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呂思勉講國學-貳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279569
- 條形碼:9787122279569 ; 978-7-122-27956-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呂思勉講國學-貳 本書特色
本書整理匯集了呂思勉先生《中國文化思想史九種》《史學與史籍》《國學概論》《呂思勉文史四講》等經典著作中關于國學的內容,是民國時期指導青年學子閱讀國學的開示門徑之作,堪稱一部全面完整的國學巨著。作者觀點權威,論述嚴謹,考證精詳,實為不可多得的國學入門佳作。
呂思勉講國學-貳 內容簡介
呂思勉先生,與陳垣、陳寅恪、錢穆并稱為“史學四大家”
國學大師全面完整的國學經典
民國時期指導青年學子閱讀國學的開示門徑之作
切合今人實際的國學入門讀物
呂思勉講國學-貳 目錄
**編 中國文化史
〇〇三 研究歷史之目的
〇〇四 何謂文化
〇〇六 中國文化之起源
〇〇九 歷史年代
〇一一 三皇五帝事跡
〇一四 古代之社會組織
〇一七 社會階級
〇二一 古代之生業
〇二四 古代之道路
〇二六 古代之用人
〇二八 先秦諸子學術
〇三一 秦、漢時之新局勢
〇三二 此時之政情
〇三六 漢代學術
〇三七 漢代兵制變遷
〇三八 漢代刑法變遷
〇四〇 此時代重要之現象
第二編 歷史研究法
〇四九 為什么要研究歷史
〇五三 歷史的歷史
〇六〇 史學進化的幾個階段
〇六五 舊時歷史的弊病何在
〇七一 現代史學家的宗旨
〇七七 作史的方法
〇八三 研究歷史的方法
第三編 史學與史籍
〇九五 史學定義
〇九八 史籍溯源
一〇一 史學緣起
一〇六 史部大略(上)
一一一 史部大略(下)
一一五 史家宗旨今昔異同
一二二 史材
一二六 論搜輯
一二八 論考證
一三二 論論史事之法
一三七 史學演進趨勢
第四編 中國史籍讀法
一四三 弁言
一四四 史學之用安在
一四六 中國有史學嗎
一五〇 再為中國史學訴冤
一五三 史權為統治階級所篡
一五九 讀舊史宜注意之點
一七四 讀舊史入手的方法
一八〇 治古史的特殊方法
〇〇三 研究歷史之目的
〇〇四 何謂文化
〇〇六 中國文化之起源
〇〇九 歷史年代
〇一一 三皇五帝事跡
〇一四 古代之社會組織
〇一七 社會階級
〇二一 古代之生業
〇二四 古代之道路
〇二六 古代之用人
〇二八 先秦諸子學術
〇三一 秦、漢時之新局勢
〇三二 此時之政情
〇三六 漢代學術
〇三七 漢代兵制變遷
〇三八 漢代刑法變遷
〇四〇 此時代重要之現象
第二編 歷史研究法
〇四九 為什么要研究歷史
〇五三 歷史的歷史
〇六〇 史學進化的幾個階段
〇六五 舊時歷史的弊病何在
〇七一 現代史學家的宗旨
〇七七 作史的方法
〇八三 研究歷史的方法
第三編 史學與史籍
〇九五 史學定義
〇九八 史籍溯源
一〇一 史學緣起
一〇六 史部大略(上)
一一一 史部大略(下)
一一五 史家宗旨今昔異同
一二二 史材
一二六 論搜輯
一二八 論考證
一三二 論論史事之法
一三七 史學演進趨勢
第四編 中國史籍讀法
一四三 弁言
一四四 史學之用安在
一四六 中國有史學嗎
一五〇 再為中國史學訴冤
一五三 史權為統治階級所篡
一五九 讀舊史宜注意之點
一七四 讀舊史入手的方法
一八〇 治古史的特殊方法
展開全部
呂思勉講國學-貳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江蘇常州人,中國現代史學家,一生致力于中國古代史研究,與陳寅恪、陳垣、錢穆一同被后人推重為“現代四大史學家”。曾任上海光華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后,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書友推薦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