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學學術規范與方法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162115
- 條形碼:9787564162115 ; 978-7-5641-6211-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學學術規范與方法論研究 本書特色
由李可*的《法學學術規范與方法論研究/學術 規范與學科方法論研究和教育叢書》在對法學學術規 范的內容、目的和作用等進行概述的基礎上,系統闡 述了法學學科的基本研究規范、研究程序規范、寫作 規范、引文規范、學術交流與學術批評規范、研究方 法論,以及法學學科研究規范與知識創新之間的關系 等重要問題,既具實用性,又不乏創新性和理論性。
本書適合于高等院校法學學科等相關專業的師生 使用,也可供法學研究人員、法律從業人員,以及對 法學學術規范與方法論感興趣的人士參考使用。
法學學術規范與方法論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在對法學學術規范的內容、目的和作用等進行概述的基礎上, 系統闡述了法學學科的基本研究規范、研究程序規范、寫作規范、引文規范、學術交流與學術批評規范、研究方法論, 以及法學學科研究規范與知識創新之間的關系等重要問題, 既具實用性, 又不乏創新性和理論性。本書適
法學學術規范與方法論研究 目錄
第1章 法學研究學術規范概述
1.1 法學研究學術規范的界定
1.1.1 法學研究學術規范的含義
1.1.2 法學研究學術規范的發展
1.2 法學研究學術規范的內容
1.2.1 法學研究的前提規范
1.2.2 法學研究的內容規范
1.2.3 法學研究的形式規范
1.2.4 法學作品的引文規范
1.2.5 法學作品的發表規范
1.3 法學研究學術規范的目的
1.3.1 規范法學知識生產秩序,形成法學家群體
1.3.2 傳播、積累法學知識,創新法學理論,提高法學家的理論素養
1.3.3 充分利用有限的學術資源,識別真假法學知識增量
1.3.4 與國外法學對話,努力匯入世界法學之林
1.4 法學研究學術規范的作用
1.4.1 規范、促進和繁榮法學研究
1.4.2 幫助人們識別真假法學知識增量
1.4.3 制止盲目攀比“學術GDP”現象
1.4.4 樹立法學家群體的正面形象
附錄
附錄l-l 中國法學研究的學術規范與注釋規則
附錄l-2 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范(試行)
附錄1-3 出版管理條例
附錄l-4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附錄1-5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第2章 法學學科基本研究規范
2.1 法學學科基本概念
2.1.1 法學學科的含義
2.1.2 法學學科的外延
2.2 法學學科基本命題與定律
2.2.1 學科基本命題
2.2.2 學科基本定律
2.3 法學學科基本與核心內容
2.3.l 學科性質
2.3.2 學科體系
2.3.3 學科邊界
2.4 法學學科基本建制
2.4.1 古代法學
2.4.2 i丘代法學
2.4.3 現代法學
2.4.4 西方法學
2.5 法學學科基本價值與研究操守
2.5.1 法學學科的地位和作用
2.5.2 法學研究者的精神
2.5.3 法學研究者的操守
2.5.4 學術積累
2.5.5 學術創新
附錄
附錄2-l 教育部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進-步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
意見
第3章 法學學科研究程序規范
3.1 選題的基本要求
3.1.1 選題的四項基本要求
3.1.2 主要問題
3.1.3 原因分析
3.1.4 基本對策
3.2 文獻調研與資料收集的基本要求
3.3 研究設計的基本要求
3.3.1 項目申請書的撰寫
3.3.2 項目開題
3.3.3 項目實施
3.3.4 項目驗收
附錄
附錄3-1 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
第4章 法學學科寫作規范
4.1 標題的一般要求
4.1.1 一般作品標題的要求
4.1.2 法學作品標題的特殊要求
4.2 摘要的撰寫標準
4.2.1 撰寫摘要的標準
4.2.2 法學作品摘要的撰寫標準
4.3 關鍵詞的選用
4.3.1 一般作品關鍵詞的選用
4.3.2 法學作品關鍵詞的選用
4.4 責任者署名的要求 4.4.1 責任者署名的原則
4.4.2 責任者署名中出現的問題
4.5 鳴謝的注意要點
4.5.1 鳴謝撰寫的要求
4.5.2 鳴謝撰寫申出現的問題
4.6 文獻綜述的寫法要點
4.6.1 文獻綜述的基本要求
4.6.2 文獻綜述的基本技術
4.7 學術觀點表達的要求
4.7.1 表達學術觀點的方式
4.7.2 表達學術觀點的原則
4.8 論證的基本要求
4.8.1 論證的含義
4.8.2 論證的要求
4.9 結語的寫法要點
4.9.l 結語的含義和作用
4.9.2 書寫結語的注意事項
4.1O 章節的安排、格式要求
4.10.1 章節的安排要求
4.10.2 章節的格式要求
4.1.1 文字表達的基本要求
4.11.1 文字表達的修改
4.11.2 法學作品文字表達的要求
附錄
附錄4-l 文摘編寫規則(GB/T 6447-1986)
第5章 法學學科引文規范
5.1 引文、引用、參考文獻、注釋概念異同
5.1.1 引文
5.1.2 引用
5.1.3 參考文獻
5.1.4 注釋
5.2 引文使用規則
5.2.1 引文使用的歷史
5.2.2 引文使用的規則
5.3 引文書目的著錄、格式要求
5.3.1 引文書目的著錄原則
5.3.2 引文書目著錄、格式要求
5.4 引文、參考文獻的標注與排序
附錄
附錄5-l 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 7714-2005)
附錄5-2 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7714-2015)略
第6章 法學學科學術交流與學術批評規范
6.l 期刊投稿注意事項
6.1.l 期刊編輯關注的事項
6.1.2 期刊投稿的注意事項
6.2 出版社投稿注意事項
6.2.1 出版社投稿的優點
6.2.2 出版社投稿的注意事項
6.3 網絡發表注意事項
6.3.1 網絡發表的優點
6.3.2 網絡發表的注意事項
6.4 學術交流與合作注意事項
6.4.1 學術交流與合作的作用
6.4.2 學術交流與合作的注意事項
6.5 學術批評的原則與方式
6.5.1 學術批評的本質
6.5.2 學術批評的原則
6.5.3 學術批評的方式
6.5.4 總結
附錄
附錄6-l 關于進-步加強學術著作出版規范的通知
附錄6-2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關于執行《在線發表科技論文的學術道德和行為規范》的通知
附錄6-3 在線發表科技論文的學術道德和行為規范
附錄6-4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
第7章 法學學科研究方法論
7.l 方法與方法論之關系
7.1.1 方法的含義、特征、性質、功能、種類及選擇
7.1.2 方法論的含義、特征、性質、功能、種類及選擇
7.1.3 方法與方法論的關系
7.2 法學方法論的含義與作用
7.2.1 法學方法論的含義、特征、性質、意義、種類及選擇
7.2.2 法學方法論的功能與作用
7.3 法學研究一般方法的使用要求
7.3.1 法學研究一般方法的含義、特征、性質、功能、種類
7.3.2 法學研究一般方法的使用要求
7.4 法學研究專門方法的使用要求
7.4.1 法學研究專門方法的含義、特征、性質、功能、種類
7.4.2 法學研究專門方法的使用要求
第8章 法學研究學術規范與知識創新
8.1 規范與創新的關系
8.1.1 法學研究學術規范的含義、特征、性質、功能
8.1.2 法學學科知識創新的含義、特征、性質、功能
8.1.3 法學學科研究規范與知識創新之間的關系
8.2 創新的基本要求
8.2.1 法學學科知識創新的主體要求
8.2.2 法學學科知識創新的環境要求
8.2.3 法學學科知識創新的本體要求
8.3 學科經典案例分析
8.3.1 借用語言學的方法實現法學研究的重大突破
8.3.2 深刻洞察市場本質實現經濟法學研究的重大突破
8.3.3 精準把握人的本質實現法理學研究的重大突破
8.3.4 嚴格遵守假說的程序規則實現犯罪學研究的重大突破
8.3.5 引入功能主義的方法實現行政法學研究范式的更新
8.3.6 引入實質考察的方法實現刑法學研究范式的更新
8.4 學術質量與創新評價
8.4.1 學術質量的含義、特征、性質及衡量標準
8.4.2 法學學科學術質量的含義、特征、性質及衡量標準
8.4.3 創新評價的含義、特征和性質
8.4.4 法學學科創新評價的含義、特征和性質
8.4.5 法學學科學術質量與創新評價的關系
附錄
附錄8-l 教育部關于進-步改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意見
附錄8-2 教育部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
附錄8-3 教育部關于印發《關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附錄8-4 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程
索引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