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行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414101
- 條形碼:9787516414101 ; 978-7-5164-1410-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劉永行說 本書特色
劉永行以大自然為指南經營企業,全方位體現了一個企業家的至誠。東方希望有這樣的一個“自誠明”的人生導師,劉永行喚醒了很多人身上的“英雄基因”,將一個又一個普通人變成了英雄,希望集團和東方希望集團也因此而充滿了雄性的陽剛與偉岸。本書全方位解讀了劉永行這位企業家的經營理念和管理哲學,讀者應該受益匪淺。
劉永行說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七章, 主要內容包括: 劉永行說創業: 站在“敬畏大自然”的高度去做事業 ; 劉永行說文化: 觀念是**生產力 ; 劉永行說戰略: 當戰略確定之后, 剩下的時間都是做戰術等。
劉永行說 目錄
**章 劉永行說創業:站在敬畏大自然的高度去做事業
提要與釋義
站在敬畏大自然的高度去做事業
做言行美好有文化的人
我渴望讓家人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
**次創業被扼殺在了萌芽之中
差點兒陷入滅頂之災
希望集團就是從這80多只鵪鶉發展起來的
一份《告全縣人民書》
現在開始起作用的,*重要的就是成本
我們是這樣走上飼料生產之路的
轉彎處的“碰瓷”
正是我們做了人家瞧不起、不愿做的事情
我看問題從來都是從兩方面同時看
我們不能把精力放在不平等環境上面
真正的企業家都是辛勤的勞動者
民營企業都是在市場中摔打出來的
解決農民問題*終還是要靠培養一批又一批企業家
中國經濟還得靠私營企業
在*困難的時候要堅持到底
我們就是要把企業辦成百年老店
劉永行說創業
第二章 劉永行說文化:觀念是**生產力
提要與釋義
我們的經營理念是怎么孕育出來的
我們的捷徑就是走*艱難的路
企業相對論
因為我們是民營企業
在企業內部我們都是平等的
做大眾文化的價值和財富提供者
選擇認同強勢文化的人到企業來
企業文化不是靠策劃出來的
讓企業業績成為政府政績
宣傳工作要處理好風與帆的關系
無形資產是不能用來賣錢的
不能條件好了作風差了
“武訓精神”就是清朝末期的“希望工程”
劉永行說文化
第三章 劉永行說戰略:當戰略確定之后,剩下的時間都是做戰術
提要與釋義
變“企業經營”為“經營企業”
大家都不規范恰恰是一種商機
市場好壞都是相對的
美國也有官僚主義
我們與很多外資企業走的是截然相反的兩條路
我們是多元化里的專業化
我們就是一個工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商
思想放遠 ,戰略問題其實很簡單
正確處理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十大關系
劉永行說戰略
第四章 劉永行說用人:讓普通人才做出一流業績
提要與釋義
我們都是“英雄”的后代
我們大部分時間是世界**強國
我們沒有必要在任何人面前感到渺小
我們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一座金礦
希望集團是人才事業成功的載體
國家強盛與否,關鍵在國民素質
昂貴的中國人力資源
我每天晚上都在學習
當時用了就大錯特錯了
三個駕駛員當上了總經理
從水的熱容量談起
光有壓力還不行,還要壓出點苦味來
要不斷擴張自己的“舒適區”
要做好領導者,首先要克服自負心理
取得了一點成績的干部要走怎么辦
絕對不能容忍受欺騙
領導的職責是什么
人才招聘工作異常重要
只有用心才能改進工作
有了危機感的人反而是*安全的
我們鼓勵做長跑運動員
劉永行說用人
第五章 劉永行說管理:事事追求點點滴滴的合理化
提要與釋義
我認為管理就是提高效率
工廠管理的魔盒
變“炮彈式管理”為“導彈式管理”
用意識思考,用潛意識做事
在*困難時我們全靠精細化管理
我們生存的法寶就是降低成本
要用剛性制度來管理企業
要學會算出數字背后的意義
哪水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一定要把問題搞清楚
合署辦公在國外很普遍
很多單位如果將人砍掉一半,效率反而更高
我們可以用五六個人半班生產
要在總經理頭腦里強制性灌輸成本觀念
為什么我們要將“年終獎”改成“年中獎”
我們可以做到100天就投產
我們有一部分要走在中國社會的前面
怎樣給員工漲工資
監察審計工作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堅信,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
做養殖場的工作必須有服務
成熟之后就要徹底打破
永無止境地改進
劉永行說管理
附注:
東方希望管理觀念解讀
東方希望安全原則
東方希望安全管理述職制度
第六章 劉永行說市場:付出多一點、貢獻多一點
提要與釋義
市場是*公平的
相對優勢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根本問題
在危機中尋找生機
任何時候都說“太好了”
這時的利潤該是你的
那時的主要目標是搶占市場
不該你得到的,得到了也要吐出來
到了一定階段也許就沒有銷售員了
寧可少銷也要把欠款壓下去
原料經營思路:降價要空,平價要少,漲價要滿
采購商品一定要引入競爭機制
打假要悄悄地進行
劉永行說市場
第七章 劉永行說發展:*難的那條路就是離成功*近的那條路
提要與釋義
恪守投資三原則
我們成功靠什么
希望集團走的一直是艱苦奮斗之路
我們以前的成功是在特定條件下取得的
我們是這樣進入上海的
讓企業的業績成為政府的政績
他們是“飽獅子”
“金豆”是這樣誕生的
她是想在重大決策時聽聽我們的想法
資本經營要以產品經營為載體
目標管理是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捷徑
中國飼料企業將只能剩下1200家上下
力圖改變,否則就太遲了
這樣的企業怎么賺錢
企業轉型要一千遍地問自己、問別人
打造自己的戈壁商業文明
“循環產業鏈”是東方希望的又一大法寶
我覺得我還是適合做產業的,尤其是重型工業產業
中國很有可能出現世界級的重化工企業
這時誰還會去關心經濟是上行還是下行呢
民營企業將會逐步會成為上市公司的主體
家族企業能否長盛不衰的關鍵
如果能節省時間的話,我什么錢都可以花
展開全部
劉永行說 作者簡介
凌龍,本名王林農。1992年創辦《希望集團報》,并長期擔任編輯部主任、主編、總編。歷任新希望集團宣傳部部長助理、東方希望集團宣傳部副部長、華西希望集團宣傳部部長。現任華西希望集團企業文化總監、特驅集團企業文化高級顧問、希望教育集團企業文化高級顧問、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客座教授。25年來,曾先后協助劉永好、劉永行、陳育新、王德根等著名企業家,單獨或共同出版了多本與希望集團相關的圖書,是希望文化和希望管理的長期見證者和重要建設者。此外,在希望事業創始人陳育新先生的親自指導下,在總結希望集團35年經營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將現代管理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提出了獨具特色的“反而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