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思想情懷與審美趣味-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47490
- 條形碼:9787537847490 ; 978-7-5378-474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思想情懷與審美趣味-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 內容簡介
《思想情懷與審美趣味: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博士論叢》以譚嗣同、梁啟超、胡適等人的詩歌、詩論探索為研究對象,考察了現代詩歌在“非詩化”與“詩化”的矛盾中尋求變革的艱難歷程;品評分析了朱自清、莫言、王保忠、秦嶺、王祥夫等人小說的創作個性、藝術特征和思想觀念,總結了現當代小說創作的藝術經驗;總結并反思了新世紀十年來“重返80年代”研究的成果和問題。
思想情懷與審美趣味-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 目錄
**輯:現代文學研究
“非詩”與“詩”:詩體革新中的現代性張力
一、現代“表意”吁求與“非詩”形態
二、“像詩”的詩性規范與詩體變革的張力
詩歌變革中的詩美理想革新
一、晚清與五四:不同的文體策略選擇
二、詩歌體式與審美理想的整體革新
晚清“詩界革命”的表意追求與詩性焦慮
一、維新派詩人創作中新的表意追求
二、晚清詩歌創作中的“非詩化”的因素
三、“古風格”的詩關規范與“詩界革命”的歷史形態
五四新詩運動的表意追求與“非詩化”形態
一、五四新詩“形式革命”的策略性意義
二、五四新詩的“非詩化”形態
五四詩歌革新中的詩美規范焦慮
一、五四新詩運動所引發的爭論
二、現代新詩內部的“詩”性規范探索
三、近現代詩歌革新的歷史反思
胡適的說理詩創作和詩學探索
一、胡適的兩類說理詩“嘗試”
二、對“以詩說理”的理論探討
胡適詩學中詩體變革的現代性張力
一、形式革命的根本目的:表意的現代性
二、新詩審美規范的初步嘗試
三、詩歌的現代化與詩體變革的三個層面
經驗處理與小說文體建構:梅娘小說敘事探析
一、梅娘的人生經歷與她的小說世界
二、小說的經驗處理與客觀風貌
三、小說的視角選擇與話語運用
第二輯:當代文學研究
意義與局限:談莫言的短篇小說創作
一、莫言短篇小說的創作歷程
二、莫言短篇小說的審美意義與文體局限
莫言生平與創作簡譜
一、童年與成長
二、逃離鄉村
三、走上創作之路
四、建設“高密東北鄉”王國
五、拓展與收獲
農村困境的立體呈現:評王保忠長篇小說《甘家洼風景》
一、晉北農村的現實困境
二、甘家洼農民的精神困境
三、短篇連綴的結構與多樣豐富的文體
針尖上的愛與痛:房光鄉土小說論
一、新鮮立誠的鄉土寫實
二、從先鋒嘗試到回歸鄉土寫實
三、對農民精神狀態與悲苦命運的深切洞察
充滿荊棘的文學道路:秦嶺小說的現實意識與思想問題
一、農村困境的揭示與追問
二、權力潛規則的揭示與批判
三、現實批判的思想性問題
蛻變與更生:雷達的文學批評與1980年代社會學批評方法的嬗變
一、“真實性”:對認識主體的發現與重視
二、思想性:“現代意識”價值尺度的運用
三、有效性:“多元”格局中的社會學批評
四、文學性:社會學批評的個性魅力
“重返80年代”的“新左翼”立場及其問題
一、概念的清理
二、“歷史化”的方法論意義
三、“當下性”與左翼化知識立場
四、“重返80年代”的成績與問題
第三輯:短論與書札
對心靈感受的細膩捕捉:談朱自清的短篇小說《別》
個體欲望的呈現與憂思:讀王祥夫《榴蓮榴蓮》
一、從《榴蓮》到《榴蓮榴蓮》
二、超越世俗的生命感與愛情觀
三、家庭經歷對婚姻選擇的影響
四、個人欲望與自我迷失
視角人物情感立場的變化:王保忠短篇小說《家長會》之一見
王保忠的短篇小說《說個媳婦給根娃》
一、小說梗概
二、主題、人物與寫景
女性的孤獨和男性的殘忍:王保忠“甘家洼風景系列”之《忍冬果》
一、兩個女人:夏冬果和劉金花
二、兩個男人:周大和甘二旺
畢飛宇和他的《1975年的春節》
一、“1975年”
二、闖入并擱淺的船
三、女人、藝人
四、先鋒敘事的痕跡
五、書寫當下的新鮮和歷史的重復感
劉慶邦和他的《麥苗青青蘆芽幺工》
一、看戲
二、咀嚼
三、傷害
生命在現實中的痛感:付秀瑩的《藍色百△))
成長的惆悵:王安憶的《黑弄堂》
楊遙的現實與想象力
怎樣的北大精神?怎樣的五四?
對《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評說的整理與思考
一、小說內在結構中的兩條線索
二、私人情感及其處理
三、反官僚主義中人物間的復雜精神關聯
四、對林震個人主義反抗的看法
思想和寫作的立場問題
關于短篇小說文體的幾點思考
小說的審美趣味
關于學習現當代文學的來信與答復
以隨筆文章探究學術問題:王堯的《脫去文化的外套》
后記
“非詩”與“詩”:詩體革新中的現代性張力
一、現代“表意”吁求與“非詩”形態
二、“像詩”的詩性規范與詩體變革的張力
詩歌變革中的詩美理想革新
一、晚清與五四:不同的文體策略選擇
二、詩歌體式與審美理想的整體革新
晚清“詩界革命”的表意追求與詩性焦慮
一、維新派詩人創作中新的表意追求
二、晚清詩歌創作中的“非詩化”的因素
三、“古風格”的詩關規范與“詩界革命”的歷史形態
五四新詩運動的表意追求與“非詩化”形態
一、五四新詩“形式革命”的策略性意義
二、五四新詩的“非詩化”形態
五四詩歌革新中的詩美規范焦慮
一、五四新詩運動所引發的爭論
二、現代新詩內部的“詩”性規范探索
三、近現代詩歌革新的歷史反思
胡適的說理詩創作和詩學探索
一、胡適的兩類說理詩“嘗試”
二、對“以詩說理”的理論探討
胡適詩學中詩體變革的現代性張力
一、形式革命的根本目的:表意的現代性
二、新詩審美規范的初步嘗試
三、詩歌的現代化與詩體變革的三個層面
經驗處理與小說文體建構:梅娘小說敘事探析
一、梅娘的人生經歷與她的小說世界
二、小說的經驗處理與客觀風貌
三、小說的視角選擇與話語運用
第二輯:當代文學研究
意義與局限:談莫言的短篇小說創作
一、莫言短篇小說的創作歷程
二、莫言短篇小說的審美意義與文體局限
莫言生平與創作簡譜
一、童年與成長
二、逃離鄉村
三、走上創作之路
四、建設“高密東北鄉”王國
五、拓展與收獲
農村困境的立體呈現:評王保忠長篇小說《甘家洼風景》
一、晉北農村的現實困境
二、甘家洼農民的精神困境
三、短篇連綴的結構與多樣豐富的文體
針尖上的愛與痛:房光鄉土小說論
一、新鮮立誠的鄉土寫實
二、從先鋒嘗試到回歸鄉土寫實
三、對農民精神狀態與悲苦命運的深切洞察
充滿荊棘的文學道路:秦嶺小說的現實意識與思想問題
一、農村困境的揭示與追問
二、權力潛規則的揭示與批判
三、現實批判的思想性問題
蛻變與更生:雷達的文學批評與1980年代社會學批評方法的嬗變
一、“真實性”:對認識主體的發現與重視
二、思想性:“現代意識”價值尺度的運用
三、有效性:“多元”格局中的社會學批評
四、文學性:社會學批評的個性魅力
“重返80年代”的“新左翼”立場及其問題
一、概念的清理
二、“歷史化”的方法論意義
三、“當下性”與左翼化知識立場
四、“重返80年代”的成績與問題
第三輯:短論與書札
對心靈感受的細膩捕捉:談朱自清的短篇小說《別》
個體欲望的呈現與憂思:讀王祥夫《榴蓮榴蓮》
一、從《榴蓮》到《榴蓮榴蓮》
二、超越世俗的生命感與愛情觀
三、家庭經歷對婚姻選擇的影響
四、個人欲望與自我迷失
視角人物情感立場的變化:王保忠短篇小說《家長會》之一見
王保忠的短篇小說《說個媳婦給根娃》
一、小說梗概
二、主題、人物與寫景
女性的孤獨和男性的殘忍:王保忠“甘家洼風景系列”之《忍冬果》
一、兩個女人:夏冬果和劉金花
二、兩個男人:周大和甘二旺
畢飛宇和他的《1975年的春節》
一、“1975年”
二、闖入并擱淺的船
三、女人、藝人
四、先鋒敘事的痕跡
五、書寫當下的新鮮和歷史的重復感
劉慶邦和他的《麥苗青青蘆芽幺工》
一、看戲
二、咀嚼
三、傷害
生命在現實中的痛感:付秀瑩的《藍色百△))
成長的惆悵:王安憶的《黑弄堂》
楊遙的現實與想象力
怎樣的北大精神?怎樣的五四?
對《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評說的整理與思考
一、小說內在結構中的兩條線索
二、私人情感及其處理
三、反官僚主義中人物間的復雜精神關聯
四、對林震個人主義反抗的看法
思想和寫作的立場問題
關于短篇小說文體的幾點思考
小說的審美趣味
關于學習現當代文學的來信與答復
以隨筆文章探究學術問題:王堯的《脫去文化的外套》
后記
展開全部
思想情懷與審美趣味-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簡介
張慎,1983年生于山西渾源,山西大同大學文學學院講師,蘭州大學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南開大學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曾在《當代作家評論》《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北方論叢》《名作欣賞》《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書友推薦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