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雙螺旋-[插圖注釋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076107
- 條形碼:9787213076107 ; 978-7-213-07610-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雙螺旋-[插圖注釋本] 本書特色
諾貝爾獎得主詹姆斯·沃森里程碑式著作,插圖注釋本珍藏巨獻! 300余幅珍貴歷史照片全景展示DNA雙螺旋結構波瀾壯闊、激動人心的發現歷程! 全景講述DNA雙螺旋結構發現歷程的經典之作,有著好萊塢式的戲劇張力,又保持了歷史敘事的真實性!
雙螺旋-[插圖注釋本] 內容簡介
沃森先生親筆致信中國讀者,冷泉港亞洲CEO季茂業博士撰文作序! 北京大學教授饒毅、北京大學教授黃巖誼、北京大學教授謝燦、浙江大學教授王立銘特別推薦! 在“20世紀100本*非虛構類著作”中排名第七,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88本塑造美國的經典著作”! 一個講述DNA結構發現過程的經典故事,新增大量從未公開過的珍貴照片、歷史資料和注釋! 湛廬文化出品
雙螺旋-[插圖注釋本] 目錄
雙螺旋-[插圖注釋本] 相關資料
[各方贊譽] 如果用了解一個年輕科學家的心態去讀這本書的話,這是一本好書,雖然作者對于其他人(特別是異性科學家)的一些猜想并不準確。 饒毅 北京大學教授 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故事或許是科學*富戲劇性的重大一幕:一個20出頭的博士后(沃森)和一位年近40的博士生(克里克)以極其原始的方式建模,卻奠定了當代生物學領域*重要的理論基礎。沃森和克里克勝在他們擁有對DNA雙螺旋結構深邃的前瞻性和寬廣的學術視野,這兩點使他們可以高效地把不同出處的信息創造性地組合起來,*終以*快的速度將人類對生命本質的認識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季茂業 冷泉港亞洲CEO 冷泉港亞洲基因學習中心主任 《雙螺旋》這本書,展示的不只是關于DNA雙螺旋被發現的歷史,更是一段想象力在自然科學中大放光彩的歷史。如果我們今天因為過度追求煩瑣細節和無懈可擊的多余數據,而失去了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翅膀,也許正是科學的悲哀。我相信,正是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一次一次地突破人類認知的極限,就如同1953年的DNA雙螺旋。 謝燦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動物磁感應受體基因和“生物指南針”發現者 十幾年前念研究生時,我*次讀《雙螺旋》,不過那時只讀到文字。依稀還能記得的,無非是年輕時沃森的張揚與不羈,和一個偉大發現誕生的戲劇性過程。這次循著精選的圖,重讀下來,才真正體會到“his story is history”。很多批評者會說,這本書也許只還原了故事的一面。但這一面卻是*出彩的一面,怎能錯過? 黃巖誼 北京大學教授 DNA雙螺旋的發現可以稱得上整個人類智慧史的尖峰時刻之一。不管你是好奇那段歷史的真實面目,關心那些科學英雄的生動形象,還是單純希望以一個科學家的視角重溫那段激動人心的歷史,沃森的《雙螺旋》都值得一讀。整個科學史上,可能都難以找到像沃森這樣真實、犀利、充滿個人情緒地記敘科學發現歷程的書了。 王立銘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 科普暢銷書《吃貨的生物學修養》作者
雙螺旋-[插圖注釋本] 作者簡介
詹姆斯·沃森 1928年4月出生于美國芝加哥。 15歲考入芝加哥大學,1947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動物學學士學位。1950年獲得印第安納大學遺傳學博士學位。 1953年4月25日,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在一篇題為《核酸的分子結構》的論文中向世人宣告:引導生物發育和生命機能運作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具有雙螺旋結構。而這篇論文僅用了1 100個單詞和1張圖片。1962年,沃森和克里克與英國分子生物學家莫里斯·威爾金斯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世紀60年代,詹姆斯·沃森入主冷泉港實驗室,在他的努力下,冷泉港實驗室從一個瀕臨破產的小機構成了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綜合性科研教育中心。 1988年,詹姆斯·沃森加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并于1990年被任命為“人類基因組計劃”主任。詹姆斯·沃森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主要發起者和推動者。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