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候氣術-古人觀念中天地人之紐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865725
- 條形碼:9787534865725 ; 978-7-5348-657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候氣術-古人觀念中天地人之紐帶 本書特色
“節氣”一詞是怎么來的?在天,太陽行度為“節”;在地,陰陽升降為“氣”。古人還按此觀念設計了“實驗”:把12支律管置于密室,充以葭莩灰,節氣一到(太陽運行到某節點),地氣就會從特定的律管中迅速上升,推動葭莩灰飛出,這就是“候氣術”。這種做法和觀念流傳千年,也被后人爭論不休、毀譽不一。 本書作者參與中國科學院“科技知識的創造與傳播”重大項目,對候氣術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多視角的研究,本書是即將出版的該項目專著的普及本。如果您對候氣術尚不太了解,本書可以領你走進一個古人構建的匪夷所思的世界;如果您對候氣術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讀了本書,想必一定會顛覆你對候氣術原有的認識。
候氣術-古人觀念中天地人之紐帶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參與中國科學院“科技知識的創造與傳播”重大項目,對候氣術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多視角的研究,本書是尚未出版的該項目專著的普及本。 “候氣”是中國傳統天文歷法中一個特別的概念,即是對24節氣交節時刻的中氣的測定。 “節氣”一詞是怎么來的?在天,太陽行度為“節”;在地,陰陽升降為“氣”。古人還按此觀念設計了“實驗”:把12支竹制律管置于密室,充以葭莩灰,節氣一到(太陽運行到某節點),地氣就會從特定的律管中迅速上升,推動葭莩灰飛出,這就是“候氣術”, 斷斷續續地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存在了近兩千年。 候氣術可以說既晦澀難明,又微妙精深,包含了古人 “究天人之際”的理想追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連接律歷、產生計量標準等方面的重大意義。還牽涉到很多學科,包括聲學、氣象、地理、農業等內容,形成了一整套的“候氣觀念”。 關于候氣術,現代早已沒有任何人能得到候氣實驗的真傳、能夠掌握候氣實驗的操作方法了,本書首次探究揭示了古代候氣術的真容,如它的操作、改進、變異,以及相關的文化分析和評價。
候氣術-古人觀念中天地人之紐帶 目錄
候氣術-古人觀念中天地人之紐帶 作者簡介
王玉民,58歲,研究員,籍貫河北,文學碩士、天文學博士,現供職于北京天文館古觀象臺。中國古天文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員。 博士論文《以尺量天》獲首屆“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獎”。出版過專著《以尺量天》,科普著作《天上人間——中國星座的故事》、《星座世界》、《天文五千年》、《大眾天文學史》、長篇科幻小說《怪圈》等。《怪圈》獲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近年來在各雜志發表論文、文章200余篇。 崇尚自由而恬淡的人生,不慕名利,喜歡夢想,狂好讀書而必求甚解。
- 主題:不可多得的探討候氣術的書
一本科普讀物,對流傳千年的古代科學技術的闡述及討論,讓我們后人得以知道古人的智慧。 如果對古代文化、古代科學有興趣,這本書是不可以錯過的哦!
- 主題:非常專業的有關候氣術的專著
這本書是華夏文庫科技史書系的其中一本,對于中國古代的候氣術進行了全面的介紹,既專業又通俗易懂,是了解候氣這一傳統的非常好的參考書。候氣術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但是了解的人并不多,專業著作更是少見。此書非常值得閱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