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西方德性倫理傳統批判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73251
- 條形碼:9787516173251 ; 978-7-5161-7325-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德性倫理傳統批判 本書特色
胡祎赟著的《西方德性倫理傳統批判》從社會結構轉型這一社會學的視角入手,運用社會學的話語知識來分析德性倫理傳統式微的根本原因。從社會結構形態來說,傳統社會的社會結構主要是共同體,而現代社會結構呈現為市民社會。共同體是基于自然感情而緊密聯系起來的社會有機體,它強調的是群體成員間唇齒相依的情感關系和相互肯定的或一致的意志關系。市民社會是與傳統共同體相對的概念,這一概念在于強調社會是一個生產、分工、交換和消費的經濟領域。傳統共同體的主要特征是人們之間的交往缺乏一個中介性的環節而使得社會關系表現為直接性和個體對共同體的全方位依賴;而市民社會的主要特征則表現為社會關系以物化的貨幣或商品為中介以及個體的獨立性。
西方德性倫理傳統批判 內容簡介
本書始終堅持邏輯與歷史相一致的原則,在對西方德性倫理傳統的歷史樣態分析的基礎上,分別從思想學理和社會結構轉型的角度探究了西方德性倫理失落的原因。在西方倫理思想的演進軌跡中,效果論將德性工具化,義務論中的義務高于德性,而權利論則遮蔽了德性。本書從社會結構轉型的視角分析了德性倫理傳統式微的根本原因,對以麥金泰爾為代表的社群主義“回歸共同體以拯救現代道德”的觀點作了合理的批判。在思考如何超越德性倫理與規范倫理對峙這一問題上,從現代性精神理念入手,對規范倫理與德性倫理各自的理論限度做了討論,探索出了一條超越德性與規范對峙的思路:從制度倫理走向德性倫理。
西方德性倫理傳統批判 目錄
西方德性倫理傳統批判 作者簡介
胡祎赟,男,2002年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獲哲學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于中南大學倫理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F為杭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國外馬克思主義專業碩士生導師、教研室主任。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