也被稱為“世界歷史上*有影響力的100位名人”之一。
論語全集 內(nèi)容簡介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輯錄,是一部婦孺皆知的哲學之作。其內(nèi)容涉及哲學、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是儒學主要的經(jīng)典,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廣的影響,在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為了便于讀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研究,本書在編撰體例上對《論語》的20篇分別逐一從原文、注釋、譯文、歷代論引、評析等五個方面進行了全景式的解讀,力求以詳細的解析和現(xiàn)代的眼光進行有實際意義的闡釋。
論語全集 目錄
⊙ 為政第二
⊙ 八佾第三
⊙ 里仁第四
⊙ 公冶長第五
⊙ 雍也第六
⊙ 述而第七
⊙ 泰伯第八
⊙ 子罕第九
⊙ 鄉(xiāng)黨第十
⊙ 先進第十一
⊙ 顏淵第十二
⊙ 子路第十三
⊙ 憲問第十四
⊙ 衛(wèi)靈公第十五
⊙ 季氏第十六
⊙ 陽貨第十七
⊙ 微子第十八
⊙ 子張第十九
⊙ 堯曰第二十
論語全集 節(jié)選
4-22 【原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①也。” 【注釋】 ①逮:及、達到。 【譯文】 孔子說:“古人不輕率地發(fā)表言論。因為,恥于言而無行、躬行不及。” 【歷代論引】 范氏曰:“君子之于言也,不得已而后出之,非言之難,而行之難也。人惟其不行也,是以輕言之。言之如其所行,行之如其所言,則出諸其口必不易矣。” 【評析】 孔子認為,在德行的視野里,“言”與“行”是一體的。“言”本身意味著一種“行”,是一種承諾。如果“言”與“行”失衡,“言”遠遠地超過了“行”,“行”之中沒有實現(xiàn)諾言的保證,“言”就成了空頭支票。 俗話說:“言而無信,人之大忌。”承諾別人的事一定要兌現(xiàn),這樣才能受到人們的信任和尊重。一諾千金不僅是立身處世之道,而且也是一種提升自己的方法。 4-23 【原文】 子曰:“以約①失之者鮮②矣。” 【注釋】 ①約:約束。②鮮:少。 【譯文】 孔子說:“因為約束自己而發(fā)生失誤的是很少的。” 【歷代論引】 謝氏曰:“不侈然以自放之謂約。” 尹氏曰:“凡事約則鮮矣,非止謂儉約也。” 【評析】 古賢有云:“三日而省乎己。”這句話所體現(xiàn)出來的自律精神,是每一個有志于做有品位的人,以及想成就一番事業(yè)的人必須學習的。做不到這一點,即使能有一個良好的開始,但未見得會有良好的發(fā)展過程和結(jié)果。 因此,經(jīng)常性地檢點自己的言行,并及時做出調(diào)整和約束,是十分有必要的。從積極方面來講,自查自省是修德建業(yè)的需要;從消極方面講,這是少犯和不犯錯誤的關鍵所在。一個人能夠做到這一點,凡事皆可善始善終。 4-24 【原文】 子曰:“君子欲訥①于言而敏②于行。” 【注釋】 ①訥:這里指說話謹慎。②敏:敏捷。 【譯文】 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做事要行動敏捷。” 【歷代論引】 謝氏曰:“放言易,故欲訥;力行難,故欲敏。” 【評析】 我們說話時,務必要把握時機,如果該說的時候不說,便失去表達的機會。同樣,如果不顧及說話對象的心態(tài),不注意周邊的環(huán)境氣氛,或者是不該說話時卻急于搶說,都極有可能引起對方的誤解甚至反感。 同時,對于自己說過的話,一定要快速承諾,不要只耍嘴皮子,要多干實事。總之,我們不能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少說多做,絕對是至理名言。 4-25 【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①。” 【注釋】 ①鄰:鄰居,這里指志向相同的人。 【譯文】 孔子說:“有仁德修養(yǎng)的人是不會孤立的,必然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處。” 【歷代論引】 朱子曰:“德不孤立,必以類應。故有德者必有其類從之,如居之有鄰也。” 【評析】 這一章孔子贊揚他所提倡的仁德具有無所不在的力量,甚至可以說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和凝聚力。 一個人有了美德,自己就不會感到孤單,會得到很多朋友,人不能把自己孤立起來,真正的有德之人是生活在人群中間的,有德之人的朋友遍布天下。這就是孔子講的“仁義”,即愛己就是愛人,“仁義”就是大家好,“仁義”就是快樂。 4-26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數(shù)①,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 【注釋】 ①數(shù):屢次、頻繁。 【譯文】 子游說:“對待君主,頻繁進諫,這是自取其辱。朋友交往,多次勸導他的言行,就會被疏遠。” 【歷代論引】 胡氏曰:“事君,諫不行,則當去;導友,善不納,則當止。至于煩瀆,則言者輕,聽者厭矣,是以求榮而反辱,求親而反疏也。” 范氏曰:“君臣朋友,皆以義合,故其事同也。” 【評析】 這一章子游談論了侍奉君主和結(jié)交朋友所應注意的方式方法。 說起來也是,人各有志,不能勉強。君臣之間也好,朋友之間也好,保持一定的距離反而會走向真正的和諧,所謂“遠香近臭”。“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其實都有這種意思在內(nèi)。 ……
論語全集 作者簡介
唐品,本名唐建福1964年11月18號生于湖南臨澧縣。1984年7月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哲學系,即進入江西人民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1996年調(diào)入廣東旅游出版社。編輯策劃有季羨林、周一良等主編的《東方文化叢書》30余種,余秋雨著作全集22種《秋雨合集》。策劃出版了南昌大學中文系教授胡平先生代表作《禪機》。另有于丹教授暢銷書《于丹重溫*美古詩詞》發(fā)行152余萬冊。現(xiàn)為自由出版策劃人、北京唐品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策劃。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