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冷戰后中國周邊地區政策的動力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18513
- 條形碼:9787101118513 ; 978-7-101-11851-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冷戰后中國周邊地區政策的動力機制研究 本書特色
吳琳所著的《冷戰后中國周邊地區政策的動力機制研究/復旦大學中國周邊外交研究叢書》在分析冷戰后中國與四個周邊地區板塊(東南亞、中亞、東北亞、南亞)的互動模式和政策框架的基礎上,探討中國周邊地區政策差異化發展的動力機制。認為,冷戰后中國周邊地區政策已逐漸發展為次區域——雙邊——地區的多層次政策框架,國內因素和地區互動因素的雙重作用導致了冷戰后中國周邊地區政策的差異化發展。
冷戰后中國周邊地區政策的動力機制研究 內容簡介
《冷戰后中國周邊地區政策的動力機制研究》在分析冷戰后中國與四個周邊地區板塊(東南亞、中亞、東北亞、南亞)的互動模式和政策框架的基礎上,探討中國周邊地區政策差異化發展的動力機制。認為,冷戰后中國周邊地區政策已逐漸發展為次區域——雙邊——地區的多層次政策框架,國內因素和地區互動因素的雙重作用導致了冷戰后中國周邊地區政策的差異化發展。在國內層面,多元利益主體組成不同的“國內聯盟”,通過跨部門、跨層次、多渠道的相互博弈影響中國周邊政策在不同地區議題上的決策過程和結果;在地區層面,與中國密切互動的四個周邊地區板塊因其“地區自主性”的不同,導致中國與這些地區互動的社會化模式、角色扮演及其地區政策取向存在顯著差異。中國周邊外交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差異化,進一步完善層次化、差異化的周邊地區政策將是未來我國塑造周邊環境和構建地區秩序的長期任務。
冷戰后中國周邊地區政策的動力機制研究 目錄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