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記憶的戰略-國家認同建構中的修辭維度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25161
- 條形碼:9787100125161 ; 978-7-100-12516-1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記憶的戰略-國家認同建構中的修辭維度 本書特色
在國家認同成為一種潛在政治力量之際,本書揭示了經濟、公民、文化和種族形式的民族主義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揭示了這些形式的民族主義與記憶政治和民主修辭之間的互相作用。 盡管對于國家認同通過話語進行協商這一事實已經得到廣泛認可,但是對具體的協商過程進行研究卻十分罕見。 作者在自己的理論框架基礎之上,首先將讀者帶回到冷戰時期的歐洲,國家認同在尚未統一的德國將發揮雙重作用,既要消除國家社會主義的痛苦記憶,又要促進西德成為民主資本主義的先鋒—因此德國人被描述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受害者。緊接著讀者將看到1993年新憲法頒布之前俄羅斯的情景,當時俄羅斯提出的國家認同的首要作用是促使國家從中央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同時蘇聯人和民主被定性為不被新國家所兼容。 *后,讀者的目光將轉向1995年試圖脫離加拿大的魁北克,作者解釋了在魁北克的分裂主義支持者如何在短暫失利之后從民族和文化國家主義轉向公民國家主義。 總之,本書的研究表明國家認同建構的重要作用將在21世紀繼續得以發揮,同時也需要對與此相關的修辭手段進行持續不斷的批評。
記憶的戰略-國家認同建構中的修辭維度 內容簡介
近幾十年來,大量的理論和歷史研究認為國家認同或民族認同是一種象征性的概念。國家認同沒有一個穩定、自然的內容,而是受一些因素影響,被倡導者不斷地協商和構建,這些因素包括經濟狀況、政府權威、真實或想像的國內和國際威脅等。本書較為深入地探究了國家認同對于民眾支持分裂或統一的影響,閱讀本書,思維方式無疑能得到進一步地擴展。
記憶的戰略-國家認同建構中的修辭維度 目錄
記憶的戰略-國家認同建構中的修辭維度 作者簡介
M.萊恩·布魯納,喬治亞州大學公共關系系副教授。他的學術論文曾經發表在《演講季刊》《國家認同》《話語與社會》以及《傳播學》等期刊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