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從桂省到壯鄉:現代國家構建中的壯族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796566
- 條形碼:9787509796566 ; 978-7-5097-9656-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桂省到壯鄉:現代國家構建中的壯族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基于民族識別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成立這兩大事件為研究切入點,從政治、知識社會學、族群意識三個維度分析“民族結構”問題在“國家政權建設”中的地位,以及由此在社會心理、公民身份認同等方面造成的長期影響。通過分析,作者認為,我國的國家政權建設在某種意義上是借助“民族話語”來實踐的,國家在廣西地區建立國家認同的同時,壯族的知識生產實踐也構建起了一套新的話語體系,這不僅會對廣西民眾的心態層面產生一定影響,也有著不可忽視的文化和政治動員潛力。
從桂省到壯鄉:現代國家構建中的壯族研究 內容簡介
在中國的55個少數民族當中,壯族的人口數量*多且設置有省一級的自治區。然而,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一情形是20世紀50年代的壯族“民族識別”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這兩大事件共同作用產生的結果。
本書認為,我國的國家政權建設在某種意義上是借助“民族話語”來實踐的,國家在廣西地區建立起國家認同的同時,壯族的知識生產實踐也構建起了一套新的話語體系,這不僅會對廣西民眾的心態層面產生一定影響,也有著不可忽視的文化和政治動員潛力。
從桂省到壯鄉:現代國家構建中的壯族研究 目錄
**節 問題緣起
第二節 相關概念辨析
第三節 研究文獻綜述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框架
第二章 歷史背景:傳統王朝向現代國家轉變下的廣西
**節 中央王朝對廣西的建制治理:從荒裔之地到南國屏藩
第二節 登上民國政治舞臺的新、舊桂系
第三章 從省到自治區:國家政權建設的維度
**節 中國共產黨民族區域自治理論的廣西經驗
第二節 社會歷史調查背后的國家政治
第三節 民族成分調查:從模糊到清晰的身份邊界
第四章 知識社會學維度:從僮人到壯族
**節 傳統語境中的壯族:從“撞”到僮人**章 導論
**節 問題緣起
第二節 相關概念辨析
第三節 研究文獻綜述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框架
第二章 歷史背景:傳統王朝向現代國家轉變下的廣西
**節 中央王朝對廣西的建制治理:從荒裔之地到南國屏藩
第二節 登上民國政治舞臺的新、舊桂系
第三章 從省到自治區:國家政權建設的維度
**節 中國共產黨民族區域自治理論的廣西經驗
第二節 社會歷史調查背后的國家政治
第三節 民族成分調查:從模糊到清晰的身份邊界
第四章 知識社會學維度:從僮人到壯族
**節 傳統語境中的壯族:從“撞”到僮人
第二節 壯族的知識生產與實踐
第三節 壯語文工作:改變無文字的歷史
第四節 現代語境中的壯族:追溯遠古的壯族史詩
第五章 族群意識維度——從鄉村社區到網絡社區
**節 “長衣壯”與“短衣壯”的民族識別口述史
第二節 “身份證上”的壯族:邕寧區壯族的身份認同
第三節 互聯網中的族群民族主義
第六章 討論
**節 《創造壯族——中國族群政治》的書里與書外
第二節 平等與二元——對我國民族問題和政策的再思考
附錄一
附錄二
參考文獻
后 記 信息
從桂省到壯鄉:現代國家構建中的壯族研究 作者簡介
本書基于民族識別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成立這兩大事件為研究切入點,從政治、知識社會學、族群意識三個維度分析“民族結構”問題在“國家政權建設”中的地位,以及由此在社會心理、公民身份認同等方面造成的長期影響。通過分析,作者認為,我國的國家政權建設在某種意義上是借助“民族話語”來實踐的,國家在廣西地區建立國家認同的同時,壯族的知識生產實踐也構建起了一套新的話語體系,這不僅會對廣西民眾的心態層面產生一定影響,也有著不可忽視的文化和政治動員潛力。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