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識別技術-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288950
- 條形碼:9787122288950 ; 978-7-122-28895-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藥用植物識別技術-第二版 本書特色
《藥用植物識別技術》(第二版)的內容分為三個模塊。模塊一(*章)為植物識別基礎,介紹植物根、莖、葉等器官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特點。模塊二(第二至第九章),第二章介紹植物分類知識;第三至第八章分別介紹藻類、菌類、地衣、苔蘚、蕨類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藥用植物;第九章重點介紹被子植物中,藥用植物分布的各科主要特征和代表藥用植物的識別方法,結合南方常見藥用植物,詳細地描述每種藥用植物的突出特征、分布、生境、入藥部位及功效。模塊三(第十章)為藥用植物資源,主要介紹我國藥用植物資源分布,以及廣東、廣西、云南的中藥資源及生產情況。本書主要作為高職高專院校中藥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中醫、制藥等非中藥專業師生以及愛好藥用植物的廣大讀者參考使用。
藥用植物識別技術-第二版 內容簡介
《藥用植物識別技術》(第二版)的內容分為三個模塊。模塊一(**章)為植物識別基礎,介紹植物根、莖、葉等器官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特點。模塊二(第二至第九章),第二章介紹植物分類知識;第三至第八章分別介紹藻類、菌類、地衣、苔蘚、蕨類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藥用植物;第九章重點介紹被子植物中,藥用植物分布的各科主要特征和代表藥用植物的識別方法,結合南方常見藥用植物,詳細地描述每種藥用植物的突出特征、分布、生境、入藥部位及功效。模塊三(第十章)為藥用植物資源,主要介紹我國藥用植物資源分布,以及廣東、廣西、云南的中藥資源及生產情況。
本書主要作為高職高專院校中藥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中醫、制藥等非中藥專業師生以及愛好藥用植物的廣大讀者參考使用。
藥用植物識別技術-第二版 目錄
緒論1
一、藥用植物識別技術的學習內容及任務1
二、藥用植物研究的發展簡史2
三、藥用植物識別技術和相關學科的關系3
四、學習藥用植物識別技術的方法4
模塊一植物識別基礎
**章植物的器官形態6
**節根6
一、根與根系的類型6
二、根的變態7
三、根的內部構造9
第二節莖19
一、莖的形態19
二、莖的類型22
三、莖的變態24
四、莖的內部構造25
第三節葉36
一、葉的組成36
二、葉的形態37
三、單葉與復葉42
四、葉序44
五、葉的變態45
六、葉的內部構造46
第四節花50
一、花的組成及形態構造50
二、花的類型57
三、花程式與花圖式58
四、花序及其類型59
五、花的內部構造61
第五節果實65
一、果實的發育與形成65
二、果實的構造和功能66
三、果實的類型66
四、果實的散布68
五、果實的內部構造68
第六節種子72
一、種子的形態結構72
二、種子的類型73
三、種子的壽命與萌發73
四、種子的內部構造74
模塊二藥用植物分類及識別
第二章植物分類知識78
**節植物分類的目的和任務78
第二節植物分類方法、分類系統和分類單位79
第三節植物的命名80
一、植物學名的組成80
二、種以下分類單位的名稱81
第四節植物界的分門及分類檢索表81
一、植物界的分門81
二、植物分類檢索表81
第三章藥用藻類植物84
**節藻類植物概述84
第二節藻類植物的分類及代表植物84
一、藍藻門84
二、綠藻門85
三、紅藻門85
四、褐藻門85
第四章藥用菌類植物87
**節菌類概述87
第二節藥用真菌及代表植物87
一、真菌的特征87
二、真菌的分類87
第五章藥用地衣93
**節地衣概述93
第二節地衣分類及代表植物93
一、殼狀地衣93
二、葉狀地衣93
三、枝狀地衣94
第六章藥用苔蘚植物96
**節苔蘚植物概述96
第二節苔蘚植物的分類及代表植物97
一、苔綱97
二、蘚綱98
第七章藥用蕨類植物99
**節蕨類植物概述99
第二節蕨類植物的分類及代表植物102
一、松葉蕨亞門102
二、石松亞門103
三、楔葉亞門104
四、真蕨亞門105
第八章藥用裸子植物111
**節裸子植物概述111
第二節裸子植物的分類及代表植物112
一、蘇鐵綱112
二、銀杏綱113
三、松柏綱113
四、紅豆杉綱(紫杉綱)115
五、買麻藤綱(倪藤綱)118
第九章藥用被子植物120
**節被子植物概述120
一、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20
二、被子植物的分類原則121
三、被子植物的分類系統121
第二節被子植物的分類及代表植物122
一、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122
(一)離瓣花亞綱Choripetalae122
1三白草科Saururaceae122
2胡椒科Piperaceae123
3金粟蘭科Chloranthaceae124
4桑科Moraceae124
5蓼科Polygonaceae126
6莧科Amaranthaceae128
7石竹科Caryophyllaceae129
8毛茛科Ranunculaceae130
9小檗科Berberidaceae134
10防己科Menispermaceae135
11木蘭科Magnoliaceae136
12樟科Lauraceae138
13十字花科Cruciferae139
14杜仲科Eucommiaceae140
15薔薇科Rosaceae140
16豆科Leguminosae144
17蕓香科Rutaceae147
18楝科Meliaceae149
19大戟科Euphorbiaceae150
20冬青科Aquifoliaceae151
21鼠李科Rhamnaceae152
22錦葵科Malvaceae153
23瑞香科Thymelaeaceae154
24桃金娘科Myrtaceae155
25五加科Araliaceae156
26傘形科Umbelliferae158
(二)合瓣花亞綱Sympetalae162
1紫金牛科Myrsinaceae162
2木犀科Oleaceae163
3夾竹桃科Apocynaceae164
4蘿藦科Asclepiadaceae165
5旋花科Convolvulaceae167
6馬鞭草科Verbenaceae168
7唇形科Labiatae169
8茄科Solanaceae172
9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174
10爵床科Acanthaceae176
11茜草科Rubiaceae178
12忍冬科Caprifoliaceae179
13葫蘆科Cucurbitaceae180
14桔梗科Campanulaceae182
15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184
二、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187
1禾本科Gramineae187
2莎草科Cyperaceae189
3棕櫚科Palmae190
4天南星科Araceae191
5百合科Liliaceae193
6姜科Zingiberaceae196
7蘭科Orchidaceae198
模塊三藥用植物資源
第十章藥用植物資源分布與中藥生產202
**節中國藥用植物的分布202
一、東北區202
二、華北區203
三、華東區204
四、西南區205
五、華南區208
六、內蒙古區208
七、西北區209
八、青藏區210
第二節主要植物藥材的分布211
第三節廣東省中藥資源的分布及生產現狀213
一、廣東省中藥資源分布和區劃213
二、廣東省主要特產藥材及生產現狀216
第四節廣西中藥資源的分布及生產現狀218
一、廣西的中藥資源分布和區劃218
二、廣西壯族自治區主要特產藥材及生產現狀221
第五節云南中藥資源的分布及生產現狀224
一、云南的中藥資源分布和區劃224
二、云南省主要特產藥材及生產現狀227
附錄Ⅰ常用試劑溶液的配制和使用230
附錄Ⅱ藥用植物標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231
附錄Ⅲ顯微實驗指導236
實驗一顯微鏡使用技術及植物細胞結構觀察236
實驗二植物組織類型及細胞后含物的觀察239
實驗三根的初生構造和次生構造的觀察241
實驗四莖初生構造和次生構造的觀察243
實驗五葉和花內部構造的觀察245
實驗六葉類和花類藥材粉末觀察246
附錄Ⅳ被子植物門分科檢索表248
參考文獻291
展開全部
藥用植物識別技術-第二版 作者簡介
莫小路,女,廣西柳州人,教授。 2003年畢業于中山大學植物學專業,從事藥用植物細胞工程研究,獲博士學位。 2004年至今在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從事藥用植物相關教學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