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菊與刀:全新插圖普及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65346
- 條形碼:9787500865346 ; 978-7-5008-6534-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菊與刀:全新插圖普及本 本書特色
暢銷全球70年的現代日本學開山之作;解讀日本國民性格的經典著作;深度解析日本文化傳統與民族根性日本是個極其矛盾的民族,柔美的花與剛烈的刀可以同時被人尊為至美而剛柔相濟。……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與刀》,在對日本文化深感好奇的西方人中影響力*為深厚。她著力闡述日本傳統文化之二元性,她也領悟到了這種矛盾性。 ——日本作家 三島由紀夫 讀過《菊與刀》的許多日本學者,至少我所知道的,無不交口稱贊它的資料豐富。《菊與刀》具有至今那么多(外國人寫的有關日本的)書都沒有的新鮮感受和深刻尖銳的分析。我希望所有的日本人都要讀這本書。 ——日本學者 川島武宜 日本不是一個普通正常的國家,它是一個隱藏在“暖昧”表象之下,無與倫比的單一民族集團性和不擇手段的進取性的國家。不管“菊”也好,“刀”也好,都是維護大和民族共同體,進取擴張的手段——不同的手段而已。在日本人的世界里,兩種截然相反的東西,構成了奇特的“互補”。 ——新加坡前總理 李光耀 日本不是喊幾聲“打倒”就可以打倒的,既然在未來的歲月里我們還得與這個曖昧的鄰居一起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那么“了解日本”確實是“關愛中國”的前提之一。 ——中國作家 余華
菊與刀:全新插圖普及本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使命: 解讀日本 ; 戰爭中的日本人 ; 各安其位的等級制度 ; 明治維新的影響 ; 歷史和社會的負恩者 ; 無盡的報恩 ; “不能承受的義理之重” ; 失敗即侮辱, 需洗刷污名等。
菊與刀:全新插圖普及本 目錄
前言
**章 使命:解讀日本
**節 難以捉摸
第二節 亟待解答
第三節 臨危受命
第四節 民族差異
第五節 研究者困境
第二章 處于戰爭中的日本人
**節 戰爭觀念之異
第二節 日本精神和美國物質
第三節 盡在預料之中
第四節 天皇圣意
第五節 不投降主義
第三章 各安其位的等級制度
**節 秩序與等級制度
第二節 孝 道
第三節 各安其位的特權
第四節 士農工商
第五節 天皇與將軍之關系
第六節 等級制的靈活性
第七節 一場急速轉向的改革
第四章 明治維新的影響
**節 王政復古,驅逐夷狄
第二節 日本近代政府的確立
第三節 神 道
第四節 軍隊的改革
第五節 壟斷財閥的出現
第六節 觀念輸出遭拒絕
第五章 歷史和社會的負恩者
**節 恩的意義
第二節 恩的種類
第三節 避免陷入報恩
第四節 難償的恩債
第六章 無盡的報恩
**節 恩與報恩
第二節 義務及其對應的義務
第三節 被排斥的仁義
第四節 盡 孝
第五節 “忠”的轉移
第七章 “ 不能承受的義理之重”
**節 義 理
第二節 社會義理與名譽義理
第三節 傳統義理與當今社會
第四節 義理準則
第八章 失敗即侮辱,需洗刷污名
**節 名譽維護
第二節 自 尊
第三節 敏感性與防止受辱
第四節 受辱后的復仇
第五節 自 殺
第六節 矛頭的對內與對外
第七節 改變態度
第九章 令人費解的人情觀念
**節 大眾享樂與犧牲享樂
第二節 性享樂與人情
第三節 德行并非與惡斗爭
第四節 不團圓的結局
第十章 道德的窘境
**節 道德的分類和變化
第二節 義理矛盾
第三節 “忠”的權威性
第四節 “誠”的統治性
第五節 恥感文化
第十一章 自我修養與約束
**節 訓練自我修養
第二節 犧牲與回報
第三節 通達的境界
第四節 涅槃與輪回
第五節 冥想與頓悟
第六節 向死而活
第十二章 兒童的啟蒙教育
**節 自由式啟蒙
第二節 家族傳承
第三節 學會說話先于走路
第四節 斷奶與受嘲笑
第五節 發泄與尊敬
第六節 轉移注意力
第七節 兒童集團
第八節 宗教經驗
第九節 進入成年
第十節 學習義理
第十一節 女孩與男孩的區別
第十二節 取得認可
第十三節 對鏡自省
第十四節 自愿性“犧牲”
第十五節 行為矛盾
第十六節 日本式生活的代價
第十三章 戰敗投降后的日本人
**節 戰后管理
第二節 隱蔽的專制
第三節 善變的倫理
第四節 天皇制度的保留
第五節 前路漫漫
菊與刀:全新插圖普及本 節選
第九章 令人費解的人情觀念 **節 大眾享樂與犧牲享樂 像日本這樣極其喜歡要求回報義務和自我約束的道德標準,似乎會堅決地把私欲歸為罪惡并要求人們從內心擺脫它。古典佛教的教義就是如此。但日本的道德標準卻對感官享樂非常寬容,這就更加令人驚訝。日本是世界上的佛教大國之一,但在這一點上,他的道德倫理顯然與釋迦牟尼和佛典對立。日本人并不認為滿足私欲是一種罪惡。他們不是清教徒,他們把肉體的享樂看作好事,而且值得提倡。他們追求享樂,尊重享樂,但是必須將其限制在適當的范圍之內,不能侵入人生重要事務的領域。 這種道德標準把生活置于時刻高度緊張的狀態。對于日本人許可感官享樂的后果,印度人比美國人更易理解。美國人并不認為必須特意學習如何享樂,在他們看來,拒絕享受于感官享樂就是在克制已知的誘惑。但實際上,享樂像義務一樣,也需要去學習。在諸多文化中,享樂本身并非如同責任一樣需要學習,因而人們更容易奉獻于自我犧牲的義務。甚至連男女之間的肉體吸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極大限制,以免它會威脅家庭的平穩生活。在這些國家中,家庭生活與男歡女愛不同,是以各種深思熟慮為基礎的。日本人一方面享受肉體享樂,另一方面又規定不能把享樂作為生活方式而縱情沉迷。這樣,日本人就使生活變得很難控制。他們把肉體享樂看作藝術培養,在充分品嘗其中的趣味后,又犧牲享樂,奉獻于義務。 日本人*喜歡的一種肉體小享樂是洗熱水澡。從*貧苦的農民和*卑賤的仆人,到富有的貴族,每天傍晚都要泡在滾燙的熱水中,這已成為生活習慣之一。*常見的浴盆是木桶,下面燒著炭火,水溫可達華氏110 度(約攝氏43 度)或更高。人們在泡澡以前要洗凈身體,然后全身浸入熱水中,縱情享受溫暖和舒適。他們在桶中抱著膝蓋坐著,就像胎兒一樣,水浸泡至下頜。他們每天洗澡,其重視清潔的理念與美國無異,但除此之外,又加上了一番享受藝術的情趣,這是在世界其他國家的洗澡習慣中難以尋找到的。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年齡越大,越喜歡這樣享受。 他們在洗澡上想盡各種辦法來節省費用和力氣,但入浴則絕不可省。在城鎮中,有像游泳池那樣大的公共浴池,人們可以到那里洗澡,并與邂逅的友人聊天。在農村,婦女們會輪流在庭院里燒洗澡水,以供幾家人輪流入浴,甚至洗澡時被人看見也不感到害羞。即使是上流社會的家庭,入浴也同樣遵守嚴格順序。首先是客人,依次是祖父、父親、長子,*后是家里*下等的傭人。出浴時渾身通紅,好似熟蝦。然后聚集在一起,同享每日晚餐前的愉快時光。 正因洗熱水澡被視為一大享樂,所以日本人很重視“鍛煉”,其傳統方法包括*極端的冷水浴。這種習慣被稱作“寒稽古”(冬煉)或稱“水垢離”(忍受寒冷的苦行),直至今日仍很盛行,但已與傳統形式不一樣了。從前,必須在黎明前出去,坐在冰涼的山間瀑布下面。寒冬深夜,即便在沒有取暖設備的日本房間里往身上潑些刺骨的冷水,也是不容小覷的苦行。帕西瓦爾·洛厄爾記述了19 世紀90 年代流行的這種習慣。為了獲得醫治疾病或預言的特異功能——他們并不想去當僧侶或神官——一些人在就寢前要進行“水垢離”,凌晨二時,“眾神入浴”時要起床再進行一次。早晨起床、中午及日落時也要各進行一次。在那些急于學習樂器或者用其他手藝來謀生的人中特別盛行黎明前的這種苦行。 還有,為了鍛煉身體,人們把身體暴露于嚴寒中。據說,練習寫字的孩子們特別要如此鍛煉,手指凍僵、長凍瘡才停止,這被認為是一種特別有效的行為。 現代的小學里沒有取暖設備,因為這對磨煉孩子們的意志大有益處,將來能夠忍受人生的各種苦難。西方人則對日本孩子經常感冒和流鼻涕更為印象深刻,因為這種習慣無助于預防疾病。 ……
菊與刀:全新插圖普及本 作者簡介
魯思·本尼迪克特(1887—1948),美國當代著名文化人類學家,民族學家,詩人。1909年畢業于瓦薩爾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1919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師從美國文化人類學之父博厄斯專攻文化人類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之后留校任教。代表作有《文化的類型》《種族:科學與政治》《菊與刀》等。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